注册 无障碍 适老化 繁体版 智能机器人 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区县动态
“大美重庆·乘郑渝高铁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大型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团走进云阳
日期:2022-06-14 字体:【

大美重庆·乘郑渝高铁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

大型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团走进云阳

开展集中采访活动



云阳网讯(记者 陈爱玲 唐斌 李小蓉 洪琳)614日,“大美重庆·乘郑渝高铁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大型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团乘坐郑渝高铁试运行动车组到达云阳站,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重庆总站、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华龙网等15家中央媒体和市属媒体的40余名媒体记者集聚云阳,围绕郑渝高铁建设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开展集中采访活动。

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曹清尧,市委网信办主任文天平,市文化旅游委副主任幸军;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刘皓;渝黔渝万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蒋征,副总经理黄旭;县委书记覃昌德,县领导杨志奇、曾郴、贾晓英、林冬利、刘学东等参加。

据了解,此次采访活动从613日开始,为期两天。采访团乘坐郑渝高铁试运行动车组,从重庆北站出发,沿线抵达万州北站、云阳站、奉节站、巫山站等站点,集中采访郑渝高铁沿线建设和各地经济、文化、旅游等发展情况,通过VlogH5、海报、微视频、专题片、图文等全媒体报道,全方位展示郑渝高铁建设成就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的美景,生动讲好郑渝高铁建设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故事。

当天,采访团走进云阳站、环湖绿道、张飞庙等地,亲身体验郑渝高铁建设、领略云阳自然风光、感受云阳人文美景,用镜头和笔触对准云阳,充分展示郑渝高铁云阳段建设和云阳积极融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的生动实践。

媒体记者们表示,云阳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强劲,文化旅游资源富集,长江文化悠远绵长。郑渝高铁开通后,云阳必将喜迎重磅利好,提速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提升云阳旅游、生活生产的便捷度、辐射性以及影响力,让云阳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他们将结合自身优势、创新报道形式,多角度、立体化展示云阳,讲好云阳故事。

新闻链接

云阳即将圆梦“高铁时代”

614日上午1116分,采访团的媒体记者们乘坐郑渝高铁试运行动车组抵达云阳站。

蓝天白云下,远远望去,云阳站静静矗立在澎溪河畔,站房顶部流畅层叠的线条,正面看形如梯田和台阶,侧面看又仿佛一本本打开的书卷,精美别致,气势恢宏。

欢迎来到云阳站!”站台上,迎站人员热情迎接,为来云的媒体记者们详细介绍了云阳站建设相关情况,媒体记者们用心体验,用情记录,全网推送。

云阳站位于云阳县黄石镇,站场规模为24线。其外观整体设计吸取了当地著名景观登云梯和“以耕养读,勤耕立家”的耕读文化传统,以流畅层叠的线条,阐述了“耕读云水间,梯城展新颜”的主题。站房还将张飞庙窗格元素融入候车大厅吊顶方案之中,利用窗格进行分隔,形似阶梯步步高升,以此象征着云阳人民勇攀高峰的城市精神。媒体记者们为云阳站设计理念点赞,用镜头聚焦工程亮点,全面展示郑渝高铁建设情况。

时速350公里的郑渝高铁,预计6月全线开通运营。郑渝高铁在东端与京广高铁、徐兰高铁相连,西端则将与成达万、渝万高铁相连,开通后将串联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中原城市群,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和谐互动,助推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形成新格局。

对于云阳来说,随着郑渝高铁全线开通,云阳将结束不通高铁的历史,正式迈入“高铁时代”,实现“2小时重庆、宜昌,3小时成都、武汉、西安、郑州,6小时北上广”目标。深居三峡库区腹地的云阳,在中国版图上的区位优势将大大提升,与东部发达地区、长江中下游城市群的联系更加畅通,“朋友圈”再次扩容,对于方便人民出行、沿线旅游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区域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对云阳充分发挥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节点作用”,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采访活动,采访团的媒体记者们提前感受了郑渝高铁速度。在乘坐体验中,采访团成员都感叹列车“又快又稳”。他们说:“如果从云阳出发,将10分钟左右到万州,15分钟左右到奉节,30分钟左右就能到巫山……以后来云阳,方便多了!”

媒体记者们由衷感慨:“高铁的开通为云阳腾飞增添了速度,不仅将带来人流量的攀升,还带来大量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有利于优化资源要素配置,迎来更多发展机遇,云阳未来可期!”

云阳积极融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郑渝高铁的开通,对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的建设将产生重要推动作用。在此次采访活动启动仪式上,重庆提出将把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成为品牌样板。

云阳地处三峡库区腹心,是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节点,有“万里长江·天生云阳”之美誉,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全县已发掘可移动文物23098件(套),不可移动文物1196处,收藏文物2万余件(套),标本10万余件。云阳始终坚持“保护为主、兼顾利用”基本原则,大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保护、创新性发展,精准把握全局性、特有性、层级性、可及性,深入挖掘远古文明、生态文明、城市文明、工业文明(盐文化),为云阳融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打下扎实基础。

此次采访活动,媒体记者们走进了云阳月光草坪、云江叙事、张飞庙等地,详细了解云阳县城沿江库岸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环湖绿道)以及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工程项目开展情况,深入挖掘云阳长江文化展现时代价值的经验做法和突出成效。

为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云阳打造了全长33公里、面积约500公顷的环湖绿道。自行车道、跑步道、漫步道3条主道路横贯全境,串联起福星公园、月光草坪公园、滨江公园、外滩公园、四方井公园、白鹭公园、白兔井公园、立新公园8个主题公园。历经7年的精雕玉琢,环湖绿道让曾经伤痕累累的库岸,成为了“万里长江·天生云阳”一颗璀璨的生态明珠,为这座国家级山水园林城市再添秀色。云江叙事是环湖绿道中滨江公园的重要节点之一。它是将云阳境内长江浓缩成680米的微观长江,将175米淹没线下的老县城、故陵镇、双江镇、盘石镇和下岩寺、磨盘寨、旧县坪遗址、景云碑、龙脊石、新津口等人们记忆最深、最能代表库区记忆的点,按1:100的比例复制而成,串联成云阳的长江故事,再现了云阳长江峡江文化。这里成了老城人民的记忆打卡地、年轻人了解老城历史的学习地,外地人感受移民搬迁变化的参观地。

媒体记者们认真听取环湖绿道各项目建设的故事介绍,惊艳于云阳滨江岸线的荒滩到亮丽风景的转变,赞叹于云阳长江文化的传承,纷纷端起手中设备,定格记录下云阳的美好风光和精彩瞬间。

云阳张飞庙是长江生态历史文物保护与悠久厚重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杰出代表,始建于蜀汉末期,庙内碑刻书画丰富,被誉为“巴蜀胜景、文藻胜地”。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这座古庙从下游32公里的云阳老县城对岸的飞凤山搬迁而来。张飞庙现存建筑近90%的构件都是老庙拆迁来的材料,依然保持依山、坐岩、临江的地理特征。张飞庙的搬迁是我国建国以来地面文物搬迁级别最高、搬得最远、影响最大的一项工程。在张飞庙,媒体记者们驻足游览、拍摄,感受云阳悠久历史文化,对云阳保护历史文物、传承历史文化的决心发出由衷赞叹。

云阳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旅游资源要素富集,生态环境优美,是发展建设的好地方,更是生活旅游的好去处。”结束云阳采访活动后的媒体记者们依依不舍,纷纷表示,待郑渝高铁正式通车后,将专程前来,细细品味云阳之美。



主办:云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云阳县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5002350018 网站维护联系电话:023-55128091

ICP备案:渝ICP备12003733号-1 渝公网安备:50023502000110号

重庆云阳微发布
新浪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