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无障碍 适老化 繁体版 智能机器人 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人大建议


卢延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提档升级农坝镇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建议》(第95号)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县红色文化遗资源保护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针对您对农坝镇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情况的关注和支持,我委会同云阳县委党史研究室认真梳理了农坝镇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红色资源,共计8处,其中损毁4处,现仅余农坝烈士陵园、窄口子北街、落凼湫、巴北支队岭家坪突围遗址4处。这一保护现状与全县革命文物保护现状基本一致,究其原因,一是多处革命遗址伴随着人们生产、生活破坏或废弃衰败,致使多处革命遗址被淹没或损毁等,革命遗存已然消失殆尽。二是革命文物认定标准不一、管理混乱,尽管革命文物数量众多,但管理分散,可移动革命文物由县档案局管理(数量庞大)、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由县党史办管理(占比较大),我委仅掌握少数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档案信息,管理主体不明,导致工作推进存在一定难度。

您给我们今后开展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您在提案中提到“成立以县级层面分管领导牵头、相关部门联合参与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领导小组,邀请红色文化相关专家,根据农坝镇红色文化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规划方案。”“将农坝镇烈士陵园、窄口子、白岩寺解放初期剿匪战争遗址等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建设成为红色文化旅游环线”,这些建议很有见地,提案落成之时,我委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工作。我委也正在申报农坝镇烈士陵园为云阳县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实施挂牌保护,同时,严格管理和保护各级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努力向市文物局委争取专项资金,为“发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我委历来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同时积极贯彻(中办发〔201845号)、(渝委办发〔201949号)文件精神,具体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弄清革命文物基数,摸清家底2016年,我委会同云阳县档案局在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共计登录可移动革命文物403/套,主要为纸质档案,现存于云阳县档案局。2018年,我委会同云阳县委党史研究室、云阳县地方志办公室,认真梳理辖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资源,经研讨共计报送全县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5处,其中“三普”已登记文物点8处,新增文物点17处,新增文物点主要以地方烈士故居为主,现已依法纳入保护范畴。二是以高起点、高标准策划储备实施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即彭咏梧纪念馆陈列展示、谭右铭暨一.一九暴动会址陈列展示、温家祠堂保护修缮、刘孟伉故居修缮项目。此外,我委将具有重要价值的革命旧址温家祠堂申报成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结合我县旅游资源,将重要的革命遗址遗迹开辟为旅游景点,规划红色旅游专线,将红色旅游纳入全县中小学生旅学研项目规划中。在以下几方面作努力:一是把“红色旅游”的发展纳入相关规划之中,搞好旅游开发规划编制,用规划指导开发。二是突出主题,规划好红色旅游线路。结合乡村旅游开发民德广场——彭咏梧纪念馆、民德广场——李汝为烈士墓等联动沿线景点构成红色旅游主题线路。三是深度挖掘红色旅游的人文内涵。通过加强革命文物征集、收藏、展陈工作,开展以革命为主题的诗歌、散文等创作和评选活动,同时开发文创产品扩大影响力。四是充分整合文化文物资源,思考融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绿色生态、旅游商品、观光休闲、体验参与于一体,谋划“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古色旅游”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路子。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事业的支持参与,我们热忱欢迎您继续关注全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提出更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此复函已经林冬利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县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云阳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0520


—3—


主办:云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云阳县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5002350018 网站维护联系电话:023-55128091

ICP备案:渝ICP备12003733号-1 渝公网安备:50023502000110号

重庆云阳微发布
新浪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