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很快传遍了云阳:南溪镇平安村荣获“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平安村曾是一个贫困村,仅用短短几年时间,完成了从‘空壳村’向‘实心村’的蜕变,这骄人的荣誉,是脱贫攻坚的甜蜜果实,也是全村上下勠力同心的最好诠释。”平安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谢毅流露出自豪之情。
行走在南溪镇平安村,村组公路四通八达,特色产业长势喜人,田园风景如诗如画……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干群同心 脱贫路上不掉一人
平安村地处南溪镇北部,距新场镇16公里,幅员面积8.7平方公里,831户265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3户395人。
平安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谢毅回忆起过去的平安村,语调略显沉重:“基础底子薄,群众出行难,人畜饮水差,贫困程度深,脱贫工作难度大。”
“如何给‘空心村’党组织‘强筋壮骨’?选优配强是治村的关键。平安村党支部因‘病’施治,狠抓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增强服务群众意识,这是加强空心村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着力点。”谢毅说。
渐渐地,群众距离拉近了,干群关系密切了,干部工作上手了。脱贫攻坚战打响后,驻村第一书记伍柏树率工作队来到平安村,全村干群上下同心,精准施策,压实责任,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党员干部辛苦努力一阵子,我们老百姓就会幸福生活一辈子。”平安村返乡创业青年谢鑫动情地说,“没有党组织的扶持和帮助,我也不会成为今天养牛大户!”
“《重庆日报》、华龙网、《云阳报》等媒体先后报道了我们村的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去年第四季度贫困村人居环境整治评比名列全县前十,连续几年被镇党委表彰为基层党组织先进集体。”谢毅脸上写满了笑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不让一人掉队!”
发展产业 促村民持续增收
“当初村里没修路,我们很难出村。现在是镇通村、村通组、组通户,而且全是硬化的水泥路。”村民李孟兰说,“这一切都得感谢我们村的干部啊!”
据了解,从2016年以来,村里多方争取项目,投入扶贫资金3400余万元,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硬化村组公路20.91公里,新修通达路19.4公里、机耕道3公里、人行便道21.5公里,村通畅率、组通达率均达到100%,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
“路随产业走,路通产业新。”驻村工作队干部潘辉说,村党支部坚持抓好产业发展,促进村民持续增收致富。利用“公司+农户+基地”经营管理模式,将龙头企业的经济种植和农户的特色养殖相结合,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发展花椒1200余亩,林下鸡10000余只。
久久为功,必有所成。“目前,全村发展特色产业的农户有84户,村集体通过土地流转、股权改革、吸纳务工等带动群众增收,常年务工人员70人以上,带动户均增收5000余元。村集体经济年创收10万元以上。”村干部邹炉建喜滋滋地说,“去年平安村整村脱贫, 103户395人摘帽。”
兑现承诺 阔步迈向小康路
“每个人都了不起!”谈起村里的党员干部,村民们赞不绝口。
“村支书谢毅带病坚守岗位,深夜还为我买药送药。”
“唐孝永走访时,为帮王泽华老人抢救落水的小猪,奋不顾身跳入10米水深的堰塘。”
“驻村第一书记伍柏树先后三次自费到重庆,帮李再玉办理户籍迁移。”
“魏正清因家里遭受重大变故,村里号召社会捐款帮他筹集医疗费。”
“帮扶干部积极开展消费扶贫,帮山里的好农货拓宽销路。”
……
“强不强,领头羊;富不富,看支部。”谢毅说,“每个干部就是一个攻坚‘战位’,每名党员都要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让党员干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领着群众上,为脱贫攻坚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
如今的平安村,实现了从“空壳村”到“实心村”的蜕变,嫁出的女儿喜回家,外出的男儿返乡来,村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正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的路上昂首迈进。
“脱贫摘帽,是千年梦想,是使命担当,是兑现对群众的庄严承诺。我们干群心连心,踏实干,终于不负众望,甩掉了‘穷帽’!”谢毅坚定地说,“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强劲引擎,努力书写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答卷,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