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无障碍 适老化 繁体版 智能机器人 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信息>专项规划
2024-03-04

云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云阳县文化旅游体育发展 “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云阳府办发〔2021〕93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云阳县文化旅游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县政府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云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1224日   




重庆市云阳县

文化旅游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


二〇二一年十二月


目 录

第一篇乘势而上开启新征程8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环境8

第一节发展基础8

第二节发展环境11

第二章总体要求12

第一节指导思想12

第二节发展原则13

第三节发展目标14

第四节空间布局16

第二篇加快文化强县建设18

第三章提升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水平18

第一节提高社会文明程度18

第二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19

第三节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产品20

第四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化水平21

第四章推进文化保护和传承22

第一节推进文物保护工作22

第二节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23

第三节推进文化遗产活态利用24

第四节争创世界文化品牌24

第五章推动文艺繁荣发展25

第一节实施重点文艺创作工程26

第二节完善群众文艺组织网络27

第三节推动文艺人才培养28

第四节优化文艺创作环境28

第六章推动文化产业发展29

第一节创新驱动文创产业发展29

第二节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30

第三节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31

第四节健全文化产业市场体系31

第七章升级现代文化传播体系32

第一节拓展现代文化传播阵地33

第二节推进内容创作提质升级33

第三节推动广电产业转型升级34

第四节推进广电文旅融合发展34

第三篇加快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设36

第八章拓展全域旅游体验产品36

第一节打造三峡人文旅游之城36

第二节打造世界恐龙之都38

第三节打造地质旅居目的地39

第四节打造生态康体目的地40

第五节打造农创体验目的地42

第六节拓展全域体验产品43

第九章提升文旅接待品质45

第一节打造高品质旅游接待服务45

第二节争创文旅消费试点城市47

第三节助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48

第十章升级旅游配套设施49

第一节推进云上智慧旅游系统建设49

第二节升级全域智慧集散系统50

第三节升级全域智慧导览系统51

第四节推进旅游区服务设施升级52

第十一章加强文旅品牌营销53

第一节构建特色主题产品53

第二节整合节事品牌营销54

第三节构建旅游营销矩阵55

第十二章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56

第一节培塑旅游产品文化内涵56

第二节推进文化设施旅游利用57

第三节推动文旅融合体制机制创新58

第十三章推动文旅区域联动发展59

第一节构建区域文旅联动产品60

第二节共推文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60

第三节共塑示范区文旅品牌形象61

第四节建立区域文旅融合发展体制和保障机制62

第四篇加快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建设63

第十四章全面落实全民健身战略63

第一节完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63

第二节健全全民健身组织网络64

第三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65

第四节培塑全民运动健身文化66

第十五章夯实体育基础设施建设67

第一节加快建设大型体育设施67

第二节智慧化提升体育设施服务68

第十六章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69

第一节完善青少年体育设施和服务供给69

第二节提升青少年体育素养70

第三节培育储备竞技体育人才70

第十七章加快发展现代化体育产业71

第一节规范传统体育产业72

第二节发展新型体育产业72

第三节完善体育产业市场体系73

第五篇规划实施75

第十八章强化规划实施保障75

第一节提升治理能力75

第二节强化实施保障77

第三节制定行动计划78

附件1云阳县文化旅游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图集79

附件2云阳县文化旅游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项目库90














第一篇 乘势而上开启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期,文化、旅游和体育发展要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环境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五年。云阳文化、旅游和体育发展为决胜脱贫攻坚、提升城乡品质和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等做出了突出贡献,推动了云阳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第一节 发展基础

文化生活品质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云阳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保护和传承、群众文艺、文化产业、文化传播等工作,文化产业和事业发展成效显著(见表11)。一是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品质全面升级。截至2020年末,人均拥文化设施面积达0.143平方米,县内市级博物馆达5个,数量居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之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覆盖率100%;年放映惠民电影达6000场、开展流动文化演出1000场、全民阅读活动百余场,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二是文化保护和传承亮点突出。新增三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启动“三个十”文物保护工程,完成375件珍贵文物修复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居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前列。三是文艺创作成绩斐然。出台《云阳县文艺创作扶持激励办法》,鼓励创作各类文艺作品6000余件,超10项文艺作品获得多项国家级大奖。四是文化产业有序发展。2020年全县文化企业总量1009家,规上文化企业达25家,文化产业增加值9.07亿元,占全县GDP比重达1.96%

1—1:云阳县“十三五”文化产业事业发展概况

指标大类

指标分类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16

2020

文化发展

公共文化

1

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

M2

-

523

2

三馆年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累计数

348

522

3

人均公共图书馆藏书量

1.5

1.62

4

文艺作品获市级以上奖项累计数

7

10

文化产业

5

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

亿元

-

9.07

6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

1.96

7

规模以上文化企业

/

25

8

商业电影银幕累计数

5

12

旅游经济效益持续增长“十三五”期间,云阳突出打好三峡、三龙、梯城、乡村、人文“五张牌”,擦亮龙缸、普安恐龙、张飞庙、三峡梯城“四张名片”,推动云阳旅游经济持续增长,五年累计接待旅游人数超过7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300亿元(见表1-2)。一是全域吸引物体系基本成型。成功创建龙缸5A景区,推动普安侏罗纪恐龙公园、环湖绿道、歧山草原、三国印巷等重大旅游项目开工建设,升级张飞庙、三峡梯城、彭氏宗祠等文旅融合项目,成功创建清水市级旅游度假区,初步形成A级景区为核心的全域旅游吸引物体系。二是旅游接待能力和品质全面提升。实现旅游商品品牌“零突破”,基本形成“住有店、食有味、行有车、游有景、娱有戏、购有物”的旅游接待格局。三是市场营销亮点纷呈。“万里长江·天生云阳”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在国内外逐步扩展延伸,助推云阳连续三年获评全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四是乡村旅游有为有位。围绕助推决胜脱贫攻坚、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建设农旅融合项目42个,实施大旅游重点项目180个,总投资逾200亿元创建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乡镇(村、点)43个,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12:云阳县“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概况

指标大类

指标分类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16

2020

旅游发展

旅游经济总量

1

旅游业总收入

亿元

46

80.7

2

旅游产业增加值总量

亿元

-

22.87

3

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

4.9

4

接待国内外游客数量

万人次

1009

1892.3

5

其中:公安住宿系统过夜游客数

万人次

-

88.26

旅游吸引力

6

国家A级以上景区数量

3

15

7

国家4A级以上景区数量

2

3

8

市级及以上旅游度假区数量

1

1

旅游服务能力

9

星级饭店标准总量

2

12

10

其中:五星级饭店数量

0

1

全民健身战略稳步落实“十三五”期间,云阳全民健身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广大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健康生活方式蔚然成风(见表1-3)。一是公共体育设施更加健全。推动完善3000余件健身路径器材;建成大中小型体育场所1873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81平方米,实现了“市民5分钟到公园,10分钟到广场健身”的全民健身圈目标。二是重大体育赛事营销城市形象。成功承办和打造全国沙排沙足、户外多项运动挑战赛等多项品牌赛事,区域知名度不断提升。三是群众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年均组织群众开展大型体育赛事活动10余次,举办全民健身系列活动近50次,小型群体活动100余次,两次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四是体旅融合成为经济新亮点。打造20余个体旅融合项目,全县体育消费超过1亿元,年带动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5亿元,为全县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新动能。五是竞技体育有为有位。以沙陀初级中学和红狮初中为首的摔跤、举重等青少年竞技体育位居全市前列。

1—3:云阳县“十三五”体育事业发展概况

指标大类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16

2020

体育发展

1

人均拥有体育设施面积

M2

1.6

1.81

2

城乡社区体育健身设施覆盖率

%

85

100

3

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

%

45.8

47.2

4

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

%

92.3

93.2

第二节 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云阳文化旅游体育发展成绩斐然,为开启“十四五”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仍有不足。从文化方面来看,还存在品牌整合力度不够产业发展劲头不足服务效能有待优化等问题。从旅游方面来看,还存在产品体系有待优化融合发展方式有待丰富、综合消费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从体育方面来看,还存在设施“建管用”结合不够、产业发展短板突出等问题。

十四五”时期云阳文化旅游体育发展要适应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要求,坚持“宜融则融、应融尽融”基本思路,更好实现文化体育赋能、旅游带动,推动文化旅游体育实现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合,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要主动对接乡村振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黄金旅游带等重大发展战略,全面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一区两群、万开云同城化,围绕发挥云阳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节点作用、实现“五地一支撑”目标,进一步完善发展机制、理顺发展思路、落实发展举措,构建独具云阳特色和适应市场方向的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推动文化旅游体育高质量、高水平、全方位发展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精神,发挥云阳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节点作用”、万开云同城化的“驱动作用”、坚持“四化路径”、实施“双1001000战略,实现“五地一支撑”目标,统筹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体育事业、体育产业繁荣发展,高效供给旅游产品、全面优化旅游服务,推动文化旅游体育高质量、深层次融合,建好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支点和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重要节点,建设文化强县、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

第二节 发展原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提供高品质公共文化产品,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提高服务品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落实全民健身战略,推动增强全民身体素质。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把新发展理念贯彻文旅提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积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区域统筹协调发展。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要支点,加强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三峡城市旅游合作推广、文化和体育事业协作协作。强化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统筹规划、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统筹文体产事业和旅游业发展,扩大文旅体交流合作,形成共建共享新局面。

——坚持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注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推进旅游资源绿色开发、旅游方式绿色转型、旅游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形成以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基础的文化、旅游和体育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

——坚持文旅融合发展。坚持“宜融则融、应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基本思路,尊重文化和旅游的发展规律及客观差异,找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切入点,因地制宜地推进文旅融合,注重文旅融合的效果,以文化为灵魂丰富旅游内涵促进旅游发展,以旅游为载体彰显文化魅力促进文化繁荣,推动文化和旅游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共进。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云阳县文化、旅游和体育发展以“文化强县、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为目标,驱动万开云同城化发展、推动建好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支点和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战略支点。

——大力建设文化强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城区乡镇村社”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覆盖全域,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持续提升,文化惠民持续深入开展。文化保护和传承稳步推进,持续推进“三个十”文物保护与利用工程,新增市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文艺发展更加繁荣,市级及以上文艺作品奖项达20项,“文藻胜地”文化底蕴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完善文化产品供给持续扩大文化产业集聚协同发展,到202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达4.5%,规模以上文化企业50家以上。广电建设和文化传播水平全面提升现代化传播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9.9%

——加快打造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旅游品牌影响力、旅游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新增市级及以上旅游度假区2个,新增国家AAAA级及以上景区4个,新增星级旅游饭店5级别以上非标住宿(民宿、农家乐)达100力争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2025旅游产业增加值增至35亿元,占GDP比重达5.2%,接待国内外游客达3300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达200万人次。

———建设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城区—乡镇—村社”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实现全覆盖,新建乡镇标准化全民健身中心20个以上,年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60场次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2平方米,实现群众拥有12项终身受益的体育健身技能

3—1 云阳“十四五”文化旅游体育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分类

序号

指标内容

单位

2020

2025

指标

属性

文化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

1

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

M2

523

8

约束性

2

文化服务供给(活动)

522

600

预期性

文化保护传承

3

国家级非遗个数

0

1

预期性

4

市级及以上非遗个数

14

19

预期性

5

市级及以上文保单位个数

11

13

预期性

文艺创作

6

获市级及以上奖励文艺作品数

10

15

预期性

文化产业

7

文化产业增加值

亿元

9.07

15

预期性

8

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个数

25

50

预期性

广电文化传播

9

广电覆盖率

%

99.8

99.9

约束性

10

宣传内容生成团队

1

2

预期性

旅游发展

旅游经济总量

11

旅游产业增加值

亿元

22.8

35

预期性

12

旅游增加值占全县GDP比重

%

4.7

5.2

预期性

13

接待国内外游客数量

万人

1892

3300

预期性

14

过夜游客总人数

万人

88.26

200

预期性

旅游吸引能力

15

市级以上旅游度假区数量

1

3

预期性

16

国家4A级及其以上景区数量

4

8

预期性

17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0

1

预期性

旅游接待服务

18

五星级标准建设的旅游饭店

1

3

约束性

19

级别以上非标住宿量(民宿等)

3

200

预期性

20

特色旅游餐饮店

/

/

预期性

21

旅行社数量

/

20

预期性

体育发展

全民

健身

22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M2

1.81

>2

约束性

23

村(社区)标准健身场地覆盖率

%

100

100

预期性

24

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

%

47.2

48

预期性

25

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

%

93.2

93.6

预期性

第四节空间布局

立足云阳“一江四河六大块、五向四背四大山”的基本地理特征,强化依托“一心两极三片”城镇格局和“四位一体”立体交通,构建文旅空间结构为:

一城引领·一核驱动·两心联轴·多点协同

一城引领:即三峡人文旅游之城。整合张飞庙、三峡梯城等景区城景融合打造云阳“双100城市”大景区引领域旅游发展。

一核驱动:天下龙缸旅游驱动核。用好清水现有品牌旅游资源,加快推动提档升级,打造全域旅游核心吸引物。

两心联轴:即以龙角普安为主的南部文旅副中心、江口南溪为主的北部文旅副中心,依托江龙高速等区域交通干线,联动形成南北联动发展轴。

多点协同:带动全域洞鹿、双土、上坝、农坝、云安、凤鸣、高阳等多个节点协同发展。

第二篇 加快文化强县建设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发展,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文化软实力,以创造高品质文化生活为目标,全面推进云阳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保护和传承、群众文艺、文化产业和文化传播五项工作,加快文化强县建设,落实“五地一支撑”发展目标。

第三章 提升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创造高品质文化生活要有坚定的文化信仰和坚实的设施支撑。提升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在内核层面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引领形式层面更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第一节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红色精神、马克思理论指导、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创新、乡贤家风等精神文明落地生根。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推进“红岩精神进校园”。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推进诚信社会建设,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第二节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补齐公共文化设施短板,升级“城区乡镇村社”公共文化设施体系,构建“县城十分钟,乡村半小时”文化服务圈。

——新建和提升城区重大文化设施。按照国家一级馆标准推进云阳博物馆建设,协同黄石高铁站建设更新地区文化载体。推动清水土家活态博物馆落成,打造传承、展示、零售一体的文化博物馆。推动落成具有三峡特色的云阳美术馆。围绕“瑞兰斋”桃片糕、陶器制作等非遗建设县非遗展示中心。打造云阳县情展示与教育基地、地情文献收藏与服务中心,建设云阳方志馆。推动云阳规划馆、图书馆、文化馆智慧化管理系统建设,建成云阳特色文化数据库,进一步承载和丰富云阳地方文化基底。

——推进镇街村社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协调发展。按照《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标准化升级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力争乡镇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均达到一级馆(站)开办标准;进一步完善村社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加大村社综合文化中心建设力度,持续推动全县村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按“七个一”标准升级,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基层文化阵地。

——创新拓展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进商圈、景区、景点、民宿,打造一批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轻食餐饮等服务的城市书屋、流动图书点、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新型文化业态;积极推进社区文化“嵌入式”服务,鼓励社区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

第三节 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产品

——办好品牌文化活动。承接上级大型文化活动,做好重庆市“双晒”大型文旅推介活动、惠民文化消费季等活动。培育全域文化活动品牌,打造梯城文化月、全民健身月、全民读书月等常态化文化活动品牌,持续办好“锦绣云阳”等文化艺术展,策划组织好“梯城周末剧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益论坛”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事业活动和文化论坛。

——推动乡镇村基层文化惠民活动。全面推进文化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三进”活动,深入开展送演出、送图书、送讲座、送培训、送法规宣讲等文化流动活动。持续开展广场舞展演、戏剧曲艺大赛、乡村文艺会演、书法、摄影、美术、音乐作品展览展演等形式的展演活动。

——搭建全民阅读服务平台,建好“书香云阳”。加快建设全民阅读载体,推进城市书吧、社区书屋、职工书屋等新型阅读空间建设。推进24小时图书馆”与地方旅游建设相结合,提升旅游载体的文化服务功能。丰富全民阅读活动,做好“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等推优工作。鼓励各乡镇街道开展各类全民阅读活动,使阅读活动更加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完善文化活动市场化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文化公共服务社会化发展。支持民间文艺协会和民间团体自发组织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允许有宣传需求的优质企业主办、承办或赞助,深化“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市场运作机制。

第四节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化水平

结合智慧城市建设,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智慧化升级,向基层群众提供“一站式”综合性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智慧化升级公共文化设施。推动“城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智慧化升级、推动城乡电子阅报屏全域普及。智慧化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线上预约预订、咨询投诉、公共文化资源查询等文化公共信息咨询与服务;升级公共文化物联网,利用网络电视或手机等终端获取需求信息、推送文化服务,提供“百姓点单、政府配送”一站式服务。



专栏1 提升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重点项目:

重大文化设施。新建云阳博物馆、土家活态博物馆、云阳美术馆、非遗展示中心、云阳方志馆。升级云阳规划馆、图书馆、文化馆。

基层文化设施推进云阳县各镇街文化馆分馆、社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公共文化数字化提升。推进云阳基层文化设施向数字化、智慧化转变,建成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库群,完成乡镇文化服务中心数字化升级。

重要措施:

优化公共文化产品供给通过软硬措施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加强城乡文化交流和特殊人群基本文化权益保障工作。

第四章 推进文化保护和传承

创造高品质文化生活要有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滋养源头。推进文化保护和传承是地区全面发展的根基,新时代要以文化活态保护为主要方向,在发展中发挥传统文化的更大价值。

第一节 推进文物保护工作

加强文物普查、收集、挖掘和保护工作,推动文物保护与科技结合,动态推进文物管理保护工作。

——开展文物普查和保护性发掘工作。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为重点,大力开展文物保护性发掘及修缮工作。邀请专业队伍对全县地上、地下文物开展全面普查,建立文物台账,建成文物数据库。对发现的远古地质文明、三峡文化、农耕文化等开展有针对性的保护性发掘工作和抢救性修复工作。对无法开展发掘性保护的文物点采取就地保护。

——持续推进“三个十”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利用智慧化等技术创新运用智慧巡查、3D打印复原等保护修复手段持续推进十大宗祠、十大古村落、十大古建筑“三个十”的修复完善工作,推进文化遗产的常态化巡逻,落实文物保护责任制。

——建设三处智慧文物保护示范点。结合大数据、物联网及人工智能,推进云安古镇、磐石城和彭氏宗祠建成智慧示范点。重点打造智能三防防雷、防火、防灾、文物活化展示文物建模、线上展示、智能监控、智能安防一体化智能保护体系。

第二节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围绕云阳多元民俗文化和非遗文化,推进以培育青年非遗传承人为核心的非遗保护工作。

——扩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积极推进“瑞兰斋”桃片糕、陶器制作等市级传统技艺非遗,亚亚戏、高阳板凳龙等市级传统舞蹈非遗申报国家级非遗;鼓励各镇街积极发掘本土非遗资源,有序推进申报与创建工作。

——加强传承人队伍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支持非遗传承人开展带徒授艺、交流表演等传承活动。建立非遗传承人培养鼓励机制,大力培养青年传承人,力争建立100人规模的传承人梯级队伍。

——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载体建设。围绕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推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建设,建立以云阳桃片糕、藤编为重点的5个非遗传习所,建立一批非遗传承点,编印出版非遗保护介绍资料。推进非遗文化展示、技艺交流、文化传承等活动开展。

第三节 推进文化遗产活态利用

推动云阳建立完善抢救性保护机制、传承激励机制、培养培训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四大文化活态保护和传承机制。按照“立足全县,重点实施,分步打造,辐射兼顾”原则,推进重点文保文遗综合利用。

——推进磐石城、云安古镇和彭氏宗祠示范性保护利用项目建设。围绕三处文物保护单位推动文物清单构建、重点文物修复等保护性工作开展。按照“文旅融合”思路,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和文创商品,结合本地亚亚戏、板凳龙、皮灯影、舞狮等文化非遗活动,打造云阳文物保护利用示范景点和文创街区。

——加快以“桃片糕”为核心的非遗文化产业发展。支持出台非遗文化产业奖励办法,打造“江上风清”区域文创品牌,讲好云阳非遗文创故事。推动云阳红狮竹编、路阳麦酱、三峡阳菊、票草牛肉干等传统非遗文化手工业商业化,形成“1+N非遗项目建设分布格局,加强非遗文化表演团队打造,多渠道助力云阳以旅富民。

第四节 争创世界文化品牌

整合云阳地质文化、世界级恐龙化石资源和抗蒙文化资源,联动区域内外推动云阳世界级文化品牌创建工作。

——创建“世界地质公园”文化品牌。依托世界第五深的龙缸岩溶天坑地质奇观和普安古生物化石类地质遗迹两大世界级资源,推动普安侏罗纪恐龙遗址与龙缸景区共同创建“世界地质公园”品牌。

——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深耕磐石城“万里长江第一寨”、川东峡江地带重要抗元据点的历史意义,挖掘文化内涵,联合万州天生城、奉节白帝城、合川钓鱼城等共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品牌。


专栏2 加强文化保护和传承

重点项目:

文物保护。推进云安古镇智慧保护示范点、磐石城智慧保护示范点彭氏宗祠智慧保护示范点建设。开展十大古宗祠修复工程、十大古建筑修缮工程、十大古村落保护工程等“三个十”文物修缮项目。

文化遗产综合利用。推动彭氏宗祠、磐石城和云安古镇成为云阳文物活态利用示范点,升级彭咏梧纪念馆成为云阳红色研学基地。建设云阳非遗及非遗数据库,建立云阳桃片糕文创产业园。

重要措施:

建立文化活态保护和传承机制。建立抢救性保护机制。建立传承激励机制。建立培养培训机制。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第五章 推动文艺繁荣发展

创造高品质文化生活要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文化内涵。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鼓励创作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更好地发展独具云阳特色的文化内涵、更大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一节 实施重点文艺创作工程

实施文艺作品创作质量提升工程。深度挖掘三国文化、恐龙文化、三峡文化、红色文化和移民文化内涵,丰富和拓展“文藻胜地”文化底蕴。

——培育云阳恐龙地质文化IP组织县内外专家学者全方位研究云阳恐龙地质文化内涵,设立专项资金、课题基金,出版恐龙地质文化研究丛书,策划举办“三峡地质文化高峰论坛”等系列活动,夯实云阳地质文化理论基础。

——开展地方文化人文纪实活动。梳理三峡移民和当代云阳历史脉络,以情景再现、纪实拍摄等形式摄制云阳人文史实纪录片。以专家访谈、追踪访谈收集整理历史传统文化资源,整合出版《云阳历史传统文化系列丛书》。

——讲好云阳故事。创编梯城故事荟。围绕云阳历史进程和生产生活,依托公共文化设施和景区度假区,打造具有云阳地方特色的精品语言项目。整合云阳“养龙地”传说、地名等历史素材,结合“龙文化”和云阳山川风俗,加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编撰,丰富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文艺文学作品。

——文旅融合升级文艺展演。升级打造“云阳记忆”“云阳先生养龙记”等地域文化品牌情景剧目,开展常态化演出。依托文化资源创作《云阳记忆》《三峡,三峡》等大型实景演出剧目,提升《桃园结义》文化主题灯光秀,引进商业演艺团队合作推出《天下龙缸》大舞台展演等演艺项目,丰富文化展现形式。

第二节 完善群众文艺组织网络

充分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发挥群众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扶持和完善群众文艺组织网络。

——加强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加强群众文艺创作规划、指导,鼓励乡镇文化馆设立群众文艺创作室(中心),逐步形成分工明确、上下衔接的群众文艺工作网络。搭建群众文化平台,推动组建群众文化队伍,集中开展群众文化业务轮训,培育群众文化志愿者。加大对各类群众文艺团队的扶持力度,鼓励各地对优秀群众文艺团队予以表彰奖励。

——发挥基层群众文艺组织带头作用。依托群众文艺组织网络,发挥文化大院、文化示范点、文化中心户、文化带头人的积极作用,推动开展社区、乡村、学校、企业、军营等群众文化活动,推动群众文艺组织下基层,丰富。

——建立专业文艺帮扶机制。依托“结对子、种文化”工作机制,通过“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建立专业文艺指导帮扶群众文艺的有效机制,引导专业文艺院团、艺术院校、文联、作协对基层公共文化机构和群众文艺团队结对帮扶,培养和提升基层群众文艺人才,辅导群众艺术创作。

第三节 推动文艺人才培养

坚持培育、引进并重,多措并举推动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人才资源库;探索采用客座制、签约制、特聘制等,建立云阳艺术人才资源库,为云阳文艺创作注入新鲜活力。强化文艺人才梯队建设;加强高层次文艺人才培养,申报“文艺名家工作室”,创新文艺人才教育培训机制,推动青年文艺快速成长,带动和培育本土基层文化工作人才队伍,开设文艺公开课、专业领域权威培训等培训工作,拓展基层文艺人才视野,构建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动力的文艺人才梯队。完善人才考核机制;建立健全与任务指标、考核结果相结合的薪酬动态调整机制,与岗位职责管理相适应的工作绩效考核评估机制。

第四节 优化文艺创作环境

在市场化框架下完善文艺创作激励机制,采取多种激励手段,调动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积极性,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

——强化文艺作品扶持。建立“深入生活、扎根群众”的创作保障机制,增强培育扶持力度,对列入全市、全县艺术创作资助范围的创作项目给予重点扶持。

——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制定县级文艺作品分类评价标准,推进文化作品评价体系建设,积极举办各类文艺作品创作评比,多出优秀作品。

专栏3 推动文艺繁荣发展

重要措施:

创作文艺精品:策划举办“三峡地质文化高峰论坛”等系列活动,整合出版《云阳历史传统文化系列丛书》,创编梯城故事荟。创作《云阳记忆》、《三峡,三峡》等大型实景演出剧目,提升“又见张飞”文化主题灯光秀,引进商业演艺团队合作推出《天下龙缸》大舞台展演等演艺项目。

第六章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创造高品质文化生活要借助产业化发展为手段。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建立完善的文化产业体系,丰富现代文化服务业态,支撑地区经济、服务文化生活。

第一节 创新驱动文创产业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工程,加快推进重点领域4类文化产业发展,满足群众日益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需求,培育文创消费新热点。

——加快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以水口数智森林小镇为核心,科技赋能+文创思维+互联网为载体,加快发展VR/AR、电竞、数字影视产业、网络影视、网络文学、直播新兴文化产业等,加快发展移动多媒体,完善数字文化产业服务体系。

——加快发展实景演艺和舞蹈产业。依托张飞庙和龙缸景区,做优竹琴、歌舞、曲艺等文艺产业,推进演艺旅游融合,打造一批文旅演艺精品剧目,推动演艺企业、机构“上云上线”,提升云阳文化品牌传播力度。

——加快发展文化影视产业。健全云阳电影院布局体系,推进江口、南溪、龙角、普安等乡镇电影院建设。构建文化影视产业联盟,依托龙缸景区、清水湖、彭氏宗祠等建设发展影视基地,支持动画片、影视剧原创生产,打造本土标志性IP,推动文化影视与音乐、玩具、服饰等衍生产业联动发展。

——培育乡村手工产品成为文创产品。推进文化文创平台建设,塑造“江上风清”区域文创品牌。鼓励文化创意设计,振兴传统工艺,推动陈大毛手工面、逢亨堂土红糖、冉菊花等工艺产业向文创品牌升级发展。

第二节 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

实施产业集聚发展工程,引导文化要素资源集聚发展,优化云阳全域“1+3文化产业项目布局。

——建设水口数智森林小镇文化产业园。紧扣文旅融合发展契机,依托云阳“远古地质”特色文化,着力建设为水口数智森林小镇为集远古地质文化展示、文创产业、数字影音于一体的文创产业园。建立政府邀请、减免租金等长效优惠机制引导文化企业入驻。

——重点布局文化产业基地。推动县城、清水乡和凤鸣镇分别围绕三国文化、土家风情和三峡民俗文化主题构建文化基地,建设以博览展示、艺术创作、影视制作、数字创意、文创消费等为主营业态的特色文化产业园、文化基地、文化小镇、文化街区。

第三节 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

实施消费提升工程,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需求引领,创新驱动;融合发展,产业联动。力争到2025年,全县规上文化产业市场主体达50家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0亿元。

——丰富文化业态,优化产品供给。优化文化产品供给结构,打造符合云阳市场需求的原创文化精品,通过政府购买、消费补贴等方式,引导文化企业为市民提供更多高质量的适合云阳市民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促进文化演出消费。支持通过票价直接补贴与优秀作品奖励相结合的方式,发展实景演出、灯光秀等剧目。引导市民和演出团体积极参与各类文化演出活动。

——建立文化产业引导和监管机制。建立文化产业动态监管“黑白名单”制度,完善文化产品准入和退出机制、强化文化市场精确管理,明确市场主体责任、加强行业自律、扩大社会监督。

第四节 健全文化产业市场体系

在市场机制下完善文化市场产业体系,持续繁荣文化艺术主体市场,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引导文化市场行业健康发展。

——加强文化市场主体建设。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推动文化资源和要素向优质文化企业、优势文化产业集聚。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积极发展小微文化企业,活跃文化市场。繁荣文化艺术创作和音体美等艺术培训市场。支持实体书店健康发展。有序发展文化产权、版权、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建立健全文化资产评估体系和文化产权交易体系。

——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健全综合执法制度机制,完善文化市场信用体系。严厉打击违法出版活动、违法经营活动、著作权侵权、“伪基站”设备等违法行为。落实市场主体守法经营的主体责任。推动文化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建立健全行业经营自律规范、自律公约和职业道德准则,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专栏4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重大项目:

建设一批文化产业聚集区。推动以“水口数智小镇”为核心打造数字文化企业集聚区,支持龙缸、清水湖、彭氏宗祠建设发展影视基地和文化产业园;推动陈大毛手工面、逢亨堂土红糖、冉菊花等非遗工艺产业向文化品牌化集群化升级发展。

重要措施:

成立文化消费项目建设扶持专项基金。加强文化市场主体培育监管

第七章 升级现代文化传播体系

创造高品质文化生活要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深度融合,升级现代文化传播体系,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增强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引导力和服务能力,推动媒体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地方文化传播助力。

第一节 拓展现代文化传播阵地

——构建现代化智能传播体系。打造以云阳数字日报为核心,以电视新闻、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为支撑的“五位一体”多渠道、多形式、多维度的现代传播体系。

——推进传播媒体终端建设。加强广播电视网络数字化、宽带化建设,推广应用现代智能终端设备,充分利用互联网推进云媒体、云出版、云阅读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广播调频同频覆盖网。

——发展壮大新兴传播媒介。顺应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发展趋势,构建广播电视数字化传播体系。深化传统传媒与新兴传媒有机结合,支持媒体客跨地域、跨行业发展经营。

——加快媒体数字化建设。发展网络等新兴媒体,支持云阳媒体发展手机网站、手机刊、手机电视等新兴传播载体,建设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新闻门户网站。

第二节 推进内容创作提质升级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和“内容为王”的发展理念,以弘扬“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以远古地质文化为主要创作方向,建立内容生成骨干队伍,强化内容创作专业指导。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外引、内育并举,激励、管理齐抓,依托高校、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会、全域旅游研究院、文艺协会、社会人才等,建立内容生成骨干队伍。推动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深入挖掘远古地质、山地康体、三峡历史、农耕民俗等文化内涵,切实强化历史人文纪录片、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栏目及文艺作品的创作指导。

第三节 推动广电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聚焦核心、聚焦主题,积极推进融媒体中心创新发展,做强做优网上正面宣传、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坚持以内容为王、导向为魂、大力扶持引导网络视听精品创作生产和扶优推优,瞄准“短、精、新”,生产播出一批群众喜爱、刷屏热传的网络视听作品,推动媒体服务业由传统广告营销为主,向以“媒体+服务”为主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方向转型发展。挖掘我县优势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网络视听精品,助力优秀地方文化传承发展。以“国网整合”为契机,支持重庆有线云阳分公司向上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开展智慧广电运营、数字生活及综合信息服务项目建设。

第四节 推进广电文旅融合发展

以“影视文旅”建设为依托,支持以县融媒体中心为主,其他社会机构积极参与的专题片、纪录片创作、传播,主动参与、融入重庆“纪录片之都”城市品牌建设工程,力争获得国家级奖项。积极争取市文旅委支持,充分挖掘、整合我县特有文旅资源,并将其纳入全市文旅影视拍摄基地。持续开展“双晒”以及公众广泛参与的文旅影视融合的云阳形象营销活动。

专栏5 升级现代文化传播体系

重点项目:

云阳广电体系建设完善工程。重点推进 “标改高”工程建设、融媒体指挥平台建设。

重要措施:

建立内容创作生成骨干队伍

第三篇 加快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设

坚持文旅融合发展基本思路,以拓展全域旅游体验产品为中心建设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重要支点,发展大旅游产业为云阳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助推实现云阳“五地一支撑”发展目标。

第八章 拓展全域旅游体验产品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植入地方文化拓展“三峡人文旅游之城、世界恐龙之都、地质旅居目的地、生态康体目的地、农创体验目的地”,构建全域吸引物体系。

第一节 打造三峡人文旅游之城

整合“双100城市核心区、辐射区重要景点,建设三峡人文旅游之城,城景融合助推城镇化。

——升级张飞庙景区。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抓手,推动景区扩容升级,提升水上交通接揽三峡游客,整体向文创体验转型发展。以三国文化为主题创意文旅体验项目、策划设计文创商品,提升“佑见张飞”大型主题灯光秀,加大宣传引流,用好“张飞庙会”文旅营销活动,打造刻画第一张飞形象旅游景区。

——升级环湖绿道。依托龙脊岭公园打造云阳城市生态绿心,沿澎溪河和长江沿岸整合滨江公园和月光草坪启动视觉系统工程,完善33公里环湖绿道观赏、简餐、休憩、运动休闲等功能要素,打造城市滨江水岸旅游区。

——强化三峡梯城人文价值。以磐石城核心区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为抓手,围绕龙脊岭文化长廊启动县城与磐石城、三峡文物园、登云梯通廊文化植入工程。升级策划“梯城十景”,结合文化体验项目提升梯城人文价值,升级城市人文气质。

——建设彭氏宗祠景区。在复原性保护的前提下,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强化彭氏宗祠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配套服务,引导入驻青年创客、美术工作室等文化业态,打造云阳南部民俗文创聚集区。

——加快建设水口数智森林小镇。按照“生态生产生活、科普科学科技、智慧智能智造、宜居宜游宜业”的思路建设推动数智森林小镇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完成大数据产业园、配套商业、会展中心等前期项目落地,推动城区-水口景观云轨通廊建设,加快高新大数据产业等新业态引进。

——加快建设黄石三峡旅游集散中心。以黄石高铁站为引擎,推动云阳旅游集散中心及博物馆项目建设,融入远古地质文化,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把黄石高铁新城建设成为渝东北城市群公园城市典范、云阳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三峡全域旅游集散功能中心和云阳文旅形象展示窗口。

——加快建设巴阳峡花园休闲旅游中心。把握万开云同城化机遇,发挥巴阳与万州临边的区位优势,壮大枇杷等优势农业产业,融入巴阳峡历史人文积淀,结合乡村艺术打造枇杷人家、峡谷枇杷街等乡村文化旅游形式,建成巴阳峡花园休闲旅游中心。

第二节 打造世界恐龙之都

利用恐龙化石群,以云阳龙文化植入恐龙IP为主要策略,转化化石群地质科学价值为文旅体验价值,在顶层设计阶段推动恐龙主题公园以地质游学和主题游乐为核心,与龙普新区、乡村产业协同建设,打造世界恐龙之都,构建县域南部文旅新引擎。

——加快建设普安侏罗纪世界(中国)恐龙公园。围绕世界恐龙之都定位,保护性开发普安侏罗纪恐龙化石群资源,不断拓展产业业态,丰富产品结构,融合现代科技,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按照恐龙公园奇幻侏罗纪5A 景区、主题度假酒店区、生态涵养区“三区”结构,引进美国好莱坞侏罗纪恐龙IP,开发地质科普类、主题探险类、文化创意类、文化娱乐类产品,打造“一个中心”国际恐龙化石研学中心,“四大主题公园”侏罗纪奇幻乐园、恐龙溪漂浮乐园、侏罗纪恐龙山探险公园、恐龙化石遗迹公园,“三大核心建筑”侏罗纪游客中心、恐龙博物馆、恐龙化石遗迹馆,“三大主题演艺”4D裸眼奇幻水幕秀、恐龙博物馆音乐建筑光影秀、云阳先生养龙记室内漂流剧场,“三大视觉景观”恐龙源、恐龙之眼、恐龙长城,形成全天、全季、全年龄“三全产品”,构建“143333核心产品体系。

——加快建设龙乡橘海农业产业园。依托龙-普新区大规模高品质的柑橘产业基础,从提升农产品品牌和娱乐体验等角度融合建设普安“龙乡橘海”农业产业园。建设磨刀溪水岸民宿体验带。整合龙普公路及磨刀溪水域,建成旅游风景道,以此轴线串联龙普新区,形成联动发展格局。

——加快建设龙角旅游集散中心。以旅游城镇化推动龙普新区建成云阳南部旅游产业中心。利用江龙高速龙角下道和地处干线的交通区位建好龙角旅游集散中心。融入恐龙主题改造普安场镇为恐龙主题文旅小镇,配建龙普新区住宿和餐饮接待功能,打造旅游食宿中心。

第三节 打造地质旅居目的地

植入地质康体文化,深化推广“景区+度假”模式,升级龙缸景区、歧山草原等景区,打造清水旅游度假区,共同构建地质旅居目的地。

——创建清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充分发挥龙缸品牌效应,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目标,用好“云海、高山、湖泊、草场、茶山、森林”资源优势,合理规划“一心三区两廊”空间结构,加快开发森林休闲、生态康养、体育运动、主题度假、文化体验等产品业态,打造重庆生态旅游新标杆、川渝鄂避暑度假目的地、全国森林康养旅游示范区、全国研学旅游基地。

——升级龙缸景区。继续提升地质观光旅游品质,发挥观光客流和市场知名度优势,以山地极限游乐为方向推动龙缸景区体验升级。拓展以“山地康体,极限运动”为主题的极限赛事体验产品。持续开发“云端飞悦”品牌系列,举办云端英雄会、龙跃云端等极限运动赛事,丰富山地极限游乐产品。发展清水湖滨水游乐项目,打造生态垂钓、水上游乐等体验性产品,建好清水湖美丽家园,丰富游客体验。

——升级岐山草原景区。持续壮大4A级旅游景区品牌影响力,不断丰富完善高山度假业态,提升和打造亲近自然、枕凉而居的高端旅居度假产品,配套运动休闲、特色餐饮商业等业态,整体打造高端品质度假胜地。依托省道发展清水-蔈草镇乡村休闲旅游带,扩大龙缸景区对周边乡镇的辐射力。

第四节 打造生态康体目的地

利用江南旅游品牌,导入全域客流,以上坝-农坝、高阳湖周边两大片区为载体,依托三峡平湖、巴山生态旅游资源,推动发展生态康体旅游。

——升级上坝生态旅游区。推动上坝度假小镇建设。按照国家AAAA级景区标准完善上坝场镇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形成集餐饮住宿、服务接待、养生度假等为一体的上坝生态康养小镇。升级轿顶山、天鹅湖和锣鼓宕三大康养组团为“乐活”主题慢生活体验区、自驾车营地及运动基地和高山湖泊休闲度假片。

——建设云峰山避暑旅游度假区。依托农坝镇高山避暑生态资源和天麻等中药材资源,打造云峰山为集高山揽景、生态康养、避暑纳凉、田园休闲于一体的高山康养度假地。

——建设农坝生态康养小镇。以云峰山为核心,横纵两条交通为轴线,结合接待中心、爱情花谷、生态康养、高山露营和天麻研学五大片区,联动双人寨、仙女寨、云山石笋等景点构成农坝“两轴五片一核心”整体格局,推进农坝建成渝东北生态康养第一镇。

——升级高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按照国家湿地生态公园申报创建要求进行基础设施打造和湿地景观修复。按照春夏赏滩涂,秋冬赏平湖开发思路,引导夏季开展滩涂露营节、夏季音乐节等营销活动聚集人气;冬季引入游船观鸟、骑行慢跑、湿地科普等项目补齐体验。

——推动建设高阳湖滨水旅游度假区。以高阳湖为核心,强化湖区与周边地区联动发展,依托柑橘等乡村产业资源,推动高阳、双龙等乡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联创“高峡平湖”康养品牌,奠定渝东北滨湖康养第一品牌基础。

第五节 打造农创体验目的地

发挥江口—南溪增长极带动作用,依托云阳北部山水生态资源、商贸民俗盐运历史及乡村产业,以农旅融合为思路,打造农创体验目的地。

——推动建设汤溪河农旅体验带。以江口镇农业产业园为核心,沿岸智慧柑橘园、标准柑橘采摘园及柑橘加工产业为支撑,紧扣汤溪河沿岸柑橘产业资源,推进沿岸60公里标准化柑橘基地建设,形成集生产、休闲、观光、生态于一体的沿河特色柑橘产业景观带。

——建设江口望乡康养体验风景区。依托江口区域12个村社区,围绕农业产业园打造“一园多点”特色农贸集市,实施“防、治、养”综合康养体验项目,恢复农业食疗康养传统,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食疗”产业链集聚,以渡口文化+商贸文化+康养文化为特色,打造水岸康养,推进建成江口为云阳北部农业传统康养小镇。

——加快建设江口旅游集散中心。依托江口区位优势和交通道口优势,融合游客服务作为推动江北新城建设的动能之一,丰富完善区域旅游集散功能、配套服务水平,打造云阳二级旅游集散中心。

——建设洞鹿农创产业园。依托洞鹿镇生态水稻、稻田鱼、中草药等特色种养业基础,打造洞鹿农业创意产业园。引进水稻大地艺术、创意果蔬村落等创意农业项目,推进河道公园环线建设,通过旧房拆除、农房改造等方式形成农创民宿带。结合仙鹿洞、草坪梁等地质生态资源开发纳凉露营、地质探险等项目丰富游客体验。

——推动建设大无量山运动康养综合体。依托无量山森林公园野生映山红资源和咸池水库水利生态资源,积极打造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品牌,推动发展环湖康养运动项目,完善停车场、住宿、餐饮等接待配套设施,打造康养综合体。

第六节 拓展全域体验产品

发挥引擎项目的驱动作用,对接研学市场,挖掘生态、民俗、农耕、滨水等资源,推动全域发展、旅游富民和产业联动。

——升级红色旅游。对接研学市场,依托北部三条交通支线,连接农坝、沙市、鱼泉和上坝镇的战斗遗址、烈士陵园、名人旧居等红色旅游资源,按照完善基础设置、布展数字化升级等方式打造云阳红色体验旅游支线。

——升级民俗旅游。深耕文旅融合,依托江龙高速-南北联动轴,串联石佛寺、云安古镇、云阳老城公园、栖霞宫、祖师观、高祖庙、彭氏宗祠、将军寨等民俗宗教旅游节点,以保护修缮历史建筑为前提,加大文化要素植入,发挥“一城一都三地”引擎项目带动作用,构建云阳民俗体验旅游支线。

——升级乡村旅游。按照“产业融合化、园区景区化、乡村旅游化”思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形成北部现代农业乡村研学旅游带、龙脉大道乡村旅游带和滨水地质乡村研学旅游带。加快构建北部现代农业研学乡村旅游带,依托云阳北部四条交通支线纵深,连接后叶、路阳、双龙、渠马、养鹿、平安等乡镇的柑橘产业和特色农业产业资源,形成云阳北部现代农业研学乡村旅游带。加快构建百里龙脉大道乡村旅游带,依托云阳龙普组团交通干线,连接盘龙、凤鸣、龙角、泥溪、宝坪的农业产业资源和农耕故土园、彭氏宗祠等重要资源,形成农耕民俗主题乡村旅游。加快构建南部滨水地质乡村研学旅游,依托长江、长滩河等内河航线及乡村路网,以水为轴贯通新津、蔈草、耀灵、堰坪和故陵,发展云阳南部滨水地质乡村研学旅游。

专栏6 拓展提升全域旅游品质体验

重点项目:

打造三峡人文旅游之城。推动张飞庙景区升级。环湖绿道升级。三峡梯城升级。彭氏宗祠景区建设。水口数智森林小镇建设。云阳旅游集散中心及博物馆项目建设和巴阳峡花园休闲旅游项目建设。

打造世界恐龙之都。推动普安恐龙公园建设,普安龙乡橘海农业产业园建设。配建龙腾马跃文旅小镇、侏罗纪龙城农场学院、云阳先生康乐园、普安柑橘采摘体验园。打造龙角旅游集散中心。

打造地质旅居目的地。推动清水颐养小镇建设推动龙缸景区升级。开发“云端飞悦”系列活动,推进夜游龙缸地质探险项目、风情民宿建设和龙缸户外休闲运动基地、石笋河滨河景观带、石笋河亲子水上运动乐园、清水湖钓鱼基地建设。推动歧山草原升级。打造清水湖滨湖休闲度假地。建好清水湖美丽家园项目。打造福利坝生活社区,推动建好云栖山院、云顶体育部落和云居生活中心。

打造生态康体目的地。打造上坝山地康体综合体推动游客服务中心、山地风情美食街、山地康养度假社区和上坝人家建设项目完成轿顶山民俗风情街、乐活山谷、川祖庙修缮开发、轿顶山临崖茶社、锣鼓宕山地自驾车营地建设项目。打造云峰山避暑旅游度假区。推动云峰山康养露营中心、乌天麻国际博览城和乌天麻研学基地建设。打造农坝生态康养小镇。推动接待中心、双人寨、仙女寨、云山石笋等景点建设。打造高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推动高阳湖环湖生态栈道、游客接待中心等接待设施建设。推动高阳湖滨水旅游度假区建设。

打造农创体验目的地。打造汤溪河农旅体验带。推动汤溪河河岸农业景观打造、一江四河柑橘补植补造、河畔人家乡村民宿群建设项目。打造江口望乡康养体验风景区建设。推动江口农业产业园建设。打造江口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打造洞鹿农创产业园。推动河道公园、水稻大地艺术、创意果蔬村落、趣味中药园、农创民宿带、仙鹿洞、草坪梁项目建设。打造大无量山康养运动综合体建设。推动映山红森林公园升级、桑坪镇邓家老屋活化利用、桑坪镇咸池水库体旅融合建设、洞鹿乡青衫水库水旅融合建设和洞鹿乡村运动探险项目。

发展全域旅游。升级红色体验旅游:推动云北战斗遗址、烈士陵园、名人旧居升级。升级民俗体验旅游:推动石佛寺、云安古镇、云阳老城公园、栖霞宫、祖师观、高祖庙、将军寨等民俗旅游景点升级。升级乡村研学旅游。重点推动形成北部现代农业乡村研学旅游带、龙脉大道乡村旅游带和滨水地质研学乡村旅游带。

第九章 提升文旅接待品质

经济双循环背景下提升旅游消费水平加快推动内需升级,紧抓新阶段旅游消费更加注重高品质和体验性的需求特点,尤其注重与农业、康养、林业、水利、教育深度融合发展,在丰富和提升旅游消费水平的同时,利用旅游消费供给链和口碑传播带动乡村产业围绕旅游产业高品质、集群式、品牌化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

第一节 打造高品质旅游接待服务

——品牌化提升旅游餐饮体验。以“内容土特化、管理标准化、布局集聚化”为路径提升品牌体验,打造旅游餐饮为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之一。坚持“内容土特化”,全面挖掘云阳老字号、生态、农家美食,继续培育滨江美食街、金科美食城等美食街区,动态培育十大云阳名宴、十大云阳小吃、十大餐饮名店“三个十”餐饮品牌。坚持“管理标准化”,建立“云阳美食”认证商标和管理标准,培训本土餐饮企业(店)或引入现代化餐饮经营企业,通过建立示范和管理认证的形式全面提升云阳旅游餐饮系统。坚持“布局集聚化”,在重点城镇、景区建设美食街,建立机制引导重要旅游道路沿线,布局形成点轴均衡的多形式旅游餐饮店。

——注重标准和非标住宿共同发展,升级现代住宿系统。加快高星级饭店引进和认定工作,积极培育优质饭店主体企业,打造高星级饭店集群。推动云阳品牌民宿建设,通过标准化指导、特色化开发,形成高中低搭配的民宿体系。健全住宿服务监管措施,制定住宿行业评价标准,实行品牌动态管理。

——围绕本土产业品牌化做强旅游商品。推动“商品品牌化”,通过招商、引导、合作等多种商品开发形式,积极探索IP授权等文创开发模式,做响“江上风清”旅游商品品牌。推动“供给规范化”,围绕文旅产业绿色、生态、健康的发展趋势,健全农业、中药材和手工业供应营销链条,创造以文旅产品为主要方向的种养加工制造产业,培育农业、手工业经济新亮点。推动“布局全域化”,沿游客界面全域布局旅游商品购销点,实现有游客的地方就有旅游商品,既是购物点又是品牌展示点。

第二节 争创文旅消费试点城市

按照《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要求提档城市商业业态,争创文旅消费试点(示范)城市。

——构建“城区景区集散网络”文旅消费集聚区三级系统。城区:以“双100城区范围为承载,整合打造云阳城区“四街四市”,盘活云阳县城成为集购物、娱乐、休闲、餐饮、住宿等多功能一体化的国家级夜间消费集聚区。景区:依托龙缸景区、普安恐龙公园、江口望乡康养度假风景区等景区打造消费街市。集散网络:在各旅游集散点、路网连接点形成消费点。

——落实“消费三计”,提档文旅消费水平。实施消费夜游计。以县城重要景区两级消费系统为载体,结合科技、创意、艺术等手段营造丰富的夜间文化生活,丰富夜间演出、美食、购物等多种业态。实施消费攻芯计。数字赋能,推出“云阳文化旅游年卡”,整合云阳文旅景点和商品购销点,积极入驻京东、天猫、去哪儿网等知名电商。鼓励电商平台与超市、便利店、社区商业中心和小区物业合作,搭建直播带货、云购物等智能化平台,形成电商促进消费升级的长效机制。实施消费连环计。推动传统商业转型升级为文商旅综合体。鼓励云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化,推进云阳非遗入驻线上商城。引导企业参与文旅消费,推出“门票+酒店”“门票+民宿”“门票+演出”等活动,找到更多流量入口,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双赢。

第三节 助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围绕建设以“千亿工业”为引领的现代产业聚集地,全面发挥文化旅游产业涉及面广、带动性强的聚合优势,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接一融二连三”。

加快文化旅游与农业融合。讲好农产品故事,通过旅游为农产品品牌赋能,以特色生态土货供给助推农业公共品牌建设。加快文化旅游与林业融合。实施彩色林林相改造工程和森林康养工程,以水陆交通两侧为重点打造森林景观带提高旅游视觉效果,建设云利路国家级风景道,与三峡地区区县合力打造三峡红叶美丽中国名片。加快文化旅游与工业融合。建立本土文旅商品工业生产体系,试点乌天麻国际博览城、峰谷美地等特色工业园区景区化建设。加快文化旅游与教育融合。夯实市级研学旅行目的地地位,加快龙缸、恐龙、张飞庙、梯城等开发地质研学、丰富乡村研学等产品。加快文化旅游与康养融合,围绕“食品、药品、用品,养生、养心、养老”思路,结合清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开发食疗、药养、医养等康养度假产品。加快文化旅游与体育融合,做强“重庆市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招牌,持续推进体育品牌赛事与景区度假区结合,打造康养、冰雪、水上、滑翔等多个特色体育运动基地。



专栏7 提升文旅接待品质

重点项目

云阳高品质接待提升工程。动态培育 “三个十”餐饮品牌、完成云阳高星级(三星级以上)酒店建设培育、云阳低星级饭店升星培育、云阳特色民宿体系建设、云阳自驾车营地及帐篷自助营地项目建设。

云阳消费试点城市创建工程。构建“城区-景区-集散网络”文旅消费集聚区三级系统。整合打造云阳城区“四街四市”,盘活云阳县城成为国家级夜间消费集聚区;依托龙缸景区、普安恐龙公园、江口农业商贸小镇等重要景区打造消费街市。

第十章 升级旅游配套设施

推进“旅游互联网”深度融合,借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与5G等数项高新技术,促进旅游配套设施智慧化升级,提升旅游配套设施品质。

第一节 推进云上智慧旅游系统建设

以全域文旅数字化为基础,推动云阳智慧旅游试点示范工作,采用“一中枢,两机制,两端口”的整体设计思路,由智慧核心枢纽试点景区节点用户终端三级构建成为智慧文旅服务平台。

——建设智慧文旅试点示范项目。打造智慧文旅综合应用平台,积极并入市级平台联网使用。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建设智慧景区、智慧游船、智慧文博院馆,形成智慧旅游服务体系。

——建立智慧文旅理论和咨询机制。建立与重庆高校及专家教授团队合作机制,通过大数据中心为各级政府和部门提供决策支撑。

——构建大客户应用端。建立健全旅游信息综合发布平台和云阳旅游手机APP及公众号,推进APP在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抖音、WEB广泛应用。为游客提供便利及时的公共旅游信息服务。

——构建微文旅管理端。引进国内先进数据平台,打造文旅智慧城市监管中心,对全县各级公共文旅服务窗口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管,开展公众满意度调查反馈,以公众监督倒逼服务效能提升。

第二节 升级全域智慧集散系统

围绕旅游产品空间结构,结合水陆空铁干线交通,构建“一心两极多节点,两轴两环多支线”的集散路网体系,全面提升云阳旅游品质。

——构建“一心两极多节点”文旅集散体系。以黄石游客集散中心为核心,建成集旅游接待、形象展示、会议展览推广等综合业务于一体的功能服务区作为云阳集散中心,以江南新区、龙普新区为发展极点,清水、上坝、凤鸣等乡镇为重要节点,构建云阳文旅集散体系。

——完善“两轴两环多支线”全域旅游路网。围绕铁公水空“四位一体”交通体系基础,依托集散网络体系,重点提升云阳县红狮故陵云峰高速、云阳至万州江北沿江快速通道、江口公路升级改造工程等六条城区联接线。全面升级各大景区和乡村旅游点的旅游公路。

——提升集散服务水平。实施“水陆联动”旅游交通战略体系,升级江口、普安两大重点码头,建设“水陆零换乘中心”,连接上级路网节点建设“1+2+n的客运枢纽体系。注重客运集散点游客服务品质提升,建立健全综合管理协调机制,设立投诉机构和投诉电话,定期举行安全培训和宣传。

第三节 升级全域智慧导览系统

——推进景区内外导览设施提升。实施旅游标识导向工程,完成云阳全域旅游全景导游图,完成旅游交通指引标识系统和旅游区导览标识系统标准化改造。整合升级“云阳文旅”微信公众号,实现旅游产品线上订购,景区景点、酒店民宿等查询及导航等功能,实现“一部手机游云阳”。

——实施环卫设施建设工程。管好、用好现有旅游厕所,实现A级及以上景区旅游厕所全面纳入“全国旅游厕所管理系统”管理。高标准建设示范性厕所10座。在各景区、景点、度假区按照标准化、主题化的环卫要求设置分类垃圾箱。投放分类垃圾回收箱“小黄狗”,实现游客自助垃圾分类投放。

——持续推进景区智慧化建设。健全景区预约和流量管控措施,搭建景区预约服务平台、电子门禁系统、流量信息发布系统等,实现精准控流。构建景区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开展数字化信息采集,统筹景区智慧体系平台建设。推进景区红外、云台监控建设,实现景区灾害预警和消防预警。

第四节 推进旅游区服务设施升级

A级旅游景区、省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为抓手,全面推进各类旅游区服务设施升级。

——推进A级旅游景区评定工作。按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局令23号)重点推进云阳张飞庙景区创5A工作,推动环湖绿道、泥溪三峡农耕园、凤鸣彭氏宗祠、博物馆(新馆)创4A工作,推动盘龙三峡阳菊生态农业园、南溪绿岛景区、双土映山红森林公园、江口生态农业园和红狮彭咏梧纪念馆等13个景区升3A工作,打造层级丰富的A级旅游景区集群。

——推进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按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GB/T177752003)的相关评定标准,推动清水旅游度假区创建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动上坝锣鼓宕景区、农坝云峰山景区创建为市级旅游度假区。

专栏8 升级旅游配套设施

重点项目:

一心两极多节点”集散体系。推进黄石游客集散中心建设、江南新区集散节点建设、龙普新区集散节点建设,上坝、龙凤台和龙缸集散点建设。

云阳客运枢纽体系。江口码头升级项目、普安重点旅游码头升级项目。

旅游标识。云阳旅游标识建设升级项目。

云阳景区“100A”创建。云阳低A景区升项目、云阳景区创A项目。

云阳智慧文旅试点。构建黄石智慧文旅试点建设项目,实施旅游信息互动终端设施全覆盖。

第十一章 加强文旅品牌营销

统一文旅营销形象,联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和大巴山区域,推动云阳与周边地区有效合作、互惠共赢。

第一节 构建特色主题产品

——三峡旅游人文城市游。依托云阳县城三峡梯城、张飞庙和环湖绿道核心资源,联动云阳旧城、巴阳隔江城、云安古城、水口数智城和栖霞宫等具有人文历史气息的乡镇街道,为寻访三峡游客展现云阳三峡城市的古今历史。

——七曜山山地康体度假游。以云阳南部七曜山山地资源为依托,联动龙缸、岐山草原、侏罗纪恐龙公园等核心景点,串联新津、堰坪、蔈草、清水等乡镇构建山地运动康体度假产品。

——大巴山生态康养度假游。以云阳北部大巴山生态资源为依托,联动云峰山、锣鼓宕等核心景点,串联上坝、沙市、鱼泉和农坝镇构建山地生态康养度假产品

——恐龙地质奇观研学田园游。以云阳南部地质奇观为主题,形成以龙缸景区和侏罗纪恐龙公园为核心景点,串联云阳南部凤鸣、宝坪、普安、龙角、蔈草、泥溪等乡镇街道的乡村旅游资源,构建以地质奇观为主、田园休闲为辅的主题产品。

——三峡山地生态民俗田园游。以云阳北部人文农业为主题,形成以云安古镇、高阳湖、无量山、高祖庙等为核心景点,串联云阳北部人和、巴阳、平安、养鹿、高阳、云阳、双土、桑坪等乡镇的乡村旅游资源,构建山地人文生态田园主题产品。

第二节 整合节事品牌营销

依托三峡历史、山地康体、民俗农耕三大文化资源底蕴,积极融入“一廊一带一山”区域格局,打造“2+3+N品牌节事体系,全方位展示云阳形象,提高云阳文旅吸引力。

——持续提升张飞庙庙会、清水土家女儿会节事品牌知名度。通过与游戏、文化IP的融合,形成特色集市、演艺、歌舞等游客参与度高活动项目;同时结合抖音、快手、web等自媒体,开展集赞领奖品、晒美照得门票等活动,扩大云阳节事品牌的影响力。

——围绕地方文化主题高质量举办一批文化节庆活动。围绕三峡历史、山地康体、民俗农耕三大文化持续提升三峡登梯大会、沙滩排球赛、全国太极拳邀请赛等品牌赛事知名度,常态化开展摄影、歌舞、农业产业、非遗文化、户外露营等节事,提高区域知名度。

——围绕“全域四季”拓展一批乡村旅游节。打造新津龙舟民俗文化旅游节、双土映山红旅游节、巴阳枇杷乡村旅游节等乡村节事,实现四季有节事,处处有活动的全域节事格局。

第三节 构建旅游营销矩阵

以网络口碑为核心着力构建全方位立体营销矩阵,讲好三国故事、树好三峡形象,让云阳三峡人文之城形象声名远播。

——打造全民营销。依托云阳融媒体中心宣传阵地,建立“自上而下,以总带分,主调鲜明,各具亮点”的内部宣传体系。推动融媒体中心制作文旅发展宣传片,丰富栏目内容、创新宣传形式。鼓励云阳各大文旅行业协会举办、承办、参加行业交流会议,扩大知名度。引导云阳旅游文旅主体推出直播带货活动。

——实施流量营销。大力发挥央视、重庆卫视、中国旅游报、重庆日报等顶端传播优势,精准采购机场航站、高速大牌、高铁灯箱、商圈LED屏等户外媒体,用好交通广播平台,强化“云阳文旅”等自媒体宣传阵地建设,加强与门户网站、微博大V等新媒体开展业务合作,建立全面营销路径,精准触达目标人群。

——推进精准营销。细分景区客群市场,根据景区资源特点,分别聚焦银发客群、中年客群、亲子客群和年轻客群,打造针对不同客群多的旅游产品,创新消费场景。

——拓展渠道营销。织密周边渠道网络,分级制定渠道网络,拓展核心合作商。结合高铁沿线城市以及周边航班城市辐射周边区域,完善渠道网,引入第三方异业渠道进行产品定制化服务。注重线上宣传引流。围绕携程、去哪儿、飞猪等电商平台,加强多渠道分销,通过新媒体等方式增加云阳自助、商务客源。

专栏9 加强文旅品牌营销

重点项目:

云阳品牌节事。云阳“2+3+N”品牌节事体系构建。

第十二章 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为抓手,走源于文化、形于产业、用于生活、成于品牌的路子,加快文化和旅游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融合发展。

第一节 培塑旅游产品文化内涵

以文塑旅,传承和发展云阳地方特色文化,以文化赋能旅游产业,丰富云阳旅游内涵,优化和升级全域旅游产品。

——培塑远古地质文化,打响世界品牌。云阳自古就是古代君王的“养龙地”,现有三峡、龙缸和恐龙三大世界级远古地质资源,龙文化和地质文化是云阳最具特色的文化,丰富云阳远古地质文化内涵,加快远古地质文化品牌塑造,依托三大世界级地质资源和龙文化开展地质研学,推动云阳地质资源与研学、度假、旅游结合。

——传承三峡历史文化,夯实文化底蕴。三峡赋予云阳独特的历史文化,是云阳作为三峡城市文化核心载体的支撑。云阳三峡梯城、张飞庙、磐石城和云安古镇等历史建筑,是云阳先民反抗侵略,勇于攀登、崇尚忠勇、盐运繁荣的历史体现。传承和发展云阳三峡文化,要在保护历史遗迹的同时采取现代手段充分利用,夯实云阳城市旅游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

——深耕农耕民俗文化,丰富乡村积淀。农耕民俗文化是云阳形成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化,塑造了云阳人勤劳朴实、忠孝节义的本底价值观。彭氏宗祠、邓氏老宅等宗祠民居是忠孝节义的集中展示,栖霞宫等民俗宗教体现了云阳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祈愿,泥溪制陶、陈大毛手工面等非遗手工是云阳先民勤劳朴实的真实写照。通过挖掘云阳农耕民俗和非遗手工,丰富乡村文化积淀,推动文旅融合。

——拓展山地康体文化,推动转型发展。拓展山地康体文化内涵是云阳文旅发展的当代诉求。以云阳一江四河、山川峡谷等生态资源为核心依托,整合全域山川风物、地质奇观、乡村人居等元素,加快培育山地康体文化,引领云阳全民健身战略落地,推动生态康养运动康体旅游发展,赋予大健康产业文化基底。

第二节 推进文化设施旅游利用

以旅彰文,对文化设施叠加旅游休闲功能,重点推进“文化阵地、旅游景区、中心城区”三级文旅功能融合化发展。

——推进现有文化阵地旅游功能提升。推动云阳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完善旅游要素,丰富旅游业态,延伸产业链、创造新价值;鼓励具有地方特色的乡镇街道-村社公共文化设施增加旅游休闲功能,用旅游经济价值支撑日益强化的公益性功能。

——推进旅游景区及其周边地区文化功能覆盖。探索旅游景区开发公共文化设施配套政策,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向景区或景区周边覆盖。

——实施文化展示提升工程。围绕“万里长江·天生云阳”进一步提炼和创作文旅形象展示符号,统一规划建设文旅标志标识系统。深入挖掘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城市商圈、街区灯饰广告、门店标志标牌。在城市街区、公园、景区、交通节点等区域,提升和新建一批文化景观、雕塑小品、文化墙等。把文化元素融入城市绿地、广场等开敞空间,增强文化记忆。

第三节 推动文旅融合体制机制创新

以文旅融合为契机,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健全文旅融合工作机制。

——健全三大改革机制。健全文旅活动营销融合机制,推进文化传播、惠民文化活动、文化演绎等文化活动与旅游营销活动一体化进行;健全文化保护利用机制,推进文化遗产在保护前提下进行文化观光、文化研学、文化体验等综合性利用开发;健全推动重点景区运营转型。推行国有景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构建“管委会+公司”管理运营体制,根据景区功能定位,分类施策,先行试点、逐步推开。

——加快培育文旅市场主体。整合国有文化企业和旅游企业,推进企业体制改革兼具文旅功能,组建一批竞争力强的文化旅游集团;建立投融资平台,引进区外有竞争力的文旅企业主体,培育境内一批本土化骨干文旅企业,形成一批创新活跃的文旅企业体系。

——完善文旅金融服务。建立和完善“银行+保险+企业+政府”贷款风险分担机制,增大银行授信额度,支持重点文旅企业和重大项目发展;进一步推进著作权、景区运营权、旅游景区收费权、旅游用地使用权等质押、抵押贷款,创新金融产品,建立和完善诚信制度,扩大信用融资比例,支持中小微文旅企业发展。

第十三章 推动文旅区域联动发展

以巴渝文化为纽带,万开云同城化为契机,以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品牌为依托,促进区域文旅产业、文旅市场、文旅服务一体化,建设具有巴蜀文化特色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助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促进成渝地区第三极崛起。

第一节构建区域文旅联动产品

立足万开云同城化发展,以拓展丰富大三峡旅游产品为思路,以“旅游+为路径,构建区域文旅联动产品体系。

——拓展三峡黄金水道休闲观光旅游带。依托万州“水上巴士”和万云航线等既有三峡水道旅游产品,联动奉节、巫山、巫溪等区县,构建星级游轮、观光游船、游艇等多层次水上旅游交通体系,加快形成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的水上休闲观光旅游带,丰富长江三峡水陆多样化旅游产品,实现三峡旅游由“一线游”向“一片游”转变。

——丰富文化三峡陆上旅游体验带。立足渝东北美食文化、移民文化、历史战争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聚焦优势文化,强化旅游赋能。开发构建渝东北美食旅游、宗教文化旅游、三国文创旅游、红色记忆旅游、非遗体验旅游等高品质、高竞争力文旅融合产品,推动提升白帝城、张飞庙、石宝寨景区等景区建设,合作推进渝东北地区移民、非遗等文化资源点旅游开发,丰富长江三峡陆上文化旅游体验。

第二节共推文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推进跨区联动交通建设。推进万开云三地外部交通路网建设,加快规划布局交通网络主轴,加快推进成渝北线高铁及相关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建设,升级改造云阳、万州和开州毗邻区域道路,切实推动万开云三地互联互通。

——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立足5G、互联网等基础,推进区域智慧旅游、一部手机畅游、一卡同游等科技化新型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万开云文旅服务平台,开发云上文旅展馆、云上博物馆、非遗数字展示等产品,发展数字文旅体验。推进景区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推进区域重要景区景点(度假区)打造为全国智慧旅游示范项目。

——完善文旅配套设施。加强万开云景区旅游交通驿站规划建设,打造一批高品质游客中心、集散中心、自驾营地、旅游厕所等配套设施。持续升级“万云水上巴士”游线,开展区域旅游专线定制服务,开通旅游专线专列等旅游交通。加强文化旅游安全共建共治,推动建设半小时安全应急救援圈,健全文旅安全合作保障体系。

第三节共塑示范区文旅品牌形象

——共建跨区精品游线。以丰都万州云阳奉节巫山巫溪恩施长江三峡游线为主,共建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云阳支点游线。联结安康—通江城口万州开州区域,打造以成渝+中原+关中城市群为主的大巴山生态康养游线。联动新津堰坪蔈草清水利川,共建七曜山山地康体游线。

——共商文旅活动营销。立足文化特色和亮点资源,共同策划举办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张飞庙庙会、户外多项运动挑战赛等具有影响力的大型活动,以及二十四节气民俗活动、万开云一家亲、三峡非遗文化表演节等大众化、群众性活动,实现以共同举办活动推动万开云联合营销、联合推广。

——拓展联合营销路径。构建以营销平台为核心的文旅营销网络体系,结合“惠游重庆”“惠游三峡”平台,搭建万开云“旅游一码通”文旅品牌推广专项平台,积极推动将区域精品旅游线路纳入国家文旅部推荐线路,常态化开展广告、期刊等线下营销,联动各类搜索引擎、新媒体与自媒体等线上营销,形成宣传营销合力。

第四节建立区域文旅融合发展体制和保障机制

立足区域文旅融合发展,一是建立协同合作机制。全面推动文旅项目共建、文旅节赛互动共办、文旅精品产品共育、文旅设施共推等合作,共同推进区域融合发展。二是强化工作领导,建立健全区域文旅联动发展领导机制,积极发挥万开云同城化办公室作用,统筹协调推动区域文旅联动建设。三是强化要素保障,健全财政资金、社会资本、民间资本等多元投融资机制,强化土地、人才等要素保障,争取示范项目、资金、用地纳入国家、市级统筹安排。四是强化任务落实,制定年度任务清单,落实各区县主体责任,推动任务落实。

第四篇 加快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建设

落实全民健身战略,助推健康云阳。加快推进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县建设,发扬民族体育文化,丰富体育业态,打造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推进体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第十四章 全面落实全民健身战略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完善云阳全民健身服务项目和基本标准,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第一节完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

构建自上而下、城乡统筹的“城区乡镇村社”三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打造“5分钟到公园、10分钟到广场”全民健身圈。

——完善城区全民健身场地网络。建立“大型场馆为中心,社区体育设施、公园运动绿地为节点,新建改造建设步道串联成网,结合入院、入户的家庭健身设施”的“一心多点全覆盖”的全民健身场地网络。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完善社区体育设施和公园绿地的运动功能,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统筹建设社区健身设施,探索社区体育场地与社区文化艺术、体育事业发展的互动机制,打造具有三峡城市特色的社区健身场所,促进群众体育设施品质提升。

——推进重点乡镇全民健身广场建设。推进江口镇、南溪镇、普安乡、龙角镇等重点乡镇的全民健身广场建设,按照《乡镇体育健身工程体育设施建设指导》标准,推动农村体育器材向多元化提档升级,加强场馆器材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全覆盖建设乡村全民健身场地。以村为单位择取村民聚居点建设全民健身场,包含足球场、健身器材、广场舞场地等必要功能;有条件的院落民居推动健身设施入院。坚持建管并举,提高健身场地设施使用率。

——完善体育设施全民开放机制。构建以公益保障为主、市场经营为辅的体育设施管理机制。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场馆开放使用效益。推动大型体育场馆按一定原则开放。

第二节健全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健全群众体育健身组织。推进单项体育协会组织和社会体育组织建设,逐步实现体育协会全覆盖。拓展乡镇综合文化站和行政村文化室的体育服务功能,鼓励各系统、各行业积极发展体育社会组织。建立完善社会体育组织管理激励机制,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政府综合监管体系,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构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组织网络,推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与其他领域的志愿服务相互借力。健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打造可持续开展、实效显著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项目。建立志愿服务下基层制度,扩大志愿者服务活动地域范围,推动志愿服务下乡入户。

——发挥全民健身带头人作用。以村社为单位评选全民健身带头人,使全民健身带头人成为“全民健身的宣传者、科学健身指导者、群众体育活动组织者、体育场地设施维护者、健康生活方式引领者”,参与街道和乡镇的全民健身活动管理工作。

第三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构建“以普适性全民体育项目为基础,地方健身项目为特色”的全民体育健身活动项目体系,鼓励全民广泛参与体育健身活动。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大力发展健身走(跑)、骑行、登山、游泳、球类、健身气功、太极拳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因地制宜开展各类户外体育活动,开展山地自行车、户外露营、国际滑翔伞等山地户外运动以及水上等重点赛事。建立群众性竞赛活动激励机制。

——支持开展三峡特色健身活动。利用云阳三峡地域文化、农耕文化等资源,支持开展具有云阳特色、行业特点的全民健身活动,组织开展与城乡生产劳动和文化生活相适应的全民健身活动,让全民健身战略服务更广泛的基层百姓。

——推进重点人群参与体育健身。加强老年人、妇女、残疾人健身服务。传承清水土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培育滑翔伞、攀登等极限运动,打造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

第四节培塑全民运动健身文化

培育和弘扬体育精神,丰富全民健身文化内涵,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融入云阳社会发展大局,推动群众健康运动意识提升。

——培塑云阳勇于攀登的体育精神。依托三峡梯城“世界最长人字梯”及电影《攀登者》登珠峰云阳名人原型事迹,培塑云阳勇于攀登,永不止步的体育精神。持续开展全民三峡登梯赛、云阳登梯文化节、渝东北三峡体育文化博览会等系列活动,把勇于攀登的云阳体育精神融入体育事业发展的各个环节;让体育精神、健康运动意识得到更广泛的认同和传播。

——健全完善“一十百千”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围绕城区、城镇和社区街道居民聚居区,建设健康教育宣传栏1000块,公园、广场、商场、超市等公共场所和机关企事业及窗口单位健康教育宣传阵地100个。在云阳头条、新闻网站设立健康教育专栏,开展“健康大讲堂”等网络直播活动。

——提升居民健康素养。针对不同人群定期开展讲座、义诊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打造10个健康促进社区和100个健康家庭,在社区形成良好的健康促进氛围。制定扰民健身的规避机制和管理办法,规避市民在健身运动中对周边居民造成的噪声污染,加强居民健身管理,规避运动风险。

——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普及推广科学健身知识,定期发布《全民健身指南》。开展云阳县国民体质监测和健康评价公益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各级各类体育协会、体育社团组织作用,开展健身项目培训、讲座和咨询等,促进市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专栏10 全面落实全民健身战略

重点项目:

全民健身设施网络推进江口镇、南溪镇、普安乡、龙角镇等重点乡镇的全民健身中心建设。推动健身步道、社区足球场建设。

第十五章 夯实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补齐大型体育场馆短板,完善体育服务平台,智慧化提升体育场馆设施,丰富群众体育文生活,促进云阳体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第一节加快建设大型体育设施

——推动三个大型综合体育场建设。结合云阳国土空间规划完善“双百、双千”城市功能,以片区为单位预留综合体育馆建设用地。重点推进江-南组团、龙-普组团和黄石高铁新城三个综合大型体育场馆建设,提升云阳承接大型体育赛事能力。

——推动县城北部竞技体育训练中心建设。依托云阳摔跤和举重两项特色竞技体育,以方便运动队生活、训练为建设要求,打造集训练、科研、医疗、教育、比赛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市级竞技体育训练基地,提升云阳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

——推动四大体育公园建设。结合城区体育场馆建设进行城市功能多样化改造,依托城区地形打造天池公园、北部新区体育公园、滨江体育运动公园和罗汉梁山地体育公园等生态运动公园,塑造三峡城市生态健康运动形象。

第二节智慧化提升体育设施服务

加快体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构建智慧体育服务体系,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

——推进体育设施智能化发展。加强体育场馆智能化、机器代人等技术应用,推进体育场馆的数字化运营能力。推进体育健身设施智能化发展。推进智能化健身路径、健身步道和体育公园建设。构建实时的数据采集场景,实时掌握公共服务开放数据、公共场所安全状况,夯实体育场馆提供竞赛、娱乐、商业、旅游等综合服务的能力支撑,推动体育场馆多功能发展。

——推进体育服务智慧化发展。提升全民健身信息服务能级。提供场馆预定、场馆地图、健身指导、体质监测、信息咨询、赛事观赏、网上互动等多种信息服务。打造“云阳县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网”“云阳县微体育”等“互联网+全民健身”平台。鼓励发展健身信息聚合、健身APP、智能健身硬件、健身在线培训教育等。整合体育热线、体育网络、公共微信等平台资源,拓宽手机APP服务人群的覆盖面。

专栏11 夯实体育基础设施服务

重大项目:

大型体育设施建设。推进江南组团、龙普组团和黄石高铁城区三个综合大型体育场馆及县城北部竞技体中心建设。建设黄石天池公园、北部新区体育公园、滨江体育运动公园、罗汉梁山地体育公园。

智慧体育试点。推进城区体育体设施智慧化发展,打造云阳县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

第十六章 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

以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和储备竞技体育人才为目标,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发展促进工程,开创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完善青少年体育设施和服务供给

——依托“一地一网”健全青少年体育设施。推进市级青少年俱乐部和市级体育后备人才综合训练基地建设。每年组织各类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活动20次以上。鼓励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积极开展青少年体育训练,拓展青少年掌握1-2项体育技能的空间。完善中小学体育实训设施。以球类器材场地、田径器材场地、绳类器材场地为主,开展中小学体育实训设施补充工程。

——丰富体育活动为主,组织体育赛事。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广泛开展亲子、冰雪、水上活动等青少年体育活动;整合体育、教育部门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逐步建立相互衔接的市、区(县)、学校的三级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体系。鼓励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探索建立衔接有序的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竞赛、训练和培训体系。进一步完善各类体育竞赛活动制度,健全运动成绩评定奖励机制。构建政府和市场主导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

第二节提升青少年体育素养

——加强青少年健康干预。严格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完善媒体科学健身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倡导学校及社会医疗机构向青少年提供运动促进健康指导服务。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活动。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提高运动能力,达到体质健康标准。

——强化青少年运动技能普及。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比赛。以各类青少年体育比赛或活动为引导,着力培育青少年体育爱好和运动技能,培养青少年体育兴趣和特长,让青少年懂体育、爱体育。以学校为核心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运动会,召开春、秋季运动会,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

第三节培育储备竞技体育人才

——储备举重、摔跤竞技体育人才。加快推动培养青少年掌握2项终生受益的体育特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着力培养举重和摔跤等重点运动项目的竞技体育人才。到2025年,优秀运动队规模达到100人以上。

——积极推动体育人才培育四大阵地建设。强化以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础阵地,开足开齐体育课、丰富体育课余训练和校园竞赛活动。加强体育示范训练基地发挥培养和输送人才重任,推动多层次多专业竞技人才培养与输送。通过发展俱乐部社会体育,拓宽培养渠道。拓展后备人才阵地,推进业余体校建设,实施“体教融合”,推动业余体校与普通中、小学有机衔接。

——建设高水平教练员、裁判员队伍。聚力摔跤、举重、足球等优势竞技项目,加大高水平教练员队伍培育,建立健全教练员选拔、任用、考核制度。加强裁判员管理,提高裁判员专业水平,建立一支思想品德过硬,业务水平高,人员相对稳定的高水平裁判员队伍。

专栏12 加快发展青少年体育

重点项目:

青少年体育设施建设镇街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完善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和青少年校外体育场地设施。

第十七章 加快发展现代体育产业

十四五”期间,推动云阳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规范传统体育产业,推进体育业数字化升级转型,“体育+融合创新发展新业态,激发拓展体育市场消费活力,实现将体育业发展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一节规范传统体育产业

以建立健全相关法规为核心工作,规范体育市场主体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体育市场规范发展。

——加强体育经营活动的安全监管,对于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经营活动,依法确定严格规范的准入和开放条件、技术要求和服务规程,加强技术指导和安全保护,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及产品质量检测。

——推行体育服务质量认证制度,建立和完善体育服务规范,提高体育服务水平。开展体育行业特有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提高体育服务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

——建立商用体育设施管理制度。对用于群众健身的商用体育设施日常运行和维护给予经费补助,并根据其向群众开放的程度,在用水、用气、用电、用热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

第二节发展新型体育产业

拓展“体育+融合发展新领域,积极推动体育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将旅游观光、休闲养生、康体健身等融为一体,拓展健身发展新领域,拓展体育新业态。

——重点发展体育旅游业。打造一批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体育旅游精品赛事、体育旅游综合体。探索打造清水康养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形成集文化、旅游、康养、运动、养老为一体的综合特色小镇。重点推动长滩河漂流、盘龙滑翔伞飞行基地、龙缸户外探险、清水湖水上运动、向阳水库等为核心的文体旅综合体项目,发展越野、漂流、水上运动、森林运动、航空运动等体旅活动,革新传统体育锻炼项目,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

——着力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业。依托水口数智小镇,打造以户外运动和智能化为特色的可穿戴体育装备制造集聚区。制定云阳体育产业优惠政策,依托现有优势引进国内外优质体育装备制造企业落户云阳,重点吸引高附加值的运动装备企业进驻云阳。

——创新发展体育彩票业。大力宣传体育彩票的公益属性,拓展发行渠道,增加自动售票系统等线下网点销售。

——加快发展体育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形成以健身休闲、竞赛表演等为引领的产业体系。提升生产性体育服务业专业化水平,重点推进体育中介服务、体育信息服务、体育产品研发设计等重要行业发展。

第三节完善体育产业市场体系

——搭建体育产业发展平台。推进各类体育组织与体育企业合作,打造一批知名企业和自主品牌。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体育企业服务平台申报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加快培育体育市场主体。着力扶持、培育一批有自主品牌、创新能力的重点体育企业,培育一批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支持成立各类体育产业孵化平台,构建一批体育众创空间。

——激发大众体育消费需求。加快打造线上与线下比赛相结合、全社会参与、多项目覆盖、多层级联动的群体活动,调动全目民参与体育的积极性。打造体育服务在线对接、运动体验即时分享、体育社交互联互通等云上新体验。

——优化体育市场环境。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领域,建设体育设施,开发体育产品,提供体育服务。支持扩大对外开放,鼓励境外资本投资体育产业。推广和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多种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产业发展。

专栏13 加快发展现代体育产业

重点项目:

体旅融合项目。推进枯草塘运动员康养训练基地、龙缸运动员夏训基地、龙缸户外探险基地、向阳水库体旅融合试点建设。升级盘龙滑翔伞基地、长滩河漂流和县城至云阳镇马拉松、自行车道建设。

第五篇 规划实施

以提升系统化、现代化文旅治理和经营能力为中心,建立完善文旅治理体系、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第十八章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以文化和旅游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改革方向,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激发社会和市场参与,确保云阳文化旅游体育“十四五”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第一节提升治理能力

深化文旅治理体系改革,提高文旅改革发展活力,将政府管理服务和引导合力、企事业单位创新经营动力、社会组织协调促进三者有机结合,构建政府参与、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文旅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文旅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加现代化。

优化文旅治理机制。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动将旅游监管方式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健全文化旅游“黑名单”制度;推进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健全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统筹协调机制;建立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制;积极开展公共文化场馆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内容融合试点;优化景区管理制度;彻底理顺云阳各大景区生态红线和经营管理体制,实现一体化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提升景区运营管理质量。

提升依法治理水平。健全和完善普法教育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党员干部普法教育制度;建立执法人员学法制度;加强普法教育宣传推广;健全法制考核制度。做好执法工作管理专项整治。

守牢文旅发展底线。一是遵守绿色发展底线。践行“两山”理论,不触碰生态保护红线。规范建设行为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实现文旅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二是坚守安全发展底线。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统筹推进文旅发展安全建设。强化安全管理机制;积极与各保险公司合作,共同完善旅游保险体系。建立旅游安全管理责任制;健全危机预警机制;提高旅游紧急救援和事故应急处理能力,维护旅游发展稳定。

提升文旅服务质量。探索建立旅游服务质量认证认可体系。加强导游队伍建设;举办旅游服务技能竞赛;加强对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的宣传推广。提升旅游志愿者服务质量。加强质量监管综合执法工作。落实放心消费和旅游购物无理由退货服务,推进旅游信用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体检式”暗访评估工作,加强对各类在线旅游经营者等的日常监督。构建全方位旅游行业监管体系。健全旅游景区、宾馆饭店、乡村旅游等服务质量标准体系、涉旅行业执法监管体系、旅游人才培训体系,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强旅游安全监管,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第二节强化实施保障

强化组织协调合作。坚持党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对涉文旅部门、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建设,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坚持齐抓共管,进一步完善区域间、部门间联动机制,推进政策制定、规划实施、资源开发、市场开拓、品牌建设等方面的统筹与协调。

切实加强政策保障。进一步健全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措施,强化对保护传承的政策扶持力度。深化消费激励政策,完善《云阳旅游招徕奖励办法》。全面落实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引导和鼓励非公企业、个体工商户完善休假制度。

创新用地保障机制。加强存量土地盘活,保障重大招商项目及时落地;保障产业用地需求,将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及配套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全区国土空间规划并给予重点保障;同时加强用地质量监督,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面向市场需求,紧密围绕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制度构建三个环节,营造重视人才的氛围;加强文化旅游人才培养,健全人才引进制度,创新人才培训制度,通过鼓励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提升中层管理业务水平等举措,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整合中央专项资金、争取市区两级财政资金,成立云阳文旅产业发展基金,以政策资金吸引民间投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招商引资和规划项目的动态跟踪管理为重点,明确每个项目的责任单位、投资建设、政策扶持等情况,实时跟进招商项目,做好招商项目的落地运营与招商企业的长期配套服务。

完善评估监督机制。创新科学评估机制,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新方法,有效整合互联网大数据和统计数据,通过科学精准评估,全面真实反映规划实施情况。组织开展规划实施年度监测分析、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鼓励开展第三方评估,增强规划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强化市场监督作用,进一步完善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和民主监督机制,及时公开规划实施相关信息,接受全社会监督。

第三节制定行动计划

云阳区“十四五”期间文化旅游体育发展,拟建设重点项目153个、总投资规模190.83亿元,其中文化板块19个、投资2.798亿元,旅游板块113个、161.492亿元,投资体育板块21个、26.54亿元(详见附件2)。



附件1

阳县文化旅游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图集

















附图1云阳县行政区划图

附图2云阳县区位分析图

附图3云阳县自然旅游资源分布图

附图4云阳县人文旅游资源分布图

附图5云阳县文化旅游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空间结构图

附图6云阳县文化旅游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旅游集散体系图

附图7云阳县文化旅游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交通规划图

附图8云阳县文化旅游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文化项目布局图

附图9云阳县文化旅游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旅游项目布局图

附图10云阳县文化旅游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体育项目布局图

附图11云阳县文化旅游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文旅游线

附件2

云阳县文化旅游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项目库

序号

名称

主要内容

建设地址

进度

计划完成时间(年)

2023 2025

投资计划(万元)

责任部门或业主

资金来源

第一部分 文化发展重点项目

一、文化事业项目

1

云阳美术馆

新建具有三峡艺术特色的美术馆一座。

县城

拟建

1200

县文化旅游委

政府投资

2

非遗展示中心

新建非遗展示中心,围绕“瑞兰斋”桃片糕、陶器制作等非遗开展技艺展示、文化脉络梳理工作。

县城

拟建

580

县文化旅游委

政府投资

3

云阳方志馆

突出云阳三峡移民城市特色,打造云阳县情展示与教育基地、地情文献收藏与服务中心。

县城

拟建

500

县文化旅游委

政府投资

4

文图博”三馆数字化升级项目

对县城文化馆设施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购置迷你KTV、跳舞机等设施;对县城博物馆场地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对接重庆图书馆管理系统,升级云阳县图书馆原有老旧系统。

县城

在建

600

县文化旅游委

政府投资

5

镇街图书馆分馆建设

按年度分工实施,每年建成10个,共计完成50个村(社区)图书馆分馆建设

/

拟建

100

县文化旅游委

政府投资

6

社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以社区(村)为单位,继续推进覆盖全域村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七个一”标准化升级。

/

拟建

2500

各乡镇街道

政府投资+业主自筹

7

云安古镇文物智慧保护示范点

结合大数据、物联网及人工智能,打造智能三防(防雷、防火、防灾)、文物活化展示(文物建模、线上展示)、智能监控、智能安防一体化智能保护体系。

云安镇

拟建

1000

县文化旅游委

政府投资+文保专项

8

磐石城文物智慧保护示范点

县城

拟建

1000

县文化旅游委

政府投资+文保专项

9

彭氏宗祠智慧保护示范点

凤鸣镇

拟建

1000

县文化旅游委

政府投资+文保专项

10

十大古宗祠修复工作

重点包括程家祠堂、涂氏祠堂、甘家大院、郭家大院、谭家楼子等古宗祠文保单位的修缮工作。

/

在建

8000

县文化旅游委

政府投资

11

十大古建筑修缮工作

重点包括高祖庙、述仙桥、栖霞宫等古建筑文保单位的修缮工作。

12

十大古村落保护工作

重点将30处特色建筑纳入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明确保护范围和重点,确定长远保护目标和阶段性工作任务。

13

双枪女侠陈昌秀纪念馆

规划建设双枪女侠陈昌秀纪念馆,展览陈昌秀烈士的生平,以及在云阳南溪、松树坪、奉节紫霞河、巫溪红池坝等地的战斗故事。

上坝乡

新建

1400

上坝乡

业主自筹

14

川祖庙修缮开发

原址复建川祖庙,加强绝璧木雕的保护与利用,增加上坝文化内涵。

上坝乡

新建

2300

上坝乡

业主自筹

15

彭咏梧纪念馆升级

完善纪念馆周边基础设施,推动智慧化管理,升级打造为重庆市红色文化研学基地

红狮镇

拟建

200

红狮镇

政府投资

16

云阳非遗及非遗数据库建设

依托大数据工程做好云阳非遗三级代表性名录项目;包括非遗三级名录代表性传承人;非遗传奇故事;非遗传承传播情况:非遗对外交流大事记;非遗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音视频(光碟)制作等。

人和街道

拟建

500

县文化旅游委

政府投资

17

标改高”工程建设

为加快广播电视高清节目制作播出和传输覆盖能力建设,完成广播电视节目由标清向高清转换

/

拟建

500

广电网络公司

政府投资

18

融媒体指挥平台建设

整合现有资源,提升融媒体快速生产能力,实现对融合媒体生产的智能业务管理,为打造内容、渠道、平台、运营、管理的融合生产生态环境,提供高效、可靠的标准化技术平台。

人和街道

拟建

500

县融媒体中心

政府投资

二、文化产业项目

19

瑞兰斋”桃片糕文创产业园建设

依托现有“桃片糕”产业基础,联合合川桃片共同申请国家非遗,打造云阳非遗产业文创产业聚集区

人和街道

拟建

1200

工业园区管委会

政府投资+业主自筹

20

水口数智森林小镇文化产业集聚区

依托水口数智森林小镇,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文化产业发展,培育壮大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建设文化产业园区。

水口镇

拟建

3600

工业园区管委会

政府投资+业主自筹

21

云阳影视基地培育建设

依托普安乡恐龙文化旅游资源建设发展影视基地,支持动画片、影视剧原创生产,打造本土标志性IP

普安乡

拟建

5000

云阳县普安恐龙化石管委会

业主自筹

文化板块共计建设项目21个。投资总计:3.168亿

第二部分 旅游发展重点项目

三、文旅开发项目

1

清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对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要求,万盛度假区道路、游客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度假区一带三湾规划布局,通过招商引资引入业主,完成度假区整体建设。

清水土家乡

拟建

500000

县文化旅游委

政府投资+业主自筹

2

清水湖滨湖休闲度假

构建 “精致山居生活”,推动湾里原乡、云雾茶园和苍云湖畔三大子项目建设落地。

清水土家乡

在建

3000

县文化旅游委

政府投资+业主自筹

3

清水湖美丽家园

以清水湖环线的建兴、七里、宝台、桐麻、庙塆、盐坝等6个村为核心,大力开展院落整治、民宿改造,发展智慧果园,全力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美丽家园、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清水土家乡

在建

20000

重庆江来集团

业主自筹

4

张飞庙提档升级项目

新建景区东游客中心及管理房、三国文化体验馆及公厕;景区道路及游步道;景区景观、灯饰工程、车场等基础设施。

盘龙街道

在建

20000

重庆江来集团

业主自筹

5

三峡梯城十景升级项目

完成打造云阳飞龙公园(人头石)、双井遗址、石来运转、云顶广场牌坊、登云梯、百年梨园、月光草坪、宇宙星座、月光草坪、阳光沙滩成为云阳十大网红景点。

县城

在建

2000

县文化旅游委

业主自筹

6

水口数智森林小镇建设

重点完成大数据产业园、配套商业、会展中心等前期项目落地,推动城区-水口景观云轨通廊建设,加快高新大数据产业等新业态引进。

水口镇

拟建

22800

县商务委

政府投资+业主自筹

7

巴阳峡花园休闲旅游项目

依托巴阳区位优势和枇杷产业优势,融入巴阳峡历史人文积淀,打造巴阳镇为云阳后花园,建设巴阳峡花园休闲旅游点。

巴阳镇

拟建

2000

巴阳镇

政府投资+业主自筹

8

云阳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建设项目

重点打造恐龙研学营地、新津桃花岛库岸综合整治2km、老君村环境提升工程、侏罗纪史前环境营造工程5000亩、地质公园核心区景观营造项目、恐龙主题酒店1个;恐龙文化产业孵化园;侏罗纪商街

普安乡

在建

258000

云阳县恐龙世界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业主自筹

9

侏罗纪恐龙公园建设项目

主要建设恐龙博物馆、遗址馆、研学基地(营地)、游客接待中心、码头、主题乐园、漂浮乐园、探险公园、主题酒店、商街等项目,配建恐龙公园景观营造和基础设施。

普安乡

在建

60000

云阳县恐龙世界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业主自筹

10

龙腾马跃文旅小镇项目

将普安乡集镇赋予“龙腾马跃文旅小镇”主题,承载恐龙主题公园所需的服务功能,落位三大农业产业园项目,协同恐龙公园规划打造普安乡场为休闲小镇。

普安乡

拟建

10000

普安乡

政府投资+业主自筹

11

龙城农场学院项目

依托区域内高品质果园打造高品质果园的参观示范,形成种植样板,为游客搭建深入接触了解柑橘产业的机会,为当地居民创建休闲空间。

普安乡

拟建

5000

普安乡

业主自筹

12

云阳先生康乐园项目

升级改造规划区内现有民居院落,完善配套设计两大圈层产品:恐龙故居院落和动物化石院落,构建云阳先生康养民宿统一品牌;依托中药材种植基地,打造中医文化康养体验馆

普安乡

拟建

5000

普安乡

业主自筹

13

普安龙乡橘海农业产业园

在普安柑橘种植景观较好区域,建立千亩集休闲采摘及民宿文化体验等为一体的柑橘农业产业园。

普安乡

拟建

5000

县农业农村委

业主自筹

14

龙缸“云端飞悦”

拓展龙缸以“山地康体,极限运动”为主题的极限赛事体验产品。持续开发“云端飞悦”品牌系列,举办云端英雄会、龙跃云端等极限运动赛事。

清水土家乡

在建

12000

重庆江来集团

业主自筹

15

龙缸夜游地质探险

利用龙缸奇绝的地质景观进行亮化打造,实行龙缸夜晚惊奇探险游。

清水土家乡

拟建

15000

重庆江来集团

业主自筹

16

龙缸景区老年康养服务中心

修建养老中心,引进专业的医疗团队及卫生院提升康养品质。

清水土家乡

拟建

12000

重庆江来集团

业主自筹

17

龙缸户外休闲运动基地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房车露营基地、户外拓展训练、水上运动基地等

清水土家乡

拟建

15000

县文化旅游委

政府投资+业主自筹

18

云养”健康管理中心

引入医疗集团为旅居清水的老年人提供个人健康管理服务。

清水土家乡

拟建

2000

县文化旅游委

政府投资+业主自筹

19

云上颐养度假公寓

建设清水避暑度假地产,重点扶持中老年照料社区建设。

清水土家乡

拟建

30000

县文化旅游委

政府投资+业主自筹

20

天生云阳食养基地

以绿色生态、养生健康为核心理念依托生态本底发展清水原生态土家美食基地。

清水土家乡

拟建

1400

县文化旅游委

政府投资+业主自筹

21

福利坝生活社区

依托福利坝高海拔,提升和打造亲近自然、枕凉而居的高端旅居度假产品 ,配套运动休闲、特色餐饮商业等业态,整体打造高端品质度假胜地。

清水土家乡

拟建

4000

县文化旅游委

政府投资+业主自筹

22

福利坝云顶体育部落

新建3处室内体育场馆及1处室外场馆,新建“土家白虎”主题的运动休闲公园,打造集室内外运动、体育培训、休闲健身功能于一体的运动基地。

清水土家乡

在建

20000

县文化旅游委

政府投资+业主自筹

23

石笋河滨河景观带

沿石笋河开展河道治理,开发水上游船观光项目,构建石笋河景观绿化带。

清水土家乡

拟建

2600

重庆江来集团

政府投资+业主自筹

24

歧山草原景区提档升级项目

围绕森林、草原等元素,打造户外运动、亲子休闲、研学培训等为一体的体验式景区。配建基础设施。

清水土家乡

在建

5000

重庆江来集团

业主自筹

25

上坝康养旅游度假区

按照国家AAAA级景区标准完善上坝场镇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打造游客服务接待中心,上坝山地风情美食街、上坝山地康养度假社区,搭建上坝人家民宿品牌。

上坝乡

新建

6400

上坝乡

政府投资+业主自筹

26

乐活山谷建设

打造以文化艺术为内核,融景观旅游与创意农业为一体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和以精致诗意的艺术村落。

上坝乡

新建

10000

上坝乡

业主自筹

27

轿顶山临崖茶社

利用轿顶山一线崖线较为规整,规划打造特色轿顶山临崖茶社,作为游客休闲品茗之处。

上坝乡

新建

6000

上坝乡

业主自筹

28

仙人洞洞穴主题探秘基地

以洞穴游乐体验探秘为主题,建设地下洞穴蹦床、洞穴滑道、洞穴餐厅、洞穴音乐会、洞穴酒店等创意性项目。

上坝乡

新建

12000

上坝乡

业主自筹

29

尖峰生态康养基地

依托云峰山生态基础,主要内容包括生态康养馆、赏花园、田园采摘体验园、休闲避暑度假房、中药材基地等。

农坝镇

拟建

50000

农坝镇

业主自筹

30

高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

引导夏季开展滩涂露营节、夏季音乐节等营销活动聚集人气;冬季引入游船观鸟、骑行慢跑、湿地科普等项目补齐体验

高阳镇

新建

23000

高阳镇

业主自筹

31

高阳湖滨水旅游度假区建设

依托柑橘等乡村产业资源,推动高阳、双龙等乡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联创“高峡平湖”康养品牌。

高阳镇、双龙镇

新建

8000

高阳镇、双龙镇

业主自筹

32

一江四河柑橘补植补造项目

在一江四河补天窗连空档,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补植补造柑橘果园5万亩。

一江四河沿线乡镇

在建

10000

一江四河沿线乡镇

政府投资+业主自筹

33

云阳县江口望乡康养体验风景区

幅盖区域12个村。建设游客接待服务中心一处,大小观景平台10处,民宿康养房100套,生态体验农业产业2000亩,其他配套设施。

江口镇

新建

18000

江口镇

政府投资+业主自筹

34

江口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重点发展晚熟柑橘和生态渔业,建成支撑园区的主导产业。选择休闲农业和草食牲畜作为配套产业。占地规模近2.3万亩,其中产业面积1.3万亩,其他1万亩。

江口镇

升级

30197

县农业农村委

政府投资+业主自筹

35

云阳镇旧城遗址公园

依托云阳镇搬迁遗址, 打造旧城公园,恢复老城记忆,构建老云阳人三峡搬迁之前的记忆。

云阳镇

拟建

12000

云阳镇

业主自筹

36

红狮镇农业产业园

规划占地15000亩,围绕“两轴五区”的总体布局,即两轴”,主干轴,产业轴;“五区”,渔田水乡区,柑橘生产区,全季采摘区,苗圃保障区,产业融合区,辐射咏梧社区、永福村、向阳村、水田村、中坪村,打造红狮镇农业产业示范项目。

红狮镇

在建

12000

县农业农村委

业主自筹

37

四民康养项目(盘龙休闲健康产业示范园)

依托盘龙优质文化旅游资源,建成渔乐源、民俗源、民宿源、三国源、动感源、乡愁源、本草源集养生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康养综合体。

盘龙街道

在建

10000

盘龙街道

业主自筹

38

云中水寨大型滨水综合休闲

项目定位为盘龙街道新地标和盘龙街道旅游新的引爆点,集大型主题水上游乐、休闲度假、特色餐饮、特色观江民宿、会议会展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体。

盘龙街道

拟建

5000

盘龙街道

业主自筹

39

刘家坝刘家山文化旅游特色小镇

文化小镇划分为一园、一中心、一村、一庄,两基地,即鳄鱼大观园、刘家坝村接待中心,儿童游乐度假村,钓鱼山庄,新桐种植基地,以及相关配套设施。

人和街道

拟建

50000

人和街道

政府投资+业主自筹

40

将军寨乡风文旅综合利用项目(盘龙古建筑群保护利用项目)

依托现有水湾和程氏宗祠旧址、沙门寺,打造名人宗祠文化的特色渔湾,作为当地开展乡风教育、研习的文化场所,利用亲水平台改建5栋周边民居为吊脚楼和建成渔船码头2个,修步道、建水车,景观化周边环境。

盘龙街道

拟建

5000

盘龙街道

业主自筹

41

凤鸣乡村旅游示范项目

规划占地24630亩,围绕“一心(凤鸣谷综合服务核心)、一廊(凤鸣谷生态风情廊)、两环(6m车行旅游环线)、三区(宗祠研学博览区、智慧稻乡示范区、浪漫婚尚休闲区)”,打造高起点乡村旅游示范项目。

凤鸣镇

在建

10000

县农业农村委

政府投资+业主自筹

四、“旅游+”融合性项目

42

云阳县旅游集散中心及云阳博物馆建设项目

总建筑面积30000,其中博物馆建筑面积21800,旅游集散中心建筑面积5200,服务设施及设备管理用房3000,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土建、安装、装饰装修、展览等工程,设备购置和室外道路、广场、停车场、绿化以及综合管网工程建设等。

县城

在建

50000

县文化旅游委

政府投资+业主自筹

43

土家活态博物馆

助现代科技手段展示云阳土家民族文化。既可通过电子屏幕试穿不同民族盛装,也可通过VR视频、游戏等方式进行特色土家村寨体验。

清水土家乡

拟建

1800

清水土家族乡

业主自筹

44

云安古镇文旅升级项目

对云安古镇11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保护,包括工业建筑2处,民居3处,宗教建筑4处,古道2处。推动古镇活态利用。依托云安古镇商贸历史,重现历史街区和文化大院,改善云安古镇风貌,深化游客体验。

云安镇

拟建

20000

云安镇

政府投资+业主自筹

45

磐石城保护与利用开发保护项目

对磐石城现代建筑风貌改造,完成涂家祠堂原址复建。对磐石城本体保护性维修及环境整治,推动古军寨及摩崖石刻展示和山顶文物保护设施配套项目。推动游客接待中心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盘龙街道

拟建

21000

县文化旅游委

政府投资

46

邓家老屋活化利用

依托邓家老屋市级文物进行整体修复开发,利用周边打造老屋记忆乡村旅游。

桑坪镇

拟建

2000

桑坪镇

业主自筹

47

恐龙文创集市建设项目

依托龙普居民聚居区,利用恐龙公园人流量,打造夜间恐龙文创集市

普安乡

拟建

3000

普安乡

业主自筹

48

云阳县双鑫户外拓展研学科学基地

依托双鑫体育公司打造包含研学、科研基地、住宿、餐饮等、于一体的青少年研学基地。

凤鸣镇

在建

20000

凤鸣镇

业主自筹

49

柑橘产业观光休闲智慧示范园

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高新尖技术为支撑,支持江口柑橘果园建设果园水肥药一体化、溯源系统和果园物联网系统等。

江口镇

升级

200

县农业农村委

业主自筹+业主自筹

50

无量山旅游景区提档升级项目

建设映山红公园、养生小院、集散中心、房车营地、酒店、索道、广场等设施。森林抚育(除杂)5万亩,景区补植造林2000亩。

双土镇、桑坪镇、大阳镇

拟建

6300

双土镇、桑坪镇、大阳镇

业主自筹

51

咸池水库乡村休闲项目

推动采摘园建设、旅游步道7公里、白改黑11公里、接待中心整治等

桑坪镇

在建

2266

桑坪镇

业主自筹

52

青杉水库乡村休闲项目

整合周边乡村旅游资源,打造水库沿线乡村休闲观赏通道。

桑坪镇

拟建

550

桑坪镇

业主自筹

53

洞鹿乡生态旅游园项目

提档升级青康乡村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公路,打造洞鹿乡生态环坝公园。

洞鹿乡

在建

185

洞鹿乡

业主自筹

54

农坝红色记忆游览环线

依托烈士陵园、白岩寺建筑群等红色文化资源在农坝社区距离较近,形成红色文化旅游环线。争创市级爱国红色主义教育基地。

农坝镇

拟建

760

农坝镇

业主自筹

55

栖霞宫-森林公园升级

联动栖霞宫遗址进行修缮,打造栖霞公园成为市级森林公园,开展乡村历史人文主题游览。

栖霞镇

拟建

5000

栖霞镇

业主自筹

56

祖师观生态七园升级

依托南溪祖师观及周边独特地形开展一心七园乡村生态旅游,夯实南溪乡村文化。

南溪镇

拟建

2000

南溪镇

业主自筹

57

高祖庙滨水乡村旅游

依托高祖庙和述仙桥人文底蕴,重现水路盐运历史脉络,发展盐运人文研学旅游。

南溪镇

在建

1780

南溪镇

业主自筹

58

高阳高家湾三峡移民原乡

依托高阳湖生态湿地资源沿岸开展乡村旅游,构建具有三峡移民前原乡风情的乡村旅游带。

高阳镇

在建

2600

高阳镇

业主自筹

59

朝阳葡萄采摘休闲园

新建380亩葡萄园地,以及采摘农家服务及民宿建设。

宝坪镇

在建

100

宝坪镇

业主自筹

60

泥溪三峡农耕园

提档升级改造现有设施基础。扩展核桃、柚子、柑橘600亩、菊花、黑木耳、香菇、脆桃种植面积,完善配套设施。

泥溪镇

拟建

2000

泥溪镇

业主自筹

61

红狮水果基地采摘基地

建立水果基地4400亩,并引进水肥一体化等现代设施设备,新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开展观光、采摘等农旅活动

红狮镇

在建

2000

县农业农村委

政府投资+业主自筹

62

黄连峡滨水旅游升级

打造黄连峡水上乐园,主要体验项目为漂流,通过业主自筹的方式进行建设。

故陵镇

拟建

800

故陵镇

业主自筹

63

新津两江康养度假区

根据规划,依托普安恐龙公园客流打造综合性水上综合性旅游休闲度假项目。

新津乡

在建

30000

新津乡

业主自筹

64

耀灵岐山避暑康养旅游

建设康养避暑房屋、娱乐场所及配套设施150亩,提升休闲露营区20亩,和生态旅游采摘园200亩。

耀灵镇

在建

26400

耀灵镇

业主自筹

65

菊花现代产业示范园研学项目

依托云阳三峡杨菊花产业打造菊花产业示范园区。

盘龙街道

在建

1200

县农业农村委

业主自筹

66

竹坪村现代柑橘园

推动竹坪村柑橘现代化产业发展,发展亲子采摘、果树认领等乡村旅游方式。

双龙镇

在建

850

县农业农村委

业主自筹

67

云峰山乌天麻研学基地

依托乌天麻种植基地科普中心,发展生态研学旅行、夏季避暑等项目。

农坝镇

在建

220

渝峰乌天麻集团

业主自筹

68

梅子河谷滩亲水旅游区

依托梅峰水库取水口下游梅子河生态基础,打造成为亲水生态河滩风景区。

云阳镇

拟建

5000

云阳镇

业主自筹

69

清水亲子采摘园

新建桃李园300亩,打造清水湖亲子农业生活范本,补充地质生态旅游产品。

清水土家乡

在建

100

县农业农村委

业主自筹

70

石佛山生态产业园提档升级

结合现有产业园基础,在佛安村5组提档升级石佛寺景区,为景区植入人文宗教元素,进一步丰富乡村旅游元素。

水口镇

在建

1000

水口镇

业主自筹

71

云安十里精品水果带农旅融合

依托万亩果树,建设乡村旅游配套设施,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云安镇

在建

15000

县农业农村委

业主自筹

72

青云寨生态农业园升级

园区总占地600亩,持续推动园区向烧烤、采摘、垂钓等乡村旅游休闲活动发展,补种多品种桃花。

后叶镇

在建

300

后叶镇

业主自筹

73

一带十园”立体高效农业带农旅研学

持续推动后叶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发展,周边首创休闲垂钓等乡村旅游园50亩。

后叶镇

在建

500

后叶镇

业主自筹

74

双龙大型柑橘产业示范基地

依托全镇3万亩柑橘基地,开展柑橘产业研学。

双龙镇

升级

200

县农业农村委

业主自筹

75

渠马桃园乡村旅游

依托渠马油桃基地,配建接待设施,开展乡村旅游。

渠马镇

升级

600

渠马镇

业主自筹

76

黄石老屋柑橘休闲采摘园

依托黄石标准化智慧化柑橘基地,打造城区周边柑橘采摘休闲旅游。

黄石镇

升级

800

黄石镇

业主自筹

77

巴阳现代枇杷园

规划建设300亩,打造芦枝营地重点项目,打造慢生活乡村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巴阳镇

在建

375

巴阳镇

业主自筹

五、旅游服务设施项目

78

龙普新区配套建设项目

1.龙角镇游客集散中心:新建10000的游客集散综合服务中心,配套20000的广场,约30000的绿化景观;2.龙普新区风情商业街:对普安场镇,按照盐道古镇进行改造并培育产业;3.龙普新区旅游地产:建筑面积80000,打造休闲旅游恐龙主题度假模式地产。

龙角镇

拟建

78000

云阳县恐龙世界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业主自筹

79

云阳星级酒店培育扶持项目

按照星级饭店标准提档升级蓝湾国际酒店、朝阳凤鸣记福假日酒店、云春大酒店,培育云阳多家高星级酒店。

县城

在建

8500

县文化旅游委

业主自筹

80

青春古寨民宿文化村一期项目

在盘龙街道新建民宿80套,改建30套,丰富青春古寨居住方式。

盘龙街道

在建

8000

县文化旅游委

业主自筹

81

云阳县大型文旅综合体建设项目

含云阳天地、彩云梯商业街、云阳滨江购物中心项目、莲花池商业综合体项目、杨沙商贸综合体项目、进口商贸城项目等多个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

县城

在建

80000

县商务委

业主自筹

82

张飞庙三国印巷风情街项目

在张飞庙景区打造一条集特色美食、酒吧、旅游文化产品销售等业态委一体的商业街区,推动形成张飞文创街区。

县城

在建

35000

县文化旅游委

政府投资

83

云利路国家级风景道提升项目

结合林业种植,打造云利路成为彩色林相国家风景道。

/

拟建

3000

县林业局

政府投资

84

岐山草原景区道路改造及旅游服务设施完善

新建观光车道2km,旅游道路改造4.5km,新建停车场20000,停车位500个,配套服务用房5000、生态整治500000;建设景区知青林户外运动研学基地及体验项目,配套建设标识、环保、给排水、电力、通讯等附属设施;建设景区智慧旅游管理平台。

清水土家乡

在建

3400

重庆江来集团

政府投资+业主自筹

85

普安旅游码头升级

配合恐龙公园打造旅游码头一个,畅通景区水陆交通。

普安乡

拟建

8000

县交通局

政府投资

86

云阳县“城景通”交通优化项目

推动云阳境内景区与城区联动,完善道路旅游功能。配建重点乡镇客运,完善域内旅游集散功能。

/

拟建

100000

县交通局

业主自筹

87

汤溪河滨水景观节点建设

结合汤溪河整治工程,沿汤溪河岸建设景观节点,提供休息、观光、生态教育和科普等功能。

汤溪河沿线乡镇

新建

500

相关乡镇

业主自筹

88

汤溪河河畔人家乡村民宿群

依托汤溪河河岸原有居民进行外观内部改造,升级河畔民宿,提供食宿服务。

汤溪河沿线乡镇

升级

1000

相关乡镇

业主自筹

89

锣鼓宕山地自驾车营地

结合锣鼓宕的用地条件,规划建设锣鼓宕自驾车营地,设置汽车露营车位、帐篷露营园、烧烤园、汽车影院、小木屋度假等设施。

上坝乡

新建

7000

上坝乡

业主自筹

90

云峰山农旅休闲中心

依托云峰山生态基底,打造集生态观光、采摘体验、避暑纳凉、露营野炊为核心体验的休闲露营中心一处。

农坝镇

在建

50000

农坝镇

业主自筹

91

养鹿休闲观光示范园基础设施项目

规划果园面积144.4亩、观光园面积117.8亩、接待中心1732.7、休闲餐厅790.7、停车位144个。

养鹿镇

在建

1600

养鹿镇

业主自筹

92

厚丰农业园旅游接待中心

依托现有农业产业园基础,修建1400平方的麓园乡村旅游接待中心。

平安镇

在建

500

平安镇

业主自筹

93

云阳县彭氏宗祠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停车场212.5、新建卫生间及垃圾站75、改造既有建筑987、环境整治8万余和基础设施改建工程3500

凤鸣镇

在建

1500

县文化旅游委

政府投资

94

龙缸景区旅游服务设施提升

新改建旅游道路5km,核心景区生态环境整治和保护改造林地4000亩,配套体验项目、建设标识、环保等附属设施;建设景区智慧旅游管理平台。

清水土家乡

在建

55000

重庆江来集团

政府投资+业主自筹

95

清水湖景区旅游设施完善

新建旅游道路1.5km、观光车道5km和生态停车场30000,建设综合服务区20000,建设水上体育运动项目,开展生态养殖增殖放流100万尾鱼,配套建设标识、环保、给排水、电力、通讯等附属设施;建设景区智慧旅游管理平台。

清水土家乡

在建

23800

重庆江来集团

政府投资+业主自筹

96

龙缸旅游商品展览中心建设

结合景区北门区建筑及景观改造,新建商品展销中心。

清水土家乡

拟建

10000

重庆江来集团

业主自筹

97

耀灵古盐道活化建设

保护性修缮耀灵镇川盐古道,改造沿途民居风貌,推动公共设施建设。

耀灵镇

在建

1000

耀灵镇

业主自筹

98

恐龙公园游客中心项目

建筑面积6491,配套6000的广场,约7000的绿化景观。

普安乡

在建

9475

云阳县恐龙世界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业主自筹

99

恐龙公园游客中心停车场项目

建筑面积89687,设置停车位1020个,建设内容包括土石方工程、停车场硬化、绿化工程、智慧停车工程及配套建设岸线绿化带等。

普安乡

在建

6831

云阳县恐龙世界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业主自筹

100

高家湾乡村旅游设施完善

村民进行道路硬化。人行便道修建;新建3200方的露营基地及停车场

高阳镇

在建

133

高阳镇

业主自筹

101

云阳旅游标识建设升级项目

参照《国家道路交通标牌、标识、标志、标线设置规范及验收标准》和《旅游景区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规范》(GB/T038314-2015)等技术标准为指导,完成旅游交通指引标识系统和旅游区导览标识系统。

/

拟建

5000

县文化旅游委

中央资金+地方投资

102

云阳A级景区提升项目

推动上坝锣鼓宕景区、歧山草原景区、环湖绿道等6个景区创4A工作;推动盘龙三峡阳菊生态农业园、双土映山红公园、德国11个景区创A工作。

/

在建

5000

县文化旅游委

中央资金+地方投资

103

云阳智慧旅游建设项目

以智慧城市理念打造全域旅游服务中心,依托景区智慧文旅设施,实现数据收集整理和游客意见反馈。加强机场车站、景区景点、游客中心等主要文旅服务场所触控屏幕、紧急求助电话等旅游信息互动终端设施建设,提升游客文旅信息在线互动便捷化程度。

/

拟建

20000

县文化旅游委

中央投资+地方财政

104

龙角旅游集散中心建设项目

新建游客接待中心25000,完善游客咨询、购票、休息、购物中心等功能服务及停车场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龙角镇

拟建

30000

县文化旅游委

业主自筹

105

江口旅游集散中心建设

推动江口建成云阳北部旅游集散中心,并配备相应服务设施。

江口镇

新建

1200

江口镇

政府投资

106

龙凤台休闲旅游服务中心

以龙文化为主题,打造观景平台1个,夜间灯光项目1项,玻璃滑道1项,步行栈道1项,文化长廊1个,露营平台三个改造现有民居,建设游客服务中心7个,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并配套餐饮、厕所、管理中心等旅游服务设施。

盘龙街道

拟建

21000

盘龙街道

业主自筹

107

云阳“2+3+N”品牌节事项目

驱动云阳在“一廊一带一山”中发挥云阳文旅品牌形象力,依托三峡历史、山地康体、民俗农耕三大文化资源底蕴,打造“2+3+N”品牌节事系统,全方位展示云阳形象,提高云阳文旅吸引力。

/

/

/

县文化旅游委

/

六、区域合作共建项目

108

潭獐峡旅游区开发项目

会同万州区,合作开发潭獐峡,完善水陆游线,开发峡谷探险、峡谷漂流、峡谷观光等项目

万州区、云阳县潭獐峡沿线乡镇

规划

/

万州区、云阳县文化旅游委

政府投资+业主自筹

109

区域品牌协同打造项目

协同万州区、开州区,共同打造“三峡旅游·万州出发”旅游品牌,共同办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世界大河歌会、“万里长江·天生云阳”户外多项运动挑战赛等品牌赛事及节会。

万州区、开州区、云阳县

规划

-

/

万州区、开州区、云阳县文化旅游委

政府投资+业主自筹

110

区域联合线路打造

联动万州、开州特色旅游景区,差异化打造自然研学、康养度假、红色文化体验、平湖观光等“二日游”“三日游”线路产品。

万州区、开州区、云阳县

规划

-

/

万州区、开州区、云阳县文化旅游委

政府投资+业主自筹

111

万云“水上巴士”项目

提档升级万州、云阳旅游码头,引进平台公司开发快艇旅游、画舫慢游等体验项目,协同打造万云“水上巴士”。

万州区、云阳县

规划

/

万州区、云阳县文化旅游委

政府投资+业主自筹

112

万开云旅游“一码通”项目

利用“互联网+旅游”技术,搭建万开云旅游景区门票、商品及相关服务“一站式”出游平台,实现万开云三地无界畅游。

万州区、开州区、云阳县

拟建

500

万州区、开州区、云阳县文化旅游委

政府投资+业主自筹

旅游板块共计建设项112个。投资总计:211.122亿

第三部分 体育发展重点项目

1

黄石高铁新城大型体育馆

新建5000座大型体育馆一个。

黄石镇

在建

20000

县文化旅游委

政府投资

2

龙普组团体育馆

新建2000体育馆及基础配套设施。

龙角镇

拟建

1248

龙角镇

政府投资

3

江南组团体育馆

新建2000体育馆及基础配套设施。

江口镇

拟建

1300

江口镇

政府投资

4

天池公园项目

项目位于双江街道、水口镇、黄石镇三地与铁峰山接壤区域,规划面积约5970亩,修建成为集文化、休闲、健身、观光体验为一体的大型山地公园。

县城

拟建

52000

云阳县北部新区管委会

政府投资

5

北部新区体育公园

修建篮球场、乒乓球台、门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五人制足球场及恒温游泳馆等体育运动设施

县城

在建

50000

云阳县北部新区管委会

政府投资+业主自筹

6

滨江体育运动公园项目

修建体育馆室外运动场,主要包括科学智能健身区、井盐部落、林下健身区、玩转沙滩、综合健身区、综合运动区及林下休闲区。

县城

在建

1703

县水利局

政府投资+业主自筹

7

云阳县北部竞技体育训练中心

建设用地50亩,建设中心体育场15000、综合体育馆5000,小球馆3000、游泳馆3000,住房6000,停车场6000。山地健身步道2000m,雨污管网1.5km,周边绿化9000

江口镇

拟建

30000

县文化旅游委

政府投资+业主自筹

8

罗汉梁山地体育公园

修建罗汉梁山地体育公园,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江口镇

拟建

60000

江口镇

政府投资+业主自筹

9

健身步道项目

支持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完善市民健身步道布局建设。

/

/

3000

县文化旅游委

政府投资+业主自筹

10

社会足球场地项目

支持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完善社会足球场地(5人制)布局建设。

/

/

500

县文化旅游委

政府投资+业主自筹

11

体育场体育训练中心

新建体育场体育训练中心23000平方米,建设室内篮球场3个,排球场1个,壁球室4个,健身房1个,体育培训功能室若干。

/

拟建

15000

县文化旅游委

政府投资

12

新建10个乡镇健身广场工程

支持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完善乡镇健身广场布局建设。

/

拟建

500

县文化旅游委

政府投资

13

新建62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支持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完善农民体育健身点布局建设。

/

拟建

200

县文化旅游委

政府投资

14

云阳体育场提档升级项目

对体育场外墙进行装饰、地面更换地胶、维护设备设施,改建厕所6座等。

/

拟建

500

县文化旅游委

政府投资

15

中小学体育实训设施完善项目

以中小学校为核心载体,重点开展“三大球”、“三小球”等球类器材场地、田径器材场地、绳类器材场地及其他项目器材的丰富完善为主,开展中小学体育实训设施补充。

/

拟建

5000

相关中小学校

业主自筹

16

枯草塘康养运动基地

依托桑坪镇高海拔山地打造运动康养基地一个。

桑坪镇

拟建

3000

县文化旅游委

业主自筹

17

龙缸运动员夏训基地

建成4000平米的举重、摔跤、柔道综合训练馆,为全国高水平运动员夏季转训提供优质服务。

清水土家乡

拟建

2500

县文化旅游委

业主自筹

18

长滩河漂流升级项目

升级漂流项目,提升配套娱乐、休闲、康养、观光、果蔬采摘等体验。

堰坪镇

拟建

2000

堰坪镇

业主自筹

19

盘龙滑翔伞基地升级

升级盘龙街道滑翔伞基地,扩大基地面积,升级配套设施。

盘龙街道

拟建

1000

盘龙街道

业主自筹

20

向阳水库水旅融合项目

编写总体规划,开发休闲业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与周边乡镇资源联动发展。

江口镇

拟建

1000

江口镇

业主自筹

21

县城至云阳镇马拉松、自行车道建设

推动县城-云阳镇宽8m,长约20km,沿江贯穿全线的马拉松跑步道和自行车道建设,打造云阳体育旅游新品牌。

/

拟建

15000

县交通局

政府投资

体育板块共计建设项目21个。投资总计:26.54亿

云阳县文化旅游体育十四五期间建设项目154个,投资总计约240.83亿元

       

主办:云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云阳县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5002350018 网站维护联系电话:023-55128091

ICP备案:渝ICP备12003733号-1 渝公网安备:50023502000110号

重庆云阳微发布
新浪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