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章海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实施土壤微生态精准治理的建议》(第84号)收悉。经与县经济信息委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土壤治理工作的关注。你的《建议》对全县土壤现状给予了客观实在的分析,提出的问题透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提出的五条建议很有见地,对于加强我县土壤治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予以采纳。
土壤是不可替代的农业生产资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正如您《建议》所说,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力常年外出务工,我县丰富的有机肥资源未能得以合理利用,农业生产长期靠大量施用化肥来维持其基本产量,损耗的土壤有机质得不到有效补充,对土壤造成的损害得不到及时修复,土壤纤维化程度不足,有机碳特别是活性有机碳逐年递减,致使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土体结构破坏,土壤酸化板结,生物多样性下降,有益菌群减少,微生物活性降低,土壤生态系统失衡,养分循环不畅,作物营养失调,农产品质量下降,形成了“地越种越馋、肥越施越多”的恶性循环。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2015年,农业部制发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在全国启动实施化肥零增长行动。2018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化肥减量增效使用。2017年、2019年两次中央环保督察重庆时均将化肥减量使用作为督察的重要内容。我县按照重庆市的统一部署,扎实开展了化肥减量使用和耕地质量提升行动,中央环保督察指出的“化肥减量工作短板明显”问题整改也顺利销号。
一、完善配方,强化测土施肥
通过土壤采样化验、农户施肥调查和田间肥效试验,不断优化完善全县主要农作物用肥配方和推荐施肥方案,并在县政府公众信息网公开发布,将印制的“配方海报”在全县各乡镇、村公示栏和农资门店张贴,“手册”分发至规模种植户,指导种植户购肥用肥。同时县农业农村委公开遴选了县测土配方施肥合作企业,出台《关于鼓励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配肥服务优惠政策及办法的通知》的优惠政策,引导合作企业按照推荐配方生产、销售肥料产品,支持鼓励规模种植业主在合作企业按方生产配方肥,持续推进配方肥落地。
二、层层培训,强化宣传推广
一是在关键农事、重要工作节点,县农业农村委和各乡镇街道分批多层次多形式举办化肥减量使用技术培训会、现场观摩会,实现规模种植户、农资经销商和村社干部培训全覆盖。二是制作化肥减量音频,发放至乡镇、街道通过村、社区山头喇叭轮次播放,同时县融媒体中心每天定时播放,营造化肥减量使用的良好氛围,提高技术知晓度。三是县科培中心已组织培训新型农民1772人,培养青年农场主72人,提升其对土壤供肥性能、作物需肥规律和肥料效应及土壤微生态的认知,增强其改良培肥土壤,增施农家肥、商品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和生物菌肥的意愿。
三、试验示范,强化技术引导
近3年来,全县累计采集检测土壤样品458个,实施田间肥效试验27个,创建化肥减量增效示范片6.08万亩,其中建立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4.59万亩,水肥一体化1.1万亩,果园绿肥3.48万亩。示范展示了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和水肥一体化等化肥减量使用技术,辐射带动了示范区周边农户减量技术的普及应用。巴阳四季有机肥料有限公司、养鹿滕林农业等6家有机肥厂应运而生,全县有机肥施用量逐年增加,果园绿肥和水肥一体化面积逐年增大。同时,开展了土壤污染调查,进行了水田镉钝化、水稻镉低吸附品种筛选等土壤安全利用和有机肥替代化肥及有机肥、绿肥改土培肥试验,并在农坝、南溪等12个乡镇街道建立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13个,监测耕地土壤地力变化状况,探索耕地地力与施肥效应的动态变化规律和地力保护措施的改良培肥效果。
四、争取资金,强化农田改造
近3年来,全县累计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宜机化改造等项目资金10580万元,建成高标准农田8万亩,进行农田“小改大”宜机化改造0.52万亩。这些项目虽然均未将土壤改良培肥纳入建设内容,但为农业集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秸秆还田、深翻改土等化肥减量技术落地创造了条件。
上述工作,主要是围绕合理施肥、化肥减量从土壤生态的宏观层面而开展的,实施的农田改造项目也是从农田基础设施配套、田块形状调整等土壤外围环境着手,虽然为土壤微生态治理创造了条件,并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从根本上讲,全县土壤微生态治理工作仍处于试验示范的探索阶段。至今,国家财政没有此项的专项投入。从目前情况看,我们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土壤微生态治理工作:
一是严格执行各级出台的防止耕地“非粮化”、制止耕地“非农化”政策,按照今年开始实施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进一步放活土地经营权,切实保护土地流转经营者投资土地的合法权益,提高其土地投入的积极性,使土地资源得以有效合理利用。
二是持续加大化肥减量技术的推广力度,减少化肥施用量,减轻化肥对土壤微生态的不利影响。
三是争取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推动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有机肥资源的有效利用,示范带动种植户增加有机肥特别是生物有机肥的施用量,改良土壤微生态环境。
四是按照我委《关于加快培育高素质农民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关于印发云阳县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和扶持办法的通知》要求,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提高土壤微生态治理意识,树立榜样,带动面上,推动土壤微生态治理技术的普及应用。
五是加强技术协作,建立县校、县院联合的合作机制,开展土壤微生态治理研究,围绕县域传统优势作物和特色作物,加大生物有机肥、生物菌肥的试验示范力度,培育一批绿色、有机农产品,壮大“天生云阳”品牌,同时探索形成一套与化肥减量技术相结合的土壤微生态治理技术模式,为指导全县土壤微生态治理作好技术支撑。
再次感谢您对土壤治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热忱欢迎您继续关注我县的土壤治理工作,为云阳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提出更加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此复函已经钟学坤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县政协提案委,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云阳县农业农村委员会
(联系人:55180107 联系人:金志旭)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主办:云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云阳县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5002350018 网站维护联系电话:023-55128091
重庆云阳微发布
新浪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