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府办发〔2022〕48号
云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云阳县大数据产业发展“十四五”
规划(2021—2025)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云阳县大数据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已经县委、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云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5月12日
云阳县大数据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1—2025)
一、“十三五”发展回顾
“十四五”时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及“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县加快建成“五地一支撑”,推动万开云同城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云阳县大数据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是未来五年全县数字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指导全县未来五年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重要指南和行动纲领。
“十三五”期间,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融更迭,数据资源迅猛增长,数据正在成为与物质、能源同等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云阳县委、县政府抢抓时代机遇,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将“大数据”纳入全县“五个重点工作”,通过重剖析、找症结、补短板、明方向、定目标、建体系、强保障的措施,制定了《落实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和《云阳县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1)》,深化全县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1.政策层面。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之后出台了促进数字经济、大数据行业发展的系列政策,2017年起,国务院连续五年将大数据产业相关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以来,重庆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全面实施“云长制”,全力打造“智慧重镇”“智慧名城”。2020年6月,重庆成为全国首个启动实施的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及市级层面的利好政策、机遇,为云阳县发展大数据产业、赋能实体经济提供了支撑。
2.体制层面。率先在全市成立了大数据管理运营机构,率先搭建“一局、一中心、一公司”的总体框架,两年时间制定了近20类规范文件,在数据管理、项目建设、资金使用、项目备案等环节建立了完整且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3.产业层面。围绕“2+N”产业发展思路,培育发展大数据核心产业企业40家,产值达4亿元,初步形成了数据处理加工、场景应用、平台开发、云服务等多业态发展的产业格局。
4.人才层面。建立大数据产业发展专家委员会、大数据产业专家库,引进教授级专家达到30人以上、市级科研机构专家10余名。围绕大数据处理加工产业,累计培育数据处理加工专业人才3000余人,其中县职教中心围绕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设立相关班级6个,培训技术人才300余人。
5.应用层面。围绕政务、应急、扶贫、森林防火、非公经济发展服务平台、党建、融媒体平台、网格化防疫平台、120调度中心等15个应用场景构建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现已投入使用。
全县大数据产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正在快速培育发展沃土,但仍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一是全县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数据资源集聚与开放体系尚不成熟,资源共享机制还不完善、标准不够统一、平台不够健全,跨行业、跨部门仍然存在数据孤岛,数据价值未能得到有效挖掘,数智融合发展效果不明显。二是大数据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发展支撑服务体系仍不健全,要素供给功能性机构缺乏,大数据企业难以获得专业化的技术、金融、信息、司法等服务的支撑。三是缺乏龙头骨干企业,尤其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行业影响力的领军企业严重不足,无法为产业发展提供行业引领和示范作用。四是行业企业间协同发展机制尚未形成,企业多数处于单打独斗状态,协同发展、共同发展水平较低,发展合力不足,市场综合竞争力偏弱。五是政府引导性示范应用较为分散,大数据与传统行业产业融合、向传统产业渗透程度不高,应用效果典型效应不足、效益转换不充分,市场需求的积极性不强。六是现有产业政策难以适应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培育本地企业和招引外地企业带来较大困难。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着力发挥云阳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节点作用”,主动融入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推动万开云同城化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服务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为出发点,以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为驱动力,以“加强新治理、激活新要素、培育新动能、夯实新基建、融入新格局、强化新支撑”为主线,紧紧围绕“六个显著提升”,突出抓好“十个提能升级”,为全面建设“五地一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云阳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