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以来,云阳县将落实“双减”作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政治任务、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的关键举措和回应群众关切的民生工程,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为根本,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为抓手,深入推动“双减”落地见效。今天,小编将带你走进云阳县龙角初中,看看他们是如何开展“双减”行动的。
“双减”提质 快乐筑梦
——记龙角初中“双减”背景下之“四变”
龙角初中是云阳县一所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自从2021年秋季“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它给学生、家长、教师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多很有意思又值得深思的改变。从学生洋溢在脸上的笑容和老师们充实而又幸福的工作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因“双减”和“五项管理”带来的变化。
一变课堂教学——融合信息技术教学,打造高效智慧课堂
“双减”背景下,教学时间压缩,作业和考试减少,只有在加强课堂和作业设计上下功夫,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在“双减”政策发布后,龙角初中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文件,以云阳云教育为平台,以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为抓手,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多次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高效课堂,从老师主导变为学生主动参与,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以卢荣华老师的物理课堂为例,他将一节物理课生动“创设了生活场景”,让学生参与“电子模拟试验”,发挥学生小组合作参与知识游戏竞答闯关。改革后的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由教师的主导转化为了学生的“秀场”,真正实现了让学生“动起来”,上课不再打瞌睡、开小差,而是通过大量实践动手和知识技能比拼吃透课程内容。因为这一改革,教师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到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课堂参与表现,发现每一个孩子的特长,给予公平公正多维度的评价。
二变教学教研——筑牢常规教研阵地,努力实现“减负提质”
深耕课堂阵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逐渐成为龙角中学教师努力的方向。学校狠抓常规教学教研,通过试课、磨课、改进、调整、反复再磨,开展教学赛课和精品课例展示,通过跟岗学习、联盟教研交流、名师工作室指导等途径,努力探寻符合“减负提质”新要求的高效课堂。
学校全面开展“三课一案”教学模式,课前发放学生预习学案,明确“学习目标”“课前预习”等内容,以“任务驱动”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把学习从课中移到课前,从无目的转为有目标,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龙角初中数学老师蒲波说:“学生带着认识和问题走进教室,对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课堂教学更是事半功倍。”
三变作业设计——秉承“作业育人”,明确“四减四不减”
作业的功能要指向“育人”:育知,育能,育德,育情,育美。龙角初中作业管理坚持“减多余,不减基础;减重复,不减核心;减过度训练,不减能力培养;减拔苗助长,不减兴趣激发”。
按照学校要求,龙角初中化学教师唐家利,把作业设计成基础题A、提高题B、实践题C等多个层次。其中,基础题A为课标要求必须掌握的知识,每个学生都要完成并达标;提高题B大多是思维导图的绘制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自主设计实验,以加深知识应用和理解;实践题C主要是根据课程内容制作调查表、生活小实验和科技小制作等,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实践探索。唐老师在上完《水的净化》这节课后,实践内容是尝试对生活中的水净化,并把净化过程制作成抖音小视频。唐老师发现这种分层、个性化的实践作业让越来越多的孩子鲜活起来,有的绘画了化学知识树,有的制作了生活实验小妙招……越来越多的孩子从只做基础题到挑战提高题,再到追着老师要有趣的实践作业。
“学生追着要有趣的实践作业,老师给不给"?唐家利说,"那可不一定"。“双减”政策明确要求严控作业总量和时长,学校以科组为单位,每周讨论制定当前教学模块的分层作业,同时以年级为单位,统筹整合各学科作业安排,确保分层合理、总量不超。每期一次全校作业情况调查,期初、期中、期末抽样调查,每日抽查,落实作业监控与反馈行动更加促进了“双减”作业控制的落实。
四变课后服务——着力素质教育,寻觅差异“补钙”
“双减”以后,负担轻了、笑容多了,作业大多能在课堂内完成,课后的作业辅导,凸显共性和差异,基本能满足学生“补钙”之需。素质教育更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篮球、乒乓球、排球、舞蹈、绘画、声乐、象棋、瑜伽、心理健康……学校开设近20个社团,涵盖语言与表达、运动与健康、音乐与旋律、科学与探索、空间与美术等内容的特色课后服务课程,丰富多彩的社团在这里开展,服务的质量令家长们啧啧称赞。孩子们用一张张笑脸,诠释他们对龙中校园活动的喜爱,还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主办:云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云阳县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5002350018 网站维护联系电话:023-55128091
重庆云阳微发布
新浪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