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麦:努力让自己成为一束光
“努力让自己成为一束光,照亮自己,温暖他人,成就我的每一个孩子。”近日,笔者走进云阳县故陵小学采访,陈思麦脸上写满了喜悦,她刚刚被评为云阳县2022年度“最美教坛新秀”。
默默奉献嘉年华
陈思麦来自乌江之畔涪陵,是家中独生女,父母的掌上明珠。优越的家境和良好的家教,让她形成了知性温婉的品行。
2019年,陈思麦从湖北科技学院毕业后,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公招考试,来到了云阳县故陵小学。
“报到那天,父母、外婆全家出动,驱车4个多小时。”陈思麦回忆,初来乍到,远离家乡,的确不大适应。但又想到家人的嘱托和希望,心中的杂念都烟消云散了。
“教书育人是老师的天职,但老师如果没有扎实的教学技能,空有一腔热情是不行的。”从踏上三尺讲台的那刻起,陈思麦就一直这样告诫自己。学校为她安排了一名老师作为师徒结对的“师傅”,还为她分配了一间专门的美术室,用于孩子们上美术课和书法课。
陈思麦认为,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还能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管理水平。面对空空落落的教室,她总觉得好像缺少了点什么。
“美术室应注入一种浓郁的文化气息, 让孩子们时时感受着高雅的艺术氛围。”陈思麦发挥自己所长,组织人员,抽出课余时间,从剪贴纸到画纸盘,从写对联到绘板报,从摆花盆到捡奇石,一番精心布置,让这间美术室成为了特色鲜明的“欢乐园”。
“‘欢乐园’里可以绘画、练字、阅读,还可交流、分享、谈心。”陈思麦说,美化、亮化、文化的育人效果,使人一走进美术室就能感受到其独具特色的魅力。
“欢乐园”里有个叫莎莎的学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她性格活泼,是班里的班长,喜欢画画,但家里却觉花时间去绘画是不务正业,不愿意为她买绘画材料,认为只要把书读好就够了,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成功的源泉。”陈思麦知道,要好好地培养,绝不能泯灭这个坚持梦想的心。她自费送了一套美术材料给莎莎,利用每天的美术社团活动对她进行绘画辅导,同时进行鼓励引导,并经常进行家长沟通交流。经过几年时间的努力,莎莎的绘画有了很大的进步,曾参加全县“校园消防绘画比赛”活动中夺得二等奖。
任劳任怨耕教坛
“干好美术教育,在学生心中埋下‘美’的种子。”陈思麦这样严格要求自己,坚持立德树人、以美育人、培根铸魂,作为专业的老师,有责任把每一堂课上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陈思麦认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是在于呼唤、激发、鼓舞。她始终坚持并实施“快乐美术,快乐课堂”的教学理念,课堂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用一颗童心认真教学,从而让美术课成为了孩子们最喜爱的课程之一。
“每次上陈老师的美术课,是最轻松愉悦的。”学生吴靖悦如此评价,她说,陈老师注重教学细节,她能把枯燥乏味的美术理论,融入有趣的情境故事中,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陈思麦坚持认为,美术是为生活、为社会服务的,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和审美能力。她对课件制作也非常地认真,常常能够运用新技术、新概念,使课堂缤彩纷呈,让孩子们学到知识的同时,也提升了美术素养。
除了要用心用情用专业上好每一堂课,陈思麦老师还把握每一次提升自己的机会。她参加了云阳县学区制改革成果展示活动,她利用放学后辅导学生,做出独具故陵片区特色的成果作品50余件。她还与同事一道,编辑并出版了《水拓画与扎染》校本教材,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
最让陈思麦难忘的事,莫过于那一段“落泪磨课”的经历。2020年备战云阳县小学美术赛课过程中,她从选课入题,到课堂内容设计,再到课件制作都力求做到最好;她四处磨课,希望能汲取更多的意见,将问题减到最少;她翻阅资料,对着镜子逐堂说课;她每次试讲后,她用小本子记下评课老师提出的建议、意见,然后下去进行修改,推倒重来。
一路风雨兼程,一路繁花盛开。陈思麦获得“云阳县2020年小学美术教师优质课竞赛”一等奖,成为参赛选手中任教年限最短、资历最浅的年轻教师。
花繁叶茂爱深沉
“教育路上,一个都不能少。”陈思麦说,在教育扶贫工作中,她与同事一道,坚持送教上门,用爱心和耐心,开启着特殊儿童的智慧通道。
“陈老师好!”小梁早就坐着轮椅在门前院坝一角,激动地向前来送教的陈思麦老师挥手招呼,“天气不好,以为您不来了呢。”
小梁11岁,肢体残疾一级,生活不能自理,但动手能力比较强。在全面了解孩子及家庭情况后,陈思麦本着注重发展潜力的原则,以提高其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为目标,针对他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残疾类别,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分阶段、有重点、循序渐进地对该学生进行运动、感知等能力训练。
在培养生活自理能力过程中,陈思麦将动作分解,每一个动作都一遍遍反复演示,手把手训练小梁。“你真棒!”“你能行!”每当有些点滴进步,她总是鼓励小梁。
陈思麦发现小梁对绘画非常感兴趣,但碍于身体发育,一时握不好笔。她就手把手地教小梁执笔方法及简笔画,细致地讲述绘画的基础知识和技巧 ,还送上画笔、颜料和纸张等工具,鼓励小梁将绘画的爱好坚持下去。
就这样,小梁用有些笨拙的手,脸上充满着高兴与好奇,坚持在画纸上不停地勾画着、描摹着,从开始的一无所知,到现在能画出各色图画,其间受的苦和累是难以言表的。
“手变灵巧了,画也画好了,作品还多次被学校选中展示。”小梁的妈妈有说不尽的感激之话,“陈老师不仅教画画,教知识,带教做手工,还鼓励孩子乐观坚强面对生活。”
陈思麦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都应该被宠爱。开展送教上门,打通教育扶贫“最后一公里”,点亮乡村残疾儿童的学习心灯,用爱浇灌这迟开的花朵,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据了解,脱贫攻坚期间,学校送教上门的学生共有5人,抽调18名优秀一线老师,涵盖5村5户,为特殊儿童建立学籍,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根据特殊儿童的具体情况,每周送教1次,每次不少于1个课时。
送教上门不仅送去了文化教育、康复训练、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正,还送去了爱的温暖、陪伴与守护,是学校与家庭合力教育重度残疾孩子的一种有效途径,此举深受社会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赞誉。
在教育的路上,即使行脚深深,也要坚持跋涉。陈思麦说,“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有更好的未来,作为人民教师还任重而道远。”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主办:云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云阳县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5002350018 网站维护联系电话:023-55128091
重庆云阳微发布
新浪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