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无障碍 适老化 繁体版 智能机器人 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政协提案


张爱民委员:

您提出的《加强县域历史文化名人遗迹保护的建议》(第149号)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1. 关于建立历史文化名人遗迹抢救性保护工作组的建议

该项建议对形成历史文化名人遗迹保护合力及推动遗迹后续利用具有非常大的意义当前,我们按照职能,落实专班,对部分历史文化名人遗迹(如彭氏宗祠、程德全故居等)进行了保护性修缮。下一步,们将从各个层面呼吁,构建更多领导重视、更多部门参与、更多人员推进的历史文化名人遗迹抢救性保护性工作组,让名人文化活下来、传下去

  1. 关于对历史文化名人遗存进行全面系统清理,形成详细名目的建议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指导下,我委近10年来对我县范围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做了大量工作,其中很多与我县内历史文化名人相关。现我县境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张桓侯庙、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彭氏宗祠和云阳县博物馆内均收藏有彭聚星作品,在这些专业机构内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和保护。程德全,其宗祠为程家祠堂,位于云阳县盘龙街道活龙社区20组,我委于201761日正式开始实施云阳县程家祠堂修缮保护工程建设,于20171230日正式完工。刘孟伉故居位于云阳县清水乡宝台村3组,已纳入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系统,目前正在准备申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在20188月,云阳县龙瑞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收购刘孟伉先生遗作243件,送达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文物修复中心库房封存,待三峡博物馆病害处理、书画鉴定和书画修复专家到位后再确定开库时间。涂家祠堂修缮保护,现已列入磐石城保护利用项目,南溪镇郭家大院已列入“三个十”保护与利用规划。

  1. 关于对历史文化名人遗存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类处置及强化开放利用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建议

结合您的建议,我们将重点思考并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进一步强化历史文化名人遗址保护和精神传承。

(一)修缮保护历史名人文化资源。切实加强保护与利用包含历史名人文化的文物遗产,不断探索创新历史文化名人遗址保护方法,形成不同类型文物资源的多种利用方式,继续修缮保护现有的张飞庙、彭氏宗祠等人文景点。在修缮保护历史名人文化资源物质载体的同时,进一步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通过开展查阅史料、走访民间、考证遗址和学术研讨等工作形式,对有待挖掘的名人典故、经历传说、艺术思想等进行保护和记录,建立云阳历史名人和名迹档案资料库,把丰富的名人文化资源挖掘和展示出来,为涵养云阳城市文化服务。

(二)多措并举留住鲜活的文化记忆。一是建设名人纪念馆。在名人故居、名人陈列馆兴建配备多媒体演示厅,用电子显示屏或展板多途径宣传名人故事、传说。二是研制名人文化纪念品。可设计名人或名人事迹精美图案的纪念章、面塑、木雕、名人字画墨宝等纪念品。三是对名人文化进行艺术加工。将名人典故编排成本土戏剧在舞台上演出,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拍摄名人纪录片或影视作品,在主流媒体滚动播出;结集出版历史文化名人简明手册,放入博物馆、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供市民和游人翻阅。四是命名一批名人路。公园、旅游景点中的道路暂未命名的可用名人的名字命名,如环湖绿道不同节点之间的道路可以依次定名为李远路、扶嘉路、张飞路等,配套设置名人雕塑、所属主题文化器物等,使名人文化具象化。五是力争将更多历史文化名人遗址纳入县级、市级或国家级保护目录;不断总结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研学工作经验,建立完善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博物馆进校园活动;策划推出一批反映名人文化、展现时代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有教育意义的系列专题展览。

(三)提炼历史名人文化为城市人文特质并广泛宣传。组织人文领域的专家学者结合云阳的地理风貌、风俗习惯、人文气质以及盐文化、诗词文化、革命文化、攀高文化等主题文化提炼出云阳城市特质和人文精神,以简短可辨识的口号予以传播。通过云阳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媒体进行云阳历史名人排行以及城市主题文化投票,如“千年盐都,山水云阳”“水墨云阳,情义之城”“江风山月·情感云阳”“桓侯聚首圣地,智慧移民之都”“两江汇聚,三峡梯城”等口号,通过市民广泛参与投票,对代表云阳“精气神”的城市文化密切关注,使之更加珍视和认同家乡的文化历史。同时,加强对云阳“名人文化、城市特质、人文精神”的广泛宣传。一是利用互联网与全媒体平台,加强对城市人文精神宣传片、历史名人故事片等广泛传播,实现名人文化传承的全媒体传播。二是进学校、进课堂,让云阳城市特质与人文精神走进学生的心里,并内化为他们的理想与追求。比如李远的生平介绍和所作诗词可以在课堂进行教学,以名人效应促使他们增强对文学的爱好。三是进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公共区域,充分展示名人文化和城市主题文化,使传承城市特质和人文精神有阵地,利于受众感知人文。四是进文学艺术创作之中,鼓励文艺工作者将云阳人文与文艺创作相结合,力求以文艺形式表现出对城市特质与人文精神的追求。

历史文化名人遗迹是了解城市文化发展脉络的重要途径,前期,我委对我县范围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做了大量工作。2016年以来,我们先后会同县档案局在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中登录可移动革命文物403/套;会同县委党史研究室、县地方志办公室梳理报送全县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5处;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签订了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云阳分馆;制定了《云阳县不可移动文物遗产保护规划》,着力推动十大古宗祠、十大古村落、十大古建筑“三个十”的修复修缮保护利用工程;策划储备并实施了彭咏梧纪念馆陈列展示、谭右铭暨一.一九暴动会址陈列展示、温家祠堂保护修缮、刘孟伉故居修缮等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成功申报了革命旧址温家祠堂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正在申报刘孟伉故居、李汝为烈士墓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热忱欢迎您继续关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出更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此复函已经林冬利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县政协提案委,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云阳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0518


—5—


主办:云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云阳县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5002350018 网站维护联系电话:023-55128091

ICP备案:渝ICP备12003733号-1 渝公网安备:50023502000110号

重庆云阳微发布
新浪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