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云阳网讯(记者 丁齐)农村美不美,环境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质量。巴阳镇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人居环境问题入手,做好绣花功夫,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大提高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垃圾覆盖 让农村更靓丽
“过去村里废弃的塑料袋、生活垃圾遍地都是,不仅让人觉得脏乱差,垃圾里滋生的虫蝇也让人感觉很不卫生。现在好了,政府不仅给村里统一安放了垃圾箱,修建了垃圾集中回收点,还专门配备了保洁员。垃圾全都运出村统一填埋,处理生活垃圾,城市和乡村一个样。”近日,谈起人居环境整治前后的变化,巴阳镇阳坪村的王槐杰滔滔不绝。
据了解,为解决好农村垃圾这一“难题”,巴阳镇积极推进实现全镇垃圾费收取、垃圾桶投放和垃圾清运“三个全覆盖”,解决户户垃圾能清理,垃圾分类,辐射处理辖区内村社生产生活垃圾。此外,各村还根据自身实际设置了垃圾收集点,配备了农村公益性岗位清扫保洁人员,90%以上的村社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现在村民们不仅自己将垃圾打包装袋丢到垃圾桶里,而且还主动监督起村里过往行人乱扔乱倒的行为。”巴阳镇人大主席张作轩告诉记者,村子干净了,变美了,村民们爱护家园的意识也更加强了。走进巴阳镇的村庄,房前屋后垃圾、污水不见了,道路两侧绽放着各种野花。摆脱了生活垃圾堆积带来的困扰,如今的巴阳镇让人耳目一新。
环保意识 健全完善机制
看着环境一天天美化,很多村民不再好意思随处乱丢乱倒。但要把这些环保意识固化下来,形成潜移默化的行为习惯,还得靠一些制度来约束和激励。村民是农村环境整治的主体,只有调动村民积极性,才能从根源上避免环境整治陷入“前脚刚清理、后脚又倾倒”的怪圈。
“以前人居环境整治都是干部干,群众看,所以,必须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机制,才能很好地治理农村垃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巴阳镇相关负责人说,在全镇层面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巴阳镇广泛汲取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参与进来,划分保洁范围,群众承包范围内的院坝、果园等“六边两面”由老百姓自己清理干净。并在2016年引入专业服务公司进行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等全过程处理,形成“农户定点集中投放、村统一管理、镇统一清理”的农村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体系,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基本完善了农村垃圾收运系统,使得巴阳镇辖区内行政村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惠及全镇17825名村民。
为了让农村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体系运转流畅,巴阳镇各村(社区)根据各自制定的村规民约及时对垃圾清理费实行统收统缴,目前,各村(社区)根据各自实际,按照每年每户50元,或每月每户5元的标准,巴阳镇累计收取了10万元垃圾清理费。
风貌改善 让群众乐享所获
“自从被评为村里的‘清洁农户’后,他的积极性更高了,每天都会把房前屋后打扫一遍。”永利村的刘阿姨说起老伴时打趣地说。刘阿姨家的房前屋后栽种了一些花果树木,她老伴闲暇时就会施肥浇水。
在巴阳镇永利村,村民们把自家的庭院及庭院周围收拾得清清爽爽。站在高处眺望,一户户美丽庭院在绿化植物的簇拥下,构成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
如今的巴阳镇“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旧面貌得到彻底改善。伴随着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变,乡村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农村群众满意感和获得感也不断提升。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自从巴阳镇开展美丽乡村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来,村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据悉,巴阳镇各村(社区)在每月底对群众定期进行一次“清洁农户”评比,对获得“清洁农户”给予授牌奖励,对“不清洁农户”进行公示。“评比后,村里的农户鸡鸭不散养了,门口屋内卫生整洁了,就连自家的厕所也冲得干干净净。”阳坪村支书刘永明介绍说。
在此基础上,巴阳镇结合自身实际,将“守住一江碧水、两岸青山,流连四季果香、醉美巴阳”的理念融入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打造了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一批批清洁的村庄、美丽的庭院成为乡村新的靓丽风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