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府办发〔2022〕2号
云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云阳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2021—2025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云阳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云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月4日
云阳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
为全面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建设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构建亲民、便民、惠民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依据《全民健身条例》和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并结合云阳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通过健身促进健康的需求,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综合价值与多元功能。
(二)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要聚力实现“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创建目标,加快推进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到2025年,城乡居民健身意识明显增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明显增加,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加快构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体系、活动体系、指导服务体系、保障体系、组织体系等五大体系,基本建立符合县情、比较完善、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1.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明显增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47.5%以上。
2. 城乡居民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城乡居民符合《国民体质监测标准》合格以上(不含在校学生)比例达到93.6%以上。
3.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城区—乡镇—村社”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全覆盖,新建乡镇(街道)全民健身设施20个以上,年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50场次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2.2平方米。
4. 全民健身组织进一步健全。完善体育总会、行业体育协会、单项体育协会、各类人群体育协会、乡镇(街道)体育分会、社区体育俱乐部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组织机构建设;促进乡镇(街道)、村(社区)体育健身站(点)的全覆盖。
5. 科学健身指导服务进一步完善。积极开展国民体质测定、运动能力评估,为民众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定期公布城乡居民体质监测状况。
6. 全民健身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初步建成健康养生、健身培训、体育旅游等优势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体育健身服务品牌,体育健身产业从业人员不断增加,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规模和水平明显提高。
7. 进一步提升山水铁人多项赛、登梯比赛等全民健身特色品牌赛事,深层次挖掘整理本地体育文化内涵,加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宣传和推广。
二、主要任务
结合云阳国土空间规划完善“双百、双千”城市功能,以片区为单位预留综合体育场馆建设用地,推动“江南组团”“龙普组团”和“黄石高铁新城”三个综合大型体育场馆建设,提升云阳承接大型体育赛事能力。依托云阳摔跤和举重两项特色竞技体育,推动建设云阳北部地区竞技体育中心,打造集训练、科研、医疗、教育、比赛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市级竞技体育训练基地,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结合城区体育场馆建设进行城市功能多样化改造,推动建设天池公园、北部新区体育公园、滨江体育运动公园、罗汉梁山体公园等四大生态运动公园,塑造三峡城市生态健康运动形象,提升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便利性。
(二)完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
建立健全以大型场馆为中心,社区体育场地、公园运动绿地为节点,健身步道串联成网的“一心多点全覆盖”全民健身设施网络,进一步完善社区体育设施和公园绿地运动功能,打造具有三峡城市特色的社区健身场所。持续推动江口镇、南溪镇、普安乡、龙角镇等重点乡镇健身广场建设,丰富乡镇居民聚集区全民健身场所必要功能,加强体育设施设备日常维护和管理,促进农村体育器材向多元化提档升级,支持有条件的院落民居实现健身设施入院进户,提升健身场地设施使用率、覆盖率。完善体育设施全民开放机制,构建以公益保障为主、市场经营为辅的体育设施管理机制,推动各类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探索社区体育场地与社区文化艺术、体育事业发展互动发展机制。
(三)健全群众体育健身组织
推进单项体育协会和社会体育组织全覆盖,拓展乡镇综合文化站和行政村文化室的体育服务功能,鼓励各系统、各行业积极发展体育社团组织。建立完善社会体育组织管理激励机制,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和政府综合监管体系,激发社会体育组织活力;充分发挥村(社区)全民健身带头人作用,加强乡镇街道全民健身活动管理及指导。健全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健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组织网络,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与其他领域的志愿服务相互借力,打造可持续开展、实效显著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项目。
(四)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构建“以普适性全民体育项目为基础,地方健身项目为特色”的全民体育健身活动项目体系,鼓励全民广泛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大力发展健身走(跑)、骑行、登山、游泳、球类、健身气功、太极拳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因地制宜开展各类户外体育活动,开展山地自行车、户外露营、国际滑翔伞等山地户外运动以及水上等赛事活动。利用云阳三峡地域文化、农耕文化等资源,支持开展具有云阳特色、行业特点的全民健身活动,组织开展与城乡生产劳动和文化生活相适应的全民健身活动,让全民健身战略服务更广泛的基层百姓。实施体教融合发展,推动青少年体育发展提档升级。加强老年人、妇女、残疾人健身服务。传承清水土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培育滑翔伞、攀岩等极限运动,打造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
(五)发展新型体育产业模式
培育发展体育旅游业,规划打造一批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体育旅游精品赛事、体育旅游综合体,推动建设清水康养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做大做强长滩河漂流、盘龙滑翔伞基地、龙缸户外探险、清水湖水上运动等为核心的文体旅综合体项目,发展壮大越野、漂流、水上运动、森林运动、航空运动等体旅活动,推动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着力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业,依托水口数智小镇,打造以户外运动和智能化为特色的可穿戴体育装备制造集聚区;制定云阳体育产业优惠政策,依托现有优势引进国内外优质体育装备制造企业落户云阳。创新发展体育彩票业,大力宣传体育彩票的公益属性,拓展发行渠道,增加安卓系统自动售票点和线下销售网点。加快发展体育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形成以健身休闲、竞赛表演等为引领的产业体系;提升生产性体育服务业专业化水平,重点推进体育中介服务、体育信息服务、体育产品研发设计等重要行业发展。
(六)培塑全民运动健身文化
培塑云阳勇于攀登的体育精神。依托三峡梯城“世界最长人字梯”及电影《攀登者》登珠峰云阳名人原型事迹,培塑云阳勇于攀登,永不止步的体育精神。持续开展全民三峡登梯赛、云阳登梯文化节等系列活动,把勇于攀登的云阳体育精神融入体育事业发展的各个环节,让体育精神、健康运动意识得到更广泛的认同和传播。
(七)健全完善健康教育宣传
围绕推广普及科学健身理念,健全完善“个十百千”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在云阳头条、新闻网站设立1个健康教育专栏,借助新媒体传播方式,开展培育“健康大讲堂”健康教育品牌。针对不同人群定期开展讲座、义诊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打造10个健康促进社区和10个健康家庭,在社区形成良好的健康促进氛围。立足公园、广场、商场、超市等公共场所和机关企事业及窗口单位,规划打造健康教育示范阵地100个。围绕城区、城镇和社区街道居民聚居区,建设健康教育宣传栏1000块,提升居民健康素养。
(八)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水平
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普及推广科学健身知识,定期发布《全民健身指南》。开展云阳县国民体质监测和健康评价公益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各级各类体育协会、体育社团组织作用,开展健身项目培训、讲座和咨询等,促进养成市民健康生活方式。
三、保障措施
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组织架构,开展全民健身各项工作。要更新观念、转变职能,切实把全民健身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做好宏观管理、政策制定、资源分配、工作监督和协调跨区域、跨部门联动。相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制定工作规划,落实工作任务。体育社会组织要发挥好全民健身的抓手作用,做好群众健身活动的引导、组织和赛事承办,政府以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等方式给予支持。
(二)完善全民健身评价体系
在政府指导和群众监督下,对全民健身发展水平进行评估。体育主管部门应对各地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有关情况进行检查,并开展第三方评估和社会满意度调查,将评估结果报县人民政府和向社会公布。把全民健身评价指标纳入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等精神文明建设内容。
(三)加大全民健身经费投入
要完善多元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各乡镇(街道)要按照《全民健身条例》规定,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留归体育主管部门使用的彩票公益金,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主要用于全民健身事业,并加强监督管理。加强对基础建设和重大全民健身活动的经费投入,对公益性全民健身事业单位和服务机构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加大对经济欠发达乡镇、弱势人群和薄弱环节的经费扶持力度,引导公众对全民健身进行资助捐赠,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发展全民健身事业。
(四)落实全民健身激励机制
搭建更加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全民健身激励平台,拓展激励范围,有效调动城乡基层单位和个人的积极性,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颁发体育锻炼标准证书、证章,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试行向特定人群或在特定时段发放体育健身消费券等方式,建立多渠道、市场化的全民健身激励机制。鼓励对体育组织、体育场馆、全民健身品牌赛事和活动等的名称、标志等无形资产的开发和运用,引导开发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民健身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对支持和参与全民健身、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机构和个人予以奖励。
(五)突出人才队伍建设重点
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加强全民健身人才队伍培训交流。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者的管理,切实发挥作用。以承办群体赛事为平台,引导、培育和扶持行业体育协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好优秀运动员在全民健身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
(六)加快全民健身法治建设
依托《重庆市全民健身条例》,依法保障公民的体育健身权利,保障体育行政部门、社会组织、企业等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主体的职能定位与法律地位。做好全民健身活动中的纠纷预防与化解工作。鼓励保险机构开发与全民健身相关的保险产品,为市民参与全民健身活动提供安全保障。
(七)智慧化提升体育设施服务
推进体育场馆智能化发展,加强体育场馆智能化、机器代人等技术应用,推进体育场馆的数字化运营能力。推进体育健身设施智能化发展,新增一批健身路径、健身步道和体育公园等智能体育设施,构建实时的数据采集场景,实时掌握公共服务开放数据、公共场所安全状况,夯实体育场馆提供竞赛、娱乐、商业、旅游等综合服务的能力支撑,推动体育场馆多功能发展。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分工协作
将发展全民健身事业作为改善民生、推动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精神文明创建指标体系,纳入改善民生的目标任务,在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体育主管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探索全民健身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加强统筹规划和协调指导,积极会同有关部门落实政策保障、人员配备、资金投入、监督奖励等措施,并建立目标责任制,签订责任书,实行目标考核。各乡镇(街道)要结合当地实际,按照《云阳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认真组织实施。其他各有关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协调配合。
(二)加强体育组织服务管理
建立健全以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文化旅游委主要领导为副组长,县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俱乐部)、乡镇(街道)体育分会相关人员为成员的体育组织服务管理领导小组,建立各级各类体育组织和乡镇(街道)、村(社区)体育健身站(点)台账,规范有序的指导各级体育组织完善机构建设、举办或承办各级各类赛事活动、开展健身技能培训等工作。
(三)加强全民健身宣传教育
新闻媒体要加强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宣传报道,开办专题专栏,刊播公益广告、宣传片。乡镇(街道)、村(社区)、单位、校园要有全民健身的宣传标语、宣传栏,深入开展全民健身宣传教育,增强公民健身意识,组织编印科学健身资料,宣传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加大“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月”及重大体育活动的健身宣传,开展“终身体育”教育,在全县形成崇尚和参加体育健身的风气,推进全民健身科学化、社会化、生活化,促进文明、健康、和谐、幸福的协调发展。
云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月5日印发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主办:云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云阳县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5002350018 网站维护联系电话:023-55128091
重庆云阳微发布
新浪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