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商务〔2022〕44号
云阳县商务委员会
关于县政协第十五届一次会议176号提案的复函
冯小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培育“云阳面”知名品牌的提案》(第176号)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县面食产业发展,并指导成立了面业协会,规范和引导面食产业发展。近几年,县商务委、县经济信息委、县文化旅游委等部门把面食产业作为我县的优势产业重点培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举办首届云阳鲜面条面匠技能大赛,来自全国各地的云阳籍面工参加比赛;在928电商节期间,开设了面食文化专区,开展了云阳面全网营销启动仪式,110多家媒体进行了宣传、300余家网店同时上线销售云阳面;先后在两江广场、群益广场、渝北新光天地等地进行云阳面业推广,超过10万人次试吃品尝;在山东、渝北对口帮扶地区,都优先推荐云阳面条,支持云阳面走进广交会、渝洽会、渝交会、农交会等大型展会活动。同时,我县各类美食、小吃评比活动中,面条、包面等均有入选,“董老肆包面”荣获了重庆市名小吃的称号。
下一步,将根据您的建议及县委县政府工作安排,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实施政企联动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摸清我县面业发展情况,不断优化产业发展重点,加快我县面业产业集聚、培育发展区域产业集群的步伐,结合当我县面业集群的情况来制定相应的规划,多部门联动,出台相关政策,用好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加大金融资本支持力度,研究项目优惠政策,制定相关奖励措施,促进企业抱团发展。二是充分发挥协会带动作用。为打造统一的品牌形象和运营思路,打造“云阳—中国面都”,2017年1月,云阳面业协会以地标形式,特向云阳政府申请注册“云阳面”商标,初步统一云阳面业商品商标,统一装修装饰,统一LOGO标识,开设云阳面形象店,云阳面业协会不断吸收全国各地云阳面业企业,壮大队伍,在云阳本土职业学校开设面条制作专业,适时开展面业技能培训,强化面业企业技术型人才服务,鼓励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加工技术,多外出交流推介,助力云阳面业走出去打出知名度。
二、打造数据“面条”
据统计,全国从事鲜面加工的经营者云阳人占比75%以上。其中,云阳人在外开办大型面条加工企业逾20家,面坊17万户左右,年产值逾千亿元,其上游米、面粉等食品原料交易额逾千亿。云阳面业已遍布全国各地30万人口以上的200多个城市,鲜面产品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达70%。我县将塑造“云阳面”品牌,打造面业大数据平台经济,现已建成云阳(全国)面业大数据中心,以自建云阳面业交易平台为基础、以自建云阳面业大数据平台为依托,以全国云阳面坊市场为落点,实现云阳面业上游(米/面粉等)及下游(面制品等)网上市场交易与网下实体市场相融合。“面伙伴”商城完成近1万家面坊数据采集,面粉厂商及相关产品入驻超过50家,将逐步整合面制品流通企业、物流配送企业、增值服务企业,打造一个能够覆盖面制品流通去中心化的全新供应链、拥有面制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面业交易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云阳面业大数据留在云阳,交易资金结算留在云阳,税收留在云阳,壮大云阳面业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云阳面业之都城市名片。
三、规划“面都”新城
我县拟在高铁新城区域着力打造中国面都文化创意体验园,形成集面食体验一条街、面产业创业孵化基地、面业博物馆为一体的面文化聚落。多渠道、系列化对云阳面产品深度开发,形成一批文创产品,积极发展面塑体验、面食餐饮DIY、面食手工艺品制作、面食文化传承展示等体验旅游项目。重点培育云阳连年发面业、陈大毛面业等龙头企业,推进面业全国连锁经营,提升面业标准化、规模化程度,实现面业生产经营产业集群。利用郑万高铁开通,充分发挥黄石重要节点优势,依托云阳面业人辐射全国的市场优势,整合河南面粉、云阳面业、湖北面店等比较优势,推进面产业区域合作率先突破。
此复函已经张路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县政协提案委,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云阳县商务委员会
2022年6月28日
(联系电话:15803056689,联系人:卢涛)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主办:云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云阳县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5002350018 网站维护联系电话:023-55128091
重庆云阳微发布
新浪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