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无障碍 适老化 繁体版 智能机器人 支持IPV6
当前位置:部门>县卫生健康委员会>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重点信息公示


云阳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关于对《云阳县大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告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把握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万开云三峡城市群建设的战略机遇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催生的市场机遇,接续“十三五”期间大健康产业发展之势,努力打造有特色、有区域影响力的“三峡健康城”,根据《云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文件要求,结合《重庆市大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三峡健康城战略规划》《云阳县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及我县实际,云阳县卫生健康委起草了《云阳县大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目前已征求吸纳了相关单位意见建议。现向社会各界、群众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时间:2021年9月28日-10月27日。如对该征求意见稿有意见建议,请于2021年10月27日前与县卫生健康委联系。凡以单位名义提出意见的材料要加盖公章,以个人名义提出意见的材料要具实名并留下联系方式。

联系人:胡渔泷、向耀;联系电话:55339004,55339533;传真:55160595。

联系地址:云阳县青龙街道望江大道553号卫生健康委员会健康产业发展与医改科

电子邮箱:280519008@qq.com,1377417493@qq.com

附件:《云阳县大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云阳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1年9月28日



云阳县大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云阳县大健康产业专项组办公室

2021年9月

目 录

第一章 规划背景.............................................................................. 1

第一节 发展基础........................................................................ 1

第二节 发展问题........................................................................ 4

第三节 发展机遇........................................................................ 6

第二章 总体要求.............................................................................. 7

第一节 指导思想........................................................................ 7

第二节 基本原则........................................................................ 8

第三节 发展目标........................................................................ 9

第四节 空间布局...................................................................... 11

第三章 重点任务............................................................................ 13

第一节 形成健康旅游爆点,打造健康旅游名片.................. 13

第二节 以机构养老为突破,发展健康养老产业.................. 16

第三节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打造绿色健康食品供给地...... 19

第四节 打造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健康用品药品产业...... 25

第五节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打造渝东北医疗高地.............. 29

第六节 突出区域开放联动,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35

第四章 保障措施............................................................................ 37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37

第二节 强化要素保障.............................................................. 37


第三节 优化发展环境.............................................................. 38

第四节 加强监测督导.............................................................. 39

第五节 营造良好氛围.............................................................. 39

第六节 加强规划环评.............................................................. 40

大健康产业是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幸福产业、绿色产业,是增进民生福祉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发展大健康产业是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为全面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延续“十三五”期间大健康产业奋进之势,根据《云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文件要求,结合《重庆市大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三峡健康城战略规划》《云阳县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等规划性文件,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发展基础

近年来,云阳县立足自然生态、文化旅游、特色生态农产品等优势资源,围绕“文化旅游养心、休闲运动养身、幸福益寿养老、健康食品为要、医药产业为重、医疗服务为本”六大任务,坚持市场引领、融合发展,创新驱动、重点突破的发展原则,初步构建以“食品药品用品”“养老养身养心”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体系,大健康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为“十四五”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健康资源禀赋优良。生态资源得天独厚,全县林地面积373.2万亩,森林面积316.4万亩,森林活立木蓄积235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8%,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7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长期保持在95%以上,“一江四河”水质满足国家功能区要求,水资源储量达23亿立方米。3.7平方公里龙脊岭公园横卧城市中央,33公里环湖绿道环绕两江四岸,有超过10平方公里的城市绿肺,市民可“10分钟进公园、5分钟观景点”“推窗见绿、开门见景、四季见花”。农旅资源独特多样,拥有龙缸国家5A级旅游景区,张飞庙、三峡梯城、岐山草原三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普安世界级恐龙化石群、环湖绿道六张名片,是全国“中医药先进县”、重庆“晚熟柑橘大县”“牛羊大县”、著名的“面工之乡”,是全市唯一的4A级景区城市。体育资源全民可及,建成体育场所1838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81平方米,实现了“市民5分钟到公园、10分钟到广场健身”的全民健身圈目标,有丰富的大型体育赛事举办经验。养老资源提档升级,拥有4星级养老机构1家,“十三五”期间新增养老床位7200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30张,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医药资源丰富多样,中药材种植面积8.94万亩,有中药材产品100余个,“阳菊”、“菁枫菊”、“渝峰”乌天麻等品牌市场影响力不断提高,以云海药业、万力医药为代表的医药生产企业发展壮大。医疗资源扩容升级,完成了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的搬迁扩建,实施了双江人民医院的扩容拓展,医疗机构实际开放床位达到7289张,每千常住人口拥有的床位数达到8.56张,县中医院成功创建“三甲”,县妇幼保健院、双江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二甲”,13个基层卫生院成功创建一级甲等医院,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巩固。

——体制机制逐渐理顺。于2017年起正式将大健康产业作为专项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8+3+3行动计划”的三个重大专项之一高位推动。建立了“1+5+X”的组织领导体系,设大健康产业领导小组,下设文化旅游产业、健康养老产业、健康食品农产品产业、健康用品药品产业、医疗服务产业等五个专项小组。建立了项目月报表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大旅游大健康大数据”产业单月调度机制。将大健康产业工作推进情况纳入了县委、县政府对部门、乡镇(街道)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并逐年优化考核细则,建立反向约束、正向激励的考核导向。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围绕“食品药品用品、养老养身养心”,建立大健康产业项目库,实现产业项目化、项目清单化。“十三五”期间,滚动实施大健康产业重点项目248个,完成投资84亿元,共有龙缸滑翔伞基地、乌天麻深加工项目、社会福利院医养结合项目、长江防护林三期工程、集中配餐产业链项目、柑橘低效改造、优质白茶产业园、“治未病”中心、双江人民医院医养护理院、双江人民医院北部新区分院、和泰医院、明慷精神病院等83个项目顺利完工。水口三峡健康城健康产业园、无公害晚熟柑橘示范园、生猪标准化养殖场、中药材种植基地、凤鸣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妇女儿童医院等项目正有序推进建设。

——政策支撑愈加有力。发展大健康产业与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目标定位高度契合。全市出台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将大健康产业建成全市支柱产业,基本建成全国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的目标,支持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建设一批应急救治医院,支持三峡库区、秦巴山区等地发展一批市级以上道地中药材良种繁育和生态种植基地,做优一批“渝字号”特色中药材品牌,支持依托库区生态和气候优势发展养生旅游产业。全县先后出台《云阳县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1)》《三峡健康城战略规划》《云阳县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等系列文件,为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第二节 发展问题

——产业结构亟待完善。第一产业以柑橘、牛羊等传统农牧为主,挖掘特色产品附加值不够,农产品种植尚未形成规模效应;第二产业技术附加值较低,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低,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是短板,工业基础较薄弱;第三产业以本地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和旅游业为主,结构不完善,旅游业以门票为主的收入渠道单一;一二三产之间缺乏协同联动,二产未能有效延伸并承接一产,三产与一、二产之间未能形成联动效应,对农业旅游、中药观光等新业态挖掘不足。

——产业发展瓶颈突出。健康旅游产业以景区观光游为主,体验式旅游、度假式旅游开发不足。景区以门票收入为主的收入结构单一。星级酒店、景区住宿、餐饮、景区道路标识标牌等旅游相关配套设施不足。旅游辐射范围局限于周边省市,现有旅客将云阳定位为“过路站”而非“目的地”,陆路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不超过1天,水路游客不超过2小时。

健康农产品品种优势不明显,即便是晚熟柑橘与川渝地区的“春见”“不知火柑”等品种相比,也无明显优势。标准化程度低,缺乏统一的农产品标准体系,对土壤质量、气候特点、适宜种植的农产品缺乏监测和分析,产品良莠不齐。农产品种植规模化不足,产量供应不足,不能形成集聚效应。销售渠道分散,农产品主要由农户或各地合作社分别销往经销商,未能统筹整合销售渠道,产品议价能力低。农产品精深加工是空白,果品产业仍停留在鲜果销售和分拣包装等初加工阶段,次果加工综合利用开发不足,缺乏果蔬食品深加工线。

健康养老产业仍以福利院、敬老院、乡村院等托底保障性养老为主,以外出务工家庭老人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老人为主体的中高端人群养老需求缺乏供给。社区养老是短板,对社区老人需求挖掘不足,服务类型单一。居家养老的居住环境适老化程度低,缺乏扶手、无障碍通道等适老设施,空巢老人居家就医需求保障不足。

健康用品产业是短板,受库区搬迁、区位交通、地理环境等因素制约,工业基础薄弱,且引进企业难,尚无医疗器械、康复器具等领域的健康用品生产企业落户云阳。健康药品方面,道地中药材品质优势不明显,种植品种多而杂,但规模化程度严重不足,难以形成品牌效应。高附加值中药材产品中,乌天麻市场需求量小,尚未形成规模化种植,在天麻四大子品类中价格成本最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医疗服务能力不足,制约实现“大病不出县”,突出表现在大病专科救治能力薄弱、三四级手术占比低、专科骨干专家缺乏、卫生信息化程度低、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强等方面。

——投资拉动效益不够。市场化水平低,对供求关系和市场发展变化趋势的研究不够,普遍存在从规划投资到运营由政府主导的情况,大幅增添政府风险及资金压力,难以发挥市场能动性及专业能力。对招商引资在国土空间、发展战略的“一盘棋”统筹规划不足,存在招引项目落地难的情况。产业发展以项目建设为主,由于大健康产业统计体系不完善,难以评估大健康产业市场化水平及经济效益。

第三节 发展机遇

未来五年,是全市大健康产业竞相发展的第一个五年周期,也是云阳大健康产业接续发展、培育优势、引领示范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成效将直接决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第一阶段中云阳在全市乃至全国大健康产业版图中的地位,云阳应牢牢抓住机遇,积极抢占大健康产业“新蓝海”,实现高质量发展。

产业趋势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在大健康产业领域渗透性、扩散性、颠覆性越来越强,人口老龄化、亚健康等问题备受重视,后疫情时代人们对健康认识更加深刻,健康消费将成为新“风口”,为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从消费趋势看,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追求和向往更加强烈,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健康消费能力和意识越来越强。从政策趋势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重大部署,全市出台大健康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国家在政策扶持、金融资本、人才资源、创新技术等加大往大健康领域配置,为大健康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政策环境。从战略趋势看,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万开云”同城化、三峡健康城建设等战略机遇叠加,“三横一纵”高速路网正在形成,高铁时代即将到来,云阳战略地位、战略优势、战略空间更加凸显,为全县大健康产业发展带来诸多政策利好、投资利好、项目利好,有利于提升大健康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为指引,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大健康理念,把握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万开云三峡城市群建设的战略机遇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催生的市场机遇,围绕“食品药品用品、养老养身养心”,大力推动大健康产业加快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聚集发展,努力打造有特色、有区域影响力的“三峡健康城”。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引领、创新发展。深化大健康体制机制改革,消除制约产业发展障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加健康服务供给。加快创新资源聚集和创新技术承接转化,积极探索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增强创新内驱力。

——坚持全域统筹、重点发展。统筹全县大健康产业资源禀赋,优化产业布局,突出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协调、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发展。重点打造健康旅游爆点,打造中高端健康养老示范基地,打造中医药全产业链,打造健康农产品品牌名片,发展渝东北领先的医疗学科,实现健康用品产业的突破。

——坚持跨界联动、融合发展。以三产为切入点,带动一产、二产协同发展。以健康旅游和文化体育产业为切入点,以养老养身养心为突破点,带动现代特色农业、中药材种植与加工、医药器械制造产业协同发展。促进健康与文旅、农业、养老、体育等深度融合,大力开发高附加值健康产品,拓展健康服务应用场景,延伸产业链,扩大生态圈,更好满足多元化健康消费需求。

第三节 发展目标

打造健康旅游名片,发展健康食品、药品、用品三大特色产业,保障医疗和养老托幼两大民生基底,打造以康养旅游为突破、康养服务为核心、康养农业和康养制造为支撑、康养地产和康养体育为抓手的全康体系,高水平建设“三峡健康城”。到2025年,全县医疗专科水平达到渝东北前列,健康养老实现机构养老规模化、标准化,社区和居家养老智慧化,健康旅游形成西南地区标杆并辐射全国,特色农产品和中药材种植标准化、产销规模化全面铺开,冷链物流等产业配套体系逐渐完善,医疗器械、户外用品等产业实现突破,基本建成业态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基本建成渝东北医疗高地、康养示范基地、健康旅游和休闲运动目的地、绿色健康食品供给地,成为全市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成为“生态健康产业强县”,大健康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

表1:云阳县大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2020

2025

指标属性

总量规模




1

大健康产业产值(亿元)


200

预期性

2

大健康产业产值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


≥10

约束性

健康文化旅游产业




3

健康文化旅游产业产值(含体育)(亿元)

31.9

50

预期性

4

过夜游客数量(万人)

88

200

预期性

5

市级以上旅游度假区数量(个)

1

2

预期性

6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数量(个)

0

1

预期性

7

级别以上非标住宿量(民宿等)(个)

100

预期性

8

人均体育健身设施面积(㎡)

1.81

2.2

约束性

9

每年举办地区级以上体育赛事次数(次)

4

6

预期性

健康养老产业




10

健康养老产业产值(亿元)

4.2

13.6

预期性

11

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张)

36.2

40

预期性

12

社会办养老机构数量(个)

20

25

预期性

13

社会办养老机构床位数(张)

3745

5230

预期性

14

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数量(个)

8

16

预期性

15

政府运营养老床位占比(%)

50

≤40

约束性

16

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

36

≥60

约束性

健康食品农产品产业




17

健康食品农产品产业产值(不含中药材种植)(亿元)


50

预期性

18

“两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种植面积占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的比重(%)

18

30

预期性

19

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数量(个)

0

2

预期性

20

“两品一标”示范镇数量(个)

0

5

预期性

21

秸秆综合利用率(%)

85.2

>90

预期性

22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95

≥95

预期性

23

废旧农膜回收率(%)

80

85

预期性

24

农产品精深加工(初加工除外、中药材加工除外)企业数量(个)

17

20

预期性

25

农产品精深加工(初加工除外、中药材加工除外)产值(亿元)

18

25

预期性

26

农产品冷链仓库规模(m³)

6.37万

10万

预期性

27

农旅结合的A级以上景区农业产业园数量(个)

5

10

预期性

健康用品药品产业




28

中药材种植面积(万亩)

15

15

预期性

29

中药材种植产值(亿元)

20

20

预期性

30

中药材加工产业产值(亿元)

17.6

50

预期性

31

健康用品产业产值(亿元)

8.9

30

预期性

32

年产值过亿元的健康用品药品生产企业数(个)

5

10

预期性

33

单品种年销售额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医药产品品种数量(个)

1

3

预期性

医疗服务产业




34

医疗服务产业产值(亿元)

22.9

30

预期性

35

渝东北领先的医疗学科数量(个)

0

≥5

预期性

36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2.36

≥3.3

预期性

37

其中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

0.93

≥1

预期性

第四节 空间布局

根据“十四五”规划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从全县自然地理条件和现有基础出发,未来五年甚至更长一段时期,全县大健康产业的空间布局为“一核两组团三基地多点布局”。

一核:即以县城为核心打造三峡健康城。重点发展健康养老、文化旅游、休闲运动、体育健身、医疗服务、药品生产、健康食品等产业,推进一批国际、国内品牌赛事活动常态化、品牌化,打造“三峡健康城”城市品牌形象。

两组团:即依托工业园区水口组团、黄岭组团布局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健康用品药品产业,打造大健康产业园区。

三基地:即依托龙缸5A级景区,重点发展高山避暑养老、旅游地产、休闲度假等产业,打造国际旅游度假区和高山康养示范基地。依托四十八槽森林公园,重点发展林间养老、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产业,打造森林康养示范基地。依托盘龙休闲健康产业区,重点发展休闲运动产业,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活动,打造全国户外休闲运动基地。

多点布局:即根据全县各乡镇自然、区位、交通、产业等基础条件,在国土空间规划划定的大健康产业用地内,因地制宜布局发展大健康产业项目。

专栏1 “十四五”大健康产业重点布局

健康文化旅游产业:依托环湖绿道、滨江公园、阳光沙滩、体育公园等发展休闲旅游、体育健身产业,打造体育品牌赛事和户外运动赛事。依托龙缸景区发展极限运动,依托盘龙发展户外休闲运动。以“盘龙、凤鸣、清水”为备选区域规划引进国际知名酒店运营商打造避世养心的高端酒店度假村。“龙角—普安”南部文旅融合发展增长极重点发展休闲旅游、康养度假、观光农业。上坝、农坝、双土等地重点发展高山休闲旅游。

健康养老产业:中高端机构养老主要布局在县城内盘龙街道、北部新区、两江广场、黄石高铁新城等区位,依托滨江公园、月光草坪、环湖绿道发展社区养老,依托清水市级旅游度假区、上坝、农坝、双土等地发展生态度假型养老、高山避暑休闲型养老等。

健康食品农产品产业:在“江口—南溪”北部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增长极及北部片区重点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在凤鸣、清水等地布局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在数智森林小镇布局打造数智农业示范带。在澎溪河沿线柑橘集中连片区域布局柑橘全产业链示范带。在云利路沿线布局集粮油、蚕桑种植及精深加工、农旅融合于一体的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带。以泥溪三峡农耕园为中心布局集农耕文化体验、智能化管护、农产品精深加工、直播带货新业态于一体的农耕文化示范带。布局建设农产品加工与集散中心、冷链物流中心。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

健康用品药品产业:以云奉毗邻沿线中高山区域为主,在上坝、农坝、江口、南溪、桑坪、双土、大阳、石门、红狮、盘龙、堰坪、普安、龙角、泥溪等地重点布局中药材种植产业。在水口大健康产业园区和凤鸣组团布局低值医用耗材、康复器具、健身器材、老年人可穿戴设备等健康用品产业。重点发展乌天麻、菊花、枳壳、小茴香、佛手等中药材精深加工产业。打造中医药全产业链。

医疗服务产业:做强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妇女儿童医院“三驾马车”。在江北布局打造“江口-南溪”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和高阳、红狮两大副中心,在江南布局打造“龙角-普安”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和清水、故陵两大副中心。打造区域性肿瘤防治中心、渝东北精神卫生康复中心、区域“治未病”中心、县域慢病管理中心。

第三部分 重点任务

顺应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融合发展、聚集发展的趋势特点,深耕健康旅游、休闲养老、健康食品、医药用品、医疗服务五大领域,促进“养老养身养心”“食品药品用品”等多业态融合升级,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 形成健康旅游爆点,打造健康旅游名片

以户外探险游为切入点,以避世养心游为引爆点,以生态田园游为流量增长点,实现由景区观景游向体验式旅游和度假式旅游的转变,推动农、体、旅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全市休闲健康产业示范区。到“十四五”末,健康旅游成为西南地区标杆并辐射全国,健康文化旅游产业产值达到50亿元。

发展康养旅游产业。引入知名酒店运营商发展避世养心游,打造高端酒店度假村,提升健康旅游知名度,形成目的地游爆点,并积极融入智慧和健康元素。提档升级基础设施,拓展丰富康养内涵,优化提升文旅体验,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依托龙缸5A级景区,在岐山草场、云端、逸林三个区域选择地块打造生态休闲康养地。利用彭氏宗祠等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旅游养心地。依托上坝、农坝云峰山、双土无量山等地,打造避暑休闲旅游地。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游,丰富景区森林浴、登山览胜、天然氧吧、避暑度假等森林养生服务供给,开发“森林食品、森林观光、森林休闲、森林康养”等森林旅游产品,申报建设一批国家级或市级森林公园,打造四十八槽森林公园、黄石山体公园、栖霞宫森林公园、歧阳茶山等一批森林旅游康养度假基地、休闲避暑基地。大力发展中医药养生游,推动旅游与药膳健康养生产品、中医药工艺体验、中医药保健养生等中医药康养业态融合,建设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综合体。按照“一镇一规划”“一镇一特色”“一镇一风情”“一镇一产业”的要求,建设一批特色健康旅游小镇。

发展健身康体产业。大力发展运动康养游,加快旅游观光与运动健身相融合,推广徒步、漂流、骑行、滑雪、垂钓、高空等体旅融合业态,提升和打造一批康体旅游养生基地、运动康养小镇。持续开发山地极限运动游,依托龙缸景区等险要地质地貌,持续开发“云端飞悦”品牌系列,举办提升极限运动赛事,丰富山地极限游乐产品,开发户外探险游项目,提升极限运动和户外探险知名度。加快推进盘龙休闲健康产业示范区建设,打造集休闲运动、民宿乡院、生态康养、亲子研学、农旅体验于一体的“三峡健康休闲美镇”。完善城市体育健身功能布局,建成北部新区体育公园,完成滨江体育公园改造升级,完成盘龙至万州黄柏自行车骑行道、梯城八景等健身运动精品路线项目建设,引入健康指标智能监测系统、智慧健身路径器材,打造智慧健身公园。精品化运作国际登梯节登梯赛、世界低空跳伞大赛、全国沙滩排球巡回赛、全国沙滩足球锦标赛预选赛等品牌赛事,持续举办提升“铁人”三项赛、美食山地马拉松、山地自行车赛等户外赛事。发展游泳、漂流、钓鱼等水上运动产业,培育野营露宿、拓展训练、丛林穿越等林地运动产业,努力打造全国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

推动农旅融合发展。依托特色农业产业基础,构建现代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以柑橘、桃李及中药材基地等集中连片区域为依托,打造集生产、休闲、观光、生态于一体的特色农业产业景观带。依托“江口-南溪”增长极实施休闲农业提升工程,建设集柑橘产业观光采摘、中药花海观赏体验、七彩田园民宿体验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打造农旅融合示范基地。依托“龙角-普安”增长极,重点围绕恐龙化石地文景观旅游资源和柑橘、中药材等山地特色农业资源,发展休闲旅游、研学科考、康养度假、观光农业等农旅融合业态。聚焦亲子客群发展生态田园游,建设农业产业园景区,开发体验性、参与性项目,打造特色农旅节会。以山水林田特色资源为依托,布局开发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民宿乡院,打造一批生态康养民宿示范带,建设三峡农旅休闲高地。

专栏2: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重点

康养旅游:打造清水康养卡兹比小镇,建成清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1个高端酒店度假村和一批特色健康旅游小镇。建设“云上”“云养”等康养项目,推进草原民宿和原上康养项目建设。建设上坝市级生态康养度假区,打造巴山生态康养高地。建成农坝云峰山避暑纳凉度假区。打造四十八槽森林公园、黄石山体公园、栖霞宫森林公园、歧阳茶山等一批森林旅游康养度假基地、休闲避暑基地。

健身康体:建设盘龙休闲健康产业示范区,打造“三峡健康休闲美镇”。持续开发“云端飞悦”等极限运动,举办云端英雄会、龙跃云端等极限运动赛事,持续举办提升“铁人”三项赛等户外赛事。举办提升全国沙滩排球赛等大型体育赛事,每年举办地区级以上赛事6次。建成云阳镇老城至新城沿江有氧国际赛道。建成北部新区体育公园。建设智慧健身公园。依托石笋河开发集生态垂钓、水岸休闲于一体的滨水游乐项目。

农旅融合:建设普安“龙乡橘海”田园综合体。建设“江口-南溪”田园综合体。建设汤溪河沿岸农业景观带。打造磨刀溪水岸民宿示范带。

第二节 以机构养老为突破,发展健康养老产业

以专业机构提供养老、养身、养心服务为核心载体,以社区养老提供大众养老服务为主要依托,带动食品、药品、用品等相关产业发展,基本形成高端养老有供给、中端养老有市场、基本养老有保障的健康养老新格局,建成全市一流的健康休闲养老示范基地。到“十四五”末,健康养老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3.6亿元。

创新健康养老服务模式。支持发展机构养老,鼓励社会办养老机构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探索引入中高端专业养老机构运营商,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政企合作模式,采取委托管理、补贴运营、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在黄石高铁新城、北部新区、盘龙街道、水口新区等地规划建设品质型养老机构,提供中高端养老服务供给。积极发展社区养老,规划布局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站,培育和整合辖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医疗服务机构、家政服务公司、物业服务公司等为老服务资源,以日间托管和上门服务为主要方式,为居家老年人提供能力评估、生活照料、紧急救援、医疗康复、家政服务、精神慰藉、文化教育等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养老服务。着力发展生态养老,依托全县自然生态、文化旅游、绿色健康农产品等优势资源,大力发展以健康养老、休闲养生、文化养心为重点的生态养老产业。依托龙缸景区和歧山草场优质资源,规划建设生态休闲养老园区。依托农坝、双土、上坝等地天然洞穴、森林资源,发展高山避暑康养。依托高阳平湖、向阳水库等地自然风光、风景河段、湖泊水库等自然资源,打造养生观赏基地。依托四十八槽森林公园、栖霞宫森林公园等森林资源,发展森林康养。创新发展智慧养老,推广应用基于健康物联网的健康监测、智能筛查预警、慢病管理、居家康复等综合健康信息服务,鼓励健康养老机构依托智慧健康养老产品,提供便民服务、动态监测、健康咨询等线上养老服务。

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方式。提升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养老服务设施与医疗机构和医疗设施邻近设置。畅通养老机构设置康复门诊,对符合并经审批成为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的办理医保结算,鼓励100人以上的养老机构增设养老康复门诊,100人以下的养老机构推行康复医生签约服务,因地制宜开展家庭病床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慢性病管理、疾病治疗和康复中的独特作用,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产品和服务,增强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深化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鼓励养老机构通过服务外包、委托经营等方式,由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支持养老机构举办的医疗机构与签约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开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提供连续、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养结合机构,支持社会资本开办老年护理院、康复医院、安宁疗护机构和“管家式”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并按规定享受税费、投融资、用地等有关优惠政策。鼓励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养结合服务,逐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驱动的健康养老发展格局。鼓励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作为投资主体举办医养结合机构。探索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持续加大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老年护理床位建设,不断提高老年护理床位占比,到2025年,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60%。

建设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健全养老服务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推动大中专院校来云与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养老服务实训基地,支持县职教中心开设健康服务与管理、老年护理学等老年服务学科相关专业,打造以职业教育为重点、以普通高等教育、短期培训为依托的多层次、立体式人才培训体系。全面推行养老服务人员就业上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岗位技能轮训、转岗转业培训和创业培训。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人才培养,支持行业或企业直接参与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实行“订单培养”模式。培育一只照护能力强,熟练掌握日常健康监测、基础护理、心理疏导、康复训练、精神慰藉等专业技能的机构养老护理员、失智老人照护员、居家养老护理员队伍。培养一批老年服务管理、医疗保健、康复护理、营养调配、心理咨询、技术培训、能力评估、服务规划等健康养老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完善养老服务人才激励机制,健全养老服务人才工资动态调整机制,完善职业技能等级与养老服务人员薪酬待遇挂钩机制,优化养老护理员评价与薪酬待遇、职业发展前景相挂钩的机制,健全养老服务人才入职补贴、工龄补贴、特殊岗位补贴等补贴制度。

培育健康养老产品市场。以绿色消费品百亿级产业集群为基础,支持医药企业开发老年中药保健酒、保健饮品、保健食品、养生汤料等。支持食品企业开发适合老年人的饮料、休闲食品、营养食品、方便食品等。依托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积极承接沿江中下游发达地区服装制造业的产能转移,发展老年人鞋服生产加工产业。积极引进发展老年人智能可穿戴设备、康复器具等老年健康用品产业。

专栏3:健康养老发展重点

健康养老工程:引进社会资本举办中高端机构养老1家。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站2-3个。依托龙缸景区和歧山草场优质资源,规划建设生态休闲养老园区。依托农坝、双土、上坝等地天然洞穴、森林资源,发展高山避暑、颐养身心的休闲养老基地。建成云阳县老年养护院、第二老年养护院。

医养结合项目:建成康悦医养中心,打造集中医保健、老年康复疗养于一体的优质高端养老示范基地。有条件的养老机构举办医疗康复门诊,不具备条件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协作签约率达到100%,实现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全覆盖。探索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减轻失能半失能老人养老支出负担。

养老护理人才:每年培训养老服务机构管理人员80人次、在职养老护理员培训500人次,家庭照护者以及有意愿从事养老护理人员培训120人次。

第三节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打造绿色健康食品供给地

以“天生云阳”健康农产品品牌为基础,进一步挖掘县域内整体资源优势,突出地域特色,围绕市场需求,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科技为先导,完善产业链,高效配置生产要素,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打造绿色健康食品供给地。到“十四五”末,资源利用水平明显提高,产地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农业生态系统明显改善,绿色产品供给明显增加,减排固碳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形成规模适度、特色突出、效益良好、产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非均衡农业生产体系,建成渝东北健康农产品供给标杆县,绿色健康食品产业实现产值50亿元。

加快转变农业供给方式,实现农业由单一追求数量增长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优化产品结构,与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或建设土壤环境监测中心,开展土壤质量监测分析,有条件的实施土壤质量改造,结合海拔、气候等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探索种植适宜发展的高附加值农产品新品种,开展多品种、小规模试种,再逐步向全县推广。调整产业结构,打通农产品种植——加工——物流——销售全过程,形成农产品种植、初加工、精深加工、物流集散、产销对接的产业链闭环。全产业链布局柑橘产业,改良柑橘品种,制定统一的柑橘生产管护标准,加强农产采后分拣、包装、贮藏保鲜等初加工能力,建立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品线,加强次果综合利用,引入顺丰等农产供应链及冷链物流服务企业,建立电商集配中心,协助企业对接农贸企业与电商平台,借助盒马、京东等电商平台建立农产品销售渠道。精品化运作黑木耳、羊肚菌等特色农产品,建立专业羊肚菌、黑木耳种植基地,改良菌种,优化栽培技术和标准,提升产量规模,通过参加品种盲选竞赛、行业协会认证等方式,提高云阳羊肚菌、黑木耳在业内的声誉与市场认可度。完善产业布局,在“江口—南溪”北部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增长极及北部片区重点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在凤鸣、清水等地布局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数智森林小镇布局打造数智农业示范带。在澎溪河沿线柑橘集中连片区域布局柑橘全产业链示范带。在云利路沿线布局集粮油、蚕桑种植及精深加工、农旅融合于一体的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带。以泥溪三峡农耕园为中心布局集农耕文化体验、智能化管护、农产品精深加工、直播带货新业态于一体的农耕文化示范带。

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业由消耗资源型发展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变。高效利用农业资源,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等工程建设,配套建设实用易行的计量设施,围绕“宜机化、水利化、生态化、园田化、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七化目标,建成高标准农田30万亩,建成1-2个万亩级高标准农田示范片。开展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提升土壤肥力。大力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推广水肥一体及喷灌、滴灌等农业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扎实开展受污染安全利用,确保在不增加农业资源投入的基础上,实现农产品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发展绿色循环农业,推进绿色种养循环,探索建立粪肥运输、使用激励机制,培育粪肥还田社会化组织,推行畜禽粪肥低成本、就地就近还田。探索发展以生态动物养殖业、生态畜产品加工业和废弃物无污染处理业为主体的循环农业。以畜禽养殖为中心,因地制宜配套种植业、林业、畜产品加工、畜禽粪便及加工废弃物无污染处理业,形成高效、无污染的生态循环生产体系。建设畜粪收集处理中心,建立户集、村运、片收的收集机制,加强畜禽粪便收集处理和有机肥加工利用。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大力推广桔秆还田农业生产模式,促进秸秆肥料化。鼓励养殖场和饲料企业利用秸秆发展饲料,促进秸秆饲料化。有序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生物质能,因地制宜发展秸秆固化、生物炭能燃料化产业,促进秸秆燃料化。发展食用菌生产等秸秆基料,探索开发人造板材、包装材料等秸秆原材料产品,促进秸秆基料化和原料化。探索实施沼气综合利用,以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村生活污水为沼气基料,产生的沼气作为燃料,沼液、沼渣作为有机肥,探索“一气两沼”综合利用模式,开展沼液、沼渣生态循环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推行“猪——沼——果(菜、粮、桑、林)”循环模式,形成种养加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新格局。推进农膜回收利用,推广普及标准地膜,积极探索推广环境友好生物可降解地膜,培育专业化农膜回收主体,促进废旧地膜加工再利用。支持绿色有机农产品发展,开展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创建,健全绿色农产品标准体系,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管理,深入推进农业生产“两品一标”行动。探索推进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推广运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提高绿色农产品的市场认可度。推进品种培优,筛选一批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种植资源,自主培育一批突破性绿色品种。推进品质提升,提升粮食营养和品质。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完善品牌发展机制,开展品牌宣传推介活动,大力推广“天生云阳”农产品品牌。探索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交易市场、健康食品一条街,打造有区域影响力的绿色健康食品名片。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发展由传统型向融合创新型转变。切实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创新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引入项目管理机制,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努力打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业与旅游结合。着力打造健康农产品“七彩田园”综合体,大力发展生态田园游、农业观光游,打造健康农产品基地的示范点、特色观光农业的看点和现代农业园区的亮点。利用茶叶、蜂蜜等特色资源开发旅游特产,开发制蜜、采茶与制茶体验、茶膳、茶疗等特色体旅类项目,依托蔈草镇龙缸云雾茶园开发生态茶旅体验项目,围绕盘龙地区等水果产地集中连片区域打造农产品采摘体验园。推进农业与教育结合。建设农业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突出农业发展和自然规律的教育功能以及农耕文化的传承功能,建立与农业院校的长效合作机制,培养农业技术人才,提升农业科技应用水平。推进农业与康养结合。大力开发药食同源保健品,鼓励发展集药食同源农产品种植、保健食品饮品研发加工、产品销售流通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格局,重点开发柑橘残次果综合利用、精灵子蜂蜜花粉、枇杷止咳糖浆、紫薯粉冲调饮品等系列保健食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围绕保健食品产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对在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新工艺、药食同源产品深加工、生产新模式研究方面有较大突破的加工企业,在土地利用、税收、贷款贴息、担保、保险、股权投资等方面给予支持。

加快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实现农业由传统分散经营向现代规模经营转变。围绕解决农业经营“小而散”、农业从业人口老年化、兼业化问题,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的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水平。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建立专门政策机制,构建职业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着眼于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基本要求,加快形成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着重扶持农机作业、农田灌排、统防统治、烘干仓储等经营性服务组织,支持供销、邮政、农机等系统发挥为农服务综合平台作用,促进传统农资流通网点向现代农资综合服务商转型。与农贸企业合作建设种植基地及加工集配中心,或与规模农户签订种植收购协议,由农贸企业统筹负责生产、销售、物流、品牌营销端到端各环节。与生鲜电商合作,签订产地直采协议,由产地进行分拣加工后通过电商自有或第三方物流配送到区域仓储中心,通过电商平台流量优势与品牌营销能力,打造精品农产品品牌。与社交媒体合作,包括通过社交平台或自媒体以软文、广告等形式向特定粉丝群体宣传特色农产品,以链接或小程序等形式,吸引消费者在微店等线上渠道购买农产品,实现精准产销对接。

专栏4:健康食品农产品产业发展重点

农产品加工:全产业链布局柑橘产业,重点建设果品精深加工生产线3条,形成全县年加工5万吨柑橘精深加工能力。完善冷链物流,拓展畜禽产品加工产业链,提升蜂谷美地、宏霖食品、蔈草脊梁牛肉等加工企业深加工能力,积极开发中高端食品、旅游食品和保健食品。建成调味品亿元级加工企业3个。发展食用菌加工产业,年加工处理与保鲜配送新鲜食用菌2万吨。

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建设巴阳综合物流园区、云阳县商贸仓储物流园区、云阳县智慧冷链物流园区和一批区域性仓储物流中心;力争建成以柑橘为主的渝东北农产品分拣配送中心,建设柑橘大中型集散中心20个,配套建设柑橘电商交易中心。实施渝东北农产品市场物流冷链升级改造项目,推进宏霖速冻食品占地800平方米仓储冷链物流基地建设。

产业布局:建设凤鸣、清水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建设江口、普安、红狮等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主要涉农镇(乡)建成1个以上500亩左右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科技示范园。

“两品一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数量稳定在60个以上。新增质量安全追溯点50个。每年创建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和畜禽标准化示范场、水产健康养殖场等“三园两场”2个以上。到2025年全县名特优新目录农产品达到10个,市级名牌农产品达到25个,地理标志登记农产品达到10个。“两品一标”示范镇达到5个。

第四节 打造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健康用品药品产业

按照“抓龙头、带基地、兴产业”的发展思路,以优势中药材资源为依托,以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为重点,建立完整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和加工生产基地,把医药产业培育成优势产业。以户外用品、康复器具、低值医用耗材为突破口,实现健康用品产业的突破,全面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到“十四五”末,建成渝东北重要的中药材种植与加工基地,健康用品产业初具雏形。健康用品药品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

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以中药标准体系建设和推广应用为核心,加速规范化中药材基地建设,推动道地中药材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无公害规范种植。以云奉毗邻沿线中高山区域为主,在上坝、农坝、石门、大阳、桑坪等500米以上中高山区域新建标准化规范化中药材面积6万亩。大力发展2-3种标准化、规模化的道地药材,建设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党参、小茴香等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打造云阳绿色中药材和有机中药材品牌,力争成为“渝字号”主要特色药材。大力发展菊花、天麻等优势中药材,加大乌天麻品牌推广力度,普及乌天麻独特功效,打造云峰山乌天麻文化体验基地。建设集药膳、药浴、药疗、中药材观光、休闲避暑、养生等于一体的中药材种植生态园旅游基地,建成上坝和清水中医药休闲避暑养生度假胜地,推动中药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牵头组织中药企业或有意向的农户,针对有成功种植可能性的高附加值中药材进行小规模的试种,并给予技术、资金上的帮扶,待取得成功经验后开展推广和加工。到“十四五”末,建成100个以上种植示范园,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其中标准化、规范化种植GAP认证基地5万亩,总产量达到6万吨,产值达到20亿元。

发展中药材加工产业。依托品质优良的道地中药材,建立健全中药材种植、加工、运输的工艺标准、质量标准和操作规范,加大中药制药过程的关键技术开发和推广,打造从原料药材到药品的中药标准化示范产业链。通过引进和培育中药材加工企业,建设一批中药材加工和仓储示范基地,大力发展中药饮片、中成药生产加工产业,努力培育单品产值过亿元的中医药拳头产品,打造中医药全产业链基地。以菊花、茶叶、小茴、八角等中药材为材料,积极开发中药保健酒、保健饮品、保健食品、养生汤料等保健产品。围绕库区优势资源,开发中药香包、中药茶、中药旅游产品等特色中药产品。进一步提升云海药业、旭达药业、万力医药生产能力,鼓励技术创新,支持创新药物和中药研发生产,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建成符合CMA认证和CNAS认证要求的三峡库区中药材质量检测中心,服务于三峡库区中药材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提升中医药区域影响力。深化与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等合作,健全中药材研发创新技术服务体系。鼓励中药材企业开展GAP认证、国家有机产品认证和绿色产品认证,积极举办中药材展销会,健全“天生药乡”品牌标准体系。推动线上交易、线下物流同步发展,健全中医药市场营销体系。到“十四五”末,中药材加工产业实现产值50亿元。

发展健康用品产业。主动承接长江中下游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发展鞋服及户外用品生产加工业,开发登山服饰与鞋履、户外野营帐篷、专业山地自行车、辅助型可穿戴装备等,打造云阳知名户外用品品牌。开发一系列与人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品类,如时尚服饰与球鞋、体育器械、时尚配件与箱包、运动耳机与音响等。以电子商务为突破点,加快孵化本土龙头企业。积极探索引入透析耗材等产能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培育医用低值耗材产业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康复器具生产加工产业,力争引入老年人健康用品、可穿戴设备、康复器具、健康监测设备等生产企业或生产线,建设康复辅助产业园区,加快推进水口大健康产业园区建设和健康用品企业布局。到“十四五”末,健康用品产业产值达到30亿元。

专栏5:健康用品药品产业发展重点

中药材种植:以云奉毗邻沿线中高山区域为主,在上坝、农坝、江口、南溪、桑坪、双土、大阳、石门、红狮、盘龙、堰坪、普安、龙角、泥溪等地重点布局中药材种植产业。重点打造北部、东部、南部三大片区产业带。坡度较小的林地上主要发展传统草本中药材,坡度较大的林地主要发展木本药材、木质藤本和宿根药材,低山区域可因地制宜与粮经作物间套种发展速生中药材。菊花基地主要布局在红狮、堰坪、龙角等,天麻基地主要布局在农坝、上坝等,小茴香基地主要布局在堰坪。在上坝、农坝等地建设高海拔药材(川党参、独活、天麻等)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在盘龙街道革新村等地建设菊花种苗繁育基地,在凤鸣镇、人和街道等地建设低海拔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

中药材加工:在中药材重点乡镇村建设5-10个中药材初加工和仓储示范基地,年初加工能力达到6万吨以上。建成三峡库区中药材质量检测中心。

中医药康养旅游:建设集药膳、药浴、药疗、中药材观光、休闲避暑、养生等于一体的中药材种植生态园旅游基地,建成上坝和清水中医药休闲避暑养生度假胜地。

健康用品:建成水口大健康产业园。在水口大健康产业园和凤鸣组团布局健康用品产业。引进老年人智能可穿戴设备、康复器具、医用耗材生产企业落户云阳,力争引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发展户外运动用品生产加工业,打造云阳知名户外用品品牌。

第五节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打造渝东北医疗高地

围绕构建“一城引领、二心带动、三片协同”的医疗卫生总体布局,深入实施学科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医疗资源结构扩容布局调整,做强县级医院,重点构建“层次分明”的农村医疗卫生新网络,深入推进医共体建设试点,创新构建医防融合新机制,不断推进投入保障、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创新,打造基层医疗卫生健康服务样板,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建立起覆盖城乡、功能完善、辐射渝东北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渝东北医疗卫生高地,成为重庆市打造国家西部医学中心渝东北副中心的重要支撑。医疗服务业实现产值达到25亿元。

补齐科研短板。提升县级医院学术研究能力,鼓励医院与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应用性课题研究,在研究应用中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力争引入国际国内知名药企在县内医院开展新药三期临床试验,打造药物临床试验基地。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医疗技术、手术流程,从聚焦医疗人才引进向更加注重引进医疗成果转变。全力打造区域医学检验中心,以基因检测为突破口,实现肿瘤靶向治疗,并逐步延伸到肿瘤外科精准手术,力争成为重庆市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推动我县实现从经验医学、循证医学向精准医学的跨越发展。

加强学科建设。实施临床学科振兴工程,编制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打造布局合理、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临床学科群。坚持强龙头、育特色,打造专病中心,提升优势专科与亚专科水平。县人民医院重点打造感染性疾病科、心血管内科、麻醉科、儿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消化内科、肿瘤科、检验科等,力争成功创建市级重点专科9个以上,争创国家级重点(特色)专科1个。县中医院重点打造治未病中心、呼吸重症科、脑病科、肿瘤科、骨伤科、脾胃科、中医妇科、康复科等科室,力争成功创建市级重点专科5个以上,争创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县妇女儿童医院依托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建立完整的慢性病管理体系,布局建设标准化县域慢性病管理中心;重点建设儿科、妇产科、肾病专科、麻醉科、检验科等科室,打造注意缺陷障碍康复训练中心、宫颈疾病防治中心、乳腺疾病防治中心、妇孺国医堂。力争创建市级重点专科2个以上。到2025年全县重点打造学科总量达到30个以上,其中肺癌、心血管等5个以上专科达到市级领先水平,5个以上学科达到渝东北领先水平。积极争取建设市级区域医疗中心4个,其中县人民医院创建市级区域医疗中心2个,县中医院创建市级中医区域医疗中心1个,县妇女儿童医院创建市级区域医疗中心1个。发挥各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在临床研究、人才培养、技术转化、技术辐射和管理示范等方面的作用,辐射周边区县医疗服务。

打造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在长江以北地区,将江口镇中心卫生院与南溪镇中心卫生院结成联盟,打造江北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在长江以南地区,重建龙角镇中心卫生院,与普安乡卫生院结成联盟,打造江南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将高阳镇中心卫生院打造为江北片区区域医疗卫生中心的西北副中心,将红狮镇中心卫生院打造为江北片区区域医疗卫生中心的东北副中心,将清水土家族乡卫生院与清水民族卫生院合并,与故陵镇中心卫生院一起,打造江南片区区域医疗卫生中心的两大副中心。分批次推进双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青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申报创建社区医院。到2025年形成规模较大、服务能力较强的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2个、农村区域医疗卫生副中心4个和城市社区医院2个。综合考虑功能定位、交通地理情况、服务人口数、乡村医生现状等因素,通过组建联合村卫生室的形式,对510个村卫生室(含371个行政村卫生室)进行撤并优化调整,将不少于25%的行政村卫生室打造成五星级村卫生室。

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构建医防融合新机制,依托医共体建立“两员一机构三联盟”的医防融合新体系,向三家医共体牵头医院派驻公共卫生专员和联络员,向医共体成员单位派驻联络员,在医共体牵头医院内设置承担公共卫生管理服务的工作机构,组建全科医学急救联盟、中医药服务联盟、县域妇幼健康联盟。建立基层卫生院“两部一馆一专区”服务新模式,在基层卫生院设置妇幼健康部、全科医学部、中医馆和专科服务区,每个部(区)前置健康管理站,建立管理融合、队伍融合、服务融合、信息融合、绩效融合的医防“五融合”工作机制。强化卫生应急救治能力和体系建设,共建万开云陆水空立体医学救援体系,高水平打造紧急医学救援平台,全面提升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全面提升县级医院救治能力,建设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加快县人民医院传染病医院全面建成投用,采取平疫结合的方式规划建设应急救治医院,对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的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进行标准化改造,规范建设基层医疗机构发热诊室、肠道门诊。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扩建项目,开展县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完善设备配置,提升辖区常见传染病病原体、健康危害因素和国家卫生标准实施所需的检验检测能力。鼓励县域医共体设立公共卫生管理中心,乡镇(街道)设立公共卫生管理办公室,村级设立公共卫生委员会,落实疾控工作网格化管理职责。加快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水平,常态化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改进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监测机制。提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能力。健全完善职业病防治体系。建设智慧疾控大数据平台,提升早期监测预警能力。

推进智慧医疗建设和应用。夯实一体化全民健康信息服务支撑体系,优化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打造基于5G技术的卫生健康网络,完善区域医疗健康信息系统,夯实一中心、一平台、一专网、一系统的智慧医疗基础架构,实现区域内不同级别类别、不同部门机构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协同共享。健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体系,汇聚线上服务资源,打造“健康云阳”应用APP,整合预约挂号、家医签约、健康咨询、慢病随访等功能,深入推进居民电子健康卡应用,推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在线查询和规范使用,提升居民自我健康管理水平,不断拓展远程医疗服务渠道、提高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满足群众就近就医需求。开展“智慧卫监”建设,构建“互联网+”监管体系,建立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和卫生应急指挥调度平台,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与应急响应能力,健全药品使用监测机制,建立覆盖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使用监测网络,推进信息化审方、区域处方审核及点评,加强合理用药监管,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和运行监测,建立数据驱动的行业治理新模式。构建健康医疗大数据共享、开放与应用环境,规范数据协同采集和共享交换机制,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在行业内部及其他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的共享,搭建健康医疗大数据挖掘应用平台,加强与其他专业机构的合作,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监测评估、卫生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的绩效评估,加强居民健康行为、状况等分析评价,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导医、辅助诊断、医疗影像识别、健康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到2025年,全面建成智慧医疗,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女儿童医院创建重庆市“智慧医院”,全县智慧医疗达到渝东北领先、全市一流水平。

支持发展医美产业。依托县人民医院,大力发展整形美容、注射美容、皮肤美容、激光美容等外科整形业务,设立整形专科门诊。依托县中医院,发展以眼科、口腔科、皮肤科为主的中医美容。依托县妇女儿童医院,发展婴幼儿整形、妇科整形、产后恢复整形等妇幼保健医学美容项目。引进民营品牌医疗机构开展医美整形业务,按照专业化、规范化、差异化的方向推动发展。

发展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大力发展以健康信息档案、健康检测、健康干预、慢病管理、家庭医生、健康咨询、健康保险等为主的健康管理产业。支持建设月子中心、母婴照料、托婴托育等机构。建设精神康复、健康体检、疾病早筛等机构,提供职业病健康管理服务。引入心理咨询机构,提供心理健康监测和干预治疗服务。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积极引导现有保险机构,探索引进商业健康保险机构,支持开发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供给。

专栏6:医疗服务产业发展重点

健康中国云阳行动:创建国家级健康促进县,建成健康文化主题公园。

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妇女儿童医院项目全面建成投用,实施基层卫生院孕产保健门诊和儿童保健门诊标准化建设。

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推进县精生卫生保健院迁扩建项目建设。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县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诊治楼、县中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全面建成投用;对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的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进行标准化改造;实施基层医疗机构发热诊室、肠道门诊提升项目;加快推进县应急救治医院、县疾控中心扩建升级建设。加强传染病防控卫生应急处置队伍专用装备配置。

医防融合:县域医共体“两员一机构三联盟”的医防融合新体系建立,完成基层卫生院“两部一馆一专区”科室功能布局调整和医疗流程再造。

医疗资源扩容布局:县人民医院加快推进黄石分院、重大肿瘤附属医院云阳分院项目,建成首诊隔离观察区项目,完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创建;县中医院全国“三甲”绩效评价排名上升10个名次以上,推进数智森林小镇水口分院项目;2022年前县妇女儿童医院建成投用,推进“三级妇幼保健院”创建。2022年前建成县人民医院龙缸分院(清水土家族乡卫生院),2025年前建成云阳县江南急救中心(龙角镇中心卫生院)。   实施6个基层卫生院迁扩建或改建。布局打造“江口-南溪”“龙角-普安”2个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和高阳、红狮、清水、故陵4个副中心。实施村卫生室撤并优化调整,将不少于25%的村卫生室打造成五星村卫生室。

学科建设:县人民医院创建9个市级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争创国家级重点(特色)专科。县中医院创建5个市级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骨伤科争创国家级重点专科,县妇女儿童医院儿科、妇产科等2个科室创建市级重点专科。

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建成“智慧健康云”、5G智慧医疗示范网。开发“健康云阳”APP或微信公众号。建立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成5G急救系统和公共卫生保障应急指挥平台,实现疫情预警、院前急救、远程实时会诊、远程手术、无线监护、移动查房等应用。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女儿童医院创建市级“智慧医院”。

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新增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5家以上。县级公立医院、基层乡镇卫生院、民营医院开设中医科(中西医结合)实现全覆盖。推进基层中医服务区全覆盖,打造旗舰中医馆5个、精品中医馆5个,中医诊疗量占比达31%以上。

第六节 突出区域开放联动,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大健康产业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构建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大健康产业对外开放体系。

助推区域大健康产业协同发展。深度参与成渝大健康产业协同合作,共建西部大健康产业基地。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业合作,持续深化与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院)的合作,重点提升县人民医院呼吸科等学科技术水平以及县中医院中医诊疗技术水平。持续深化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合作,加快建设重大肿瘤医院云阳分院。建立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长效合作机制,提升我县妇女儿童医院儿科诊疗水平。支持成渝地区知名三甲医院在云阳设立分院,组建医联体,设办教学基地。围绕推动“万开云”同城化发展,加快养老产业协同发展,鼓励养老机构跨区联合、资源共享,支持民营养老机构品牌化、连锁化发展,鼓励养老设施跨区域共建。加快建立“万开云”医药产业联盟,构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中医药全产业链生态圈,建成辐射“万开云”的三峡库区中药材质量检测中心、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道地中药材生产加工基地。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协同建设一批阳光康养、森林康养、中医药康养、民族文化特色康养等基地。

强化与沿海发达地区大健康产业互动。依托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和“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区位优势,在产业协同、模式创新、品牌推介、人才互动等领域,深化与沿海发达地区联动合作。主动对接长三角地区大健康产业劳动密集型产能转移。支持本地企业联合东部沿海地区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共建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载体,促进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积极开展“万里长江 天生云阳”特色健康产品推介活动,提升云阳大健康产业品牌影响力。推动与沿海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就业岗位信息共享和服务政策有机衔接,积极组织参加大健康产业各类技术合作交流等活动。

提升大健康产业国际合作水平。依托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成渝)等开放大平台大通道,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欧美和日韩等在大健康产业市场双向交流。鼓励企业立足双循环,主动开展国际营销,推进外贸目标市场多元化,全面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市场,积极拓展欧美日韩等贸易渠道。加强与重庆海关在农产品贸易、共建农产品安全体系等方面合作,创建国家级农产品出口转型示范基地,推动绿色农产品走出国门。推动大健康前沿技术、优质产品和服务“引进来”,加快聚集高端创新要素,持续引进更多国际大健康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云阳大健康产业发展水平。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从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健康产业协同发展、万开云大健康产业一体化发展的高度,谋大局、定政策、促发展。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将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认真对照本规划制定的目标任务,加强联动、通力协作,细化任务单,列出时间表,明确责任人,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加强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万开云同城化实施方案、全市大健康产业“十四五”规划、全县“十四五”规划纲要以及县级各专项规划的有效衔接,促进本规划与其目标同向、实施同步和工作同力,实现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二节 强化要素保障

完善财税支持政策,通过奖励补助等方式加大直接财政投入,优化投资基金使用,全面落实税费优惠政策,放大对大健康产业发展撬动效应。拓展资金保障渠道,加快在大健康领域引进国内外各类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支持有条件的大健康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强化用地供给保障,将大健康产业项目用地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支持利用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存量房产和原有土地兴办大健康产业,允许耕地占补平衡在县内有偿调剂使用,拓展大健康产业发展空间。对涉及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金融、财税、人才、土地、创业等相关政策进行系统清理,确保已经出台的各种政策全面落地兑现。尤其要制定引进人才的特殊政策,加大健康服务类公共产品政府购买的力度,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健康产业发展。

第三节 优化发展环境

加快大健康产业准入制度改革,建立行业准入负面清单,清理取消不必要的行业准入证、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等证照项目。研究建立适应大健康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包容有效审慎监管制度,完善对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与医疗卫生跨界融合监管。强化药品安全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将医疗卫生、药品、医疗器械企业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相关信息在“信用中国(重庆)”网站、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重庆)进行公示。

第四节 加强监测督导

加强对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监测分析与评价,支持大健康产业商会、协会、学会、联盟等行业组织发挥协调、服务和监管作用,开展产业运行监测分析、产业发展战略等研究。完善大健康产业统计分类标准,建立大健康产业统计体系,以科学指标为依据,适时调整发展、优化结构、提升效益,切实增强大健康产业对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建立大健康产业发展督导机制,适时定期开展规划督导和评估,动态调整规划指标、目标及重点任务。

第五节 营造良好氛围

深入开展健康科普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村庄、进家庭活动,加大政策宣讲和传染病防治知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宣传力度,提高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提升传染病防控意识。强化健康教育,将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作为各级各类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全社会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公园、景区、商场等公共场所载体宣传,培养健康消费观。通过举办大健康产业发展高端论坛、康养休闲旅游推介会、康养装备、医疗器械供需对接会、“天生云阳”健康食品线上线下展销会,以及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新媒体等媒介宣传方式,广泛宣传全县大健康产业发展情况和成效,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第六节 加强规划环评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规划实施行动指南。加强与国家、市、县生态环保相关规划衔接,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将环境影响问题作为规划评估的重要内容,并把评价结果作为优化规划实施的重要依据。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对纳入规划的重大项目依法履行环评程序,严格土地、环保准入。密切跟踪规划实施对生态系统和环境、群众健康产生的影响,重点对资源利用、产业发展等方面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跟踪监测评估。


主办:云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云阳县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5002350018 网站维护联系电话:023-55128091

ICP备案:渝ICP备12003733号-1 渝公网安备:50023502000110号

重庆云阳微发布
新浪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