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无障碍 适老化 繁体版 智能机器人 支持IPV6
当前位置:部门>县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工业经济运行

云阳府办发〔2021〕75号



云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云阳县中小企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云阳县中小企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已经县政府第13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报市经济信息委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云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1月16日

云阳县中小企业集聚区发展规划


一、规划背景及意义

(一)规划背景

云阳县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云阳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距重庆主城310公里,是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沿江经济走廊承东启西、南引北联的重要枢纽,是三峡城市核心区重要支撑。经过“十三五”的发展,全县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20年经济总量达到462.6亿元,跃升全市各县之首。人民生活迈上新台阶,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466元,大旅游蓬勃发展,大健康蓄势发力,大数据从无到有。城市功能加快完善,“双100”城市提质提速,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县常住人口达到92.9万人,呈稳定增长态势。“三横一纵”高速骨架正在拉开,郑万高铁即将建成通车,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十四五”时期,云阳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节点,同时随着“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万开云”同城化加速推进,云阳战略地位更加凸显、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机遇期。

重庆市大力支持中小企业集聚区建设。《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渝府发〔2021〕11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优化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管理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渝府办发〔2020〕99号)提出,有条件的区县,可利用工业园区外的现有规划工业用地,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污染可控并参照工业园区管理的中小企业集聚区,每个区县原则上不超过5个。建设中小企业集聚区,保障中小企业发展用地,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已成为全市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千亿工业”高质量发展全速推进。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80亿元、工业增加值87.7亿元,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05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达到45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绿色消费品、装备制造、能源电子三大产业集群效应逐步凸显,为千亿工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共云阳县委关于制定云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构建千亿工业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夯实工业发展平台,形成市级特色工业园、中小企业集聚区、楼宇工业群三级协同发展格局”。云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成立云阳县千亿工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并出台系列举措推动千亿工业发展。

(二)重大意义

规划建设中小企业集聚区是推进千亿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共云阳县委云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千亿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云阳委发〔2020〕6号)提出,统筹规划100平方公里工业发展区,全力构建“1+5+42”工业发展平台(即:1个市级特色产业园,5个中小企业集聚区,42个楼宇工业园),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组团发展、利益共享的思路,共同推进中小企业集聚区建设。中小企业集聚区是工业园区的支持和补充,联通工业园区和楼宇工业园,对于更好发挥区域优势,全方位挖掘全县工业经济增长潜力,推动千亿级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规划建设中小企业集聚区是拓展全县工业发展空间的有效路径。由于历史和地形原因,全县工业布局呈现出较为分散的特征。云阳县工业园区规划建设面积12.73平方公里,2021年更新调整后规划建设面积为20平方公里,以目前全县工业产出强度水平来看,2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仍难以承载千亿工业的发展需求。截至2020年底,江口镇、南溪镇、高阳镇、凤鸣镇、平安镇5镇工业建成区总面积约1000亩,工业企业主体达552家,占全县工业企业主体的33.6%,分别有规上企业6家、5家、5家、3家、2家,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0%。规划好、建设好、运营好中小企业集聚区能够有效拓展全县工业发展空间。

规划建设中小企业集聚区是优化县域经济布局的重要抓手。《云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构建城乡协调、集聚融合、全域协同的“一心两极三片”城乡空间格局,持续释放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优化效应。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县乡镇常住人口60.3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4.92%,江口镇、南溪镇、平安镇、高阳镇、凤鸣镇的常住人口均在2.5万人以上,其中凤鸣镇、南溪镇、江口镇常住人口分别达到4.9、6.7、7万人。城镇建设发展需要产业支撑,通过中小企业集聚区建设,培育一批产业强镇、产业大镇,吸引外出人口返乡,对建设“双100”城市,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优化县域经济布局和结构有重大意义。

规划建设中小企业集聚区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云阳是农业大县,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建设中小企业集聚区能够有力推动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现代农业质量效益,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平台支撑。同时,中小企业集聚区可作为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集聚乡镇的承接载体,有效解决乡镇人口就业和增收问题,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

(三)编制依据

1.《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渝府发〔2021〕11号);

2.《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优化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管理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渝府办发〔2020〕99号);

3.《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企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的通知》(渝经信规范〔2021〕5号);

4.《中共云阳县委关于制定云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云阳委发〔2021〕2号);

5. 《云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云阳府发〔2021〕10号);

6.《云阳县千亿工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关于印发云阳县支持千亿工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云千亿工业组发〔2020〕1号);

7.《中共云阳县委云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千亿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云阳委发〔2020〕6号);

8.《中共云阳县委云阳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千亿工业”目标的意见》(云阳委发〔2021〕13号);

9.《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

10.《云阳县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0年)》;

11.《云阳县工业和信息化“十四五”发展规划》;

12. 中小企业集聚区所在镇提供的相关数据资料;

13. 国家、重庆市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

(四)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近期2021—2025年,中期2026—2030年,远期展望至2035年。

二、发展基础

(一)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1. 江口镇

江口镇位于云阳县东北部,距云阳县政府驻地60公里,常住人口70171人,幅员面积254平方公里,是云阳县第一大镇,也是全县“一心两极三片”国土空间布局北部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增长极之一,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重点镇”“市级中心镇”。2020年全镇共有企业730家,形成了“农业+工业”“商贸+工业”“文旅+工业”等多种工业发展模式,其中工业企业178家,“四上企业”1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工业总产值超过16亿元,逐渐形成以家具、建材、绿色农产品加工三大产业为主产业链。目前建有江口返乡创业园,位于团滩村团滩河干流下游,占地216亩,已使用188亩,建成标准化厂房30000余平方米,入驻企业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分别为唐三哥酒业、江星木业、聚财管道、明轩装饰、聚美欣家具,2020年园区企业全年产值逾4亿元,利润超过2000万元,直接就业人数200余人。

  1. 南溪镇

南溪镇位于云阳县北部,长江北岸,距云阳县政府驻地42公里,常住人口66771人,区域总面积281.2平方公里,是全县“一心两极三片”国土空间布局的北部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增长极之一,先后被命名为“市级商贸百强镇”“市级小企业创业基地”。全镇现有工业主体325个,其中企业17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2020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1.5亿元,同比增长13%,工业类别主要以服饰制造、不锈钢建材制造为主。现有返乡创业园占地面积100亩,位于桂溪村,入驻企业4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分别为今朝醉酒厂、国顺金属制品厂。建成楼宇工业园12000平方米,入驻企业7家,以劳动密集型代加工为主,现有企业职工300余人。

  1. 凤鸣镇

凤鸣镇位于云阳县西南部,长江北岸,距云阳县政府驻地12公里,常住人口48930人,区域总面积129.47平方公里。凤鸣镇地处云阳县“一心两极三片”城乡空间格局的“一心”引领区,是市级特色小城镇、市级蚕桑产业示范镇、县级城乡统筹发展示范镇。全镇有市场主体4000余家,其中工业企业7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全镇逐渐形成“一区两园多点”的工业发展平台,形成以智能家居、调味品食品加工、服装、玩具、电子、小工艺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产业体系。凤鸣返乡创业园区入驻企业7家,其中规上工业2家,园区年产值突破4亿元,带动就业300余人。

  1. 高阳镇

高阳镇位于云阳县西北部,距云阳县政府驻地28公里,背靠小江,常住人口24817人,区域总面积135.12平方公里。2020年,高阳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25亿元,同比增长11.35%。现有工业企业43家,其中“四上”企业1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工业生产总值11亿,带动1000余人就业。高阳镇返乡创业园于2009年动工建设,规划总面积1.35平方公里,主要规划以家具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和建筑材料生产为主,返乡创业企业达16家,全镇5家规上企业全部位于园内,解决就业人员500余人。

  1. 平安镇

平安镇位于云阳县西北部,地处云阳、万州、开州腹心地带,距云阳县政府驻地35公里,全镇幅员面积1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341人。平安镇现有企业337家,其中工业企业7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2020年工业总产值6.6亿元,带动就业1500余人。平安镇返乡创业园分为民心工业园区和龙塘工业园区,于2009年动工建设,园区规划总面积1.428平方公里,产业以农副食品、家具建材为主,目前入园企业8家,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0.72亿元,解决就业人员256人。

(二)可规划发展空间情况

1. 规划范围确定原则

战略性原则。集聚区的选址应着眼于长远发展,坚持前瞻性原则,预估该区域的未来发展,作出适合未来发展的超前判断,留有一定发展余地,为集聚区远期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规划导向原则。集聚区开发与建设是城镇化推进的重要组成部分,集聚区的选址要以国土空间规划(城镇开发边界)和土地利用规划为依据,不得超出城镇开发边界,不得将生态红线纳入规划区,严禁占用基本农田和饮用水源保护地,尽量少占用耕地,坚持合理布局,有序发展,与场镇形成有机整体。

土地节约原则。每个集聚区原则上必须集中连片(利用闲置工矿用地及厂房除外),工业用地一般不少于200亩或工业建筑面积不低于10万平方米。集聚区的选址要注意合理利用土地,尽量降低开发费用,提高节约用地意识,尽量使用荒地和缓坡地,减少搬迁居民带来的建设成本与开发阻力,达到节约成本的要求。

交通便利原则。集聚区所在区域必须具备较为便利的交通条件,尽量临近高速道口、国道、省道或快速通道,减少新配套交通设施,便于企业入驻后能够顺利招聘工人,满足原材料、产品运输要求,快速投入生产。

依托现有基础设施原则。集聚区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具备通信、供电、水、燃气等,同时还需要污水、废物处理的能力,尽量选择现有上述基础设施或现有工业企业所在地的土地,有效降低后期开发成本。

  1. 规划范围选择

规划涉及江口镇、南溪镇、凤鸣镇、高阳镇、平安镇5个中小企业集聚区,规划总面积5.622平方公里(8433.35亩)。

图2-1 中小企业集聚区分布图

(1)江口中小企业集聚区

江口镇规划中小企业集聚区位于江口镇五星村、团滩村和沙溪村,在原有216亩返乡创业园基础上,沿团滩河向两岸扩展,规划面积1.465平方公里(2197.5亩)。团滩片区规划区内地势平坦,现有稳定耕地774.42亩,占规划区总面积的35.24%。海拔185米—205米。规划区周围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距离场镇不到3公里,靠近江龙高速江口互通,交通优势明显。

图2-2 江口中小企业集聚区红线范围图

图2-3 江口中小企业集聚区稳定耕地分布图

(2)南溪中小企业集聚区

南溪镇规划中小企业集聚区位于南溪场镇以西,长洪社区以南,规划面积1.562平方公里(2343亩),其中稳定耕地514.2亩,占规划总面积的23.95%,地形呈南高北低,海拔197米—456米。规划区紧邻南溪场镇,背靠汤溪河,可借助场镇人口优势带动发展,同时S506和X550环绕规划区,交通十分便捷,可为工人提供交通便利。长洪社区现有污水处理厂一座,日处理能力200m3/t,对其改造升级即可满足园区污水排放要求。

图2-4 南溪中小企业集聚区红线范围图

图2-5 南溪中小企业集聚区稳定耕地分布图

(3)凤鸣中小企业集聚区

凤鸣镇规划中小企业集聚区位于凤凰岭社区,以原有77亩返乡创业园为基础,沿场镇向南部、西部和北部扩展形成,规划面积0.873平方公里(1310亩)。规划区地势较为平坦,海拔572米—624米,现有稳定耕地720亩,占规划区总面积的55.68%。规划区地理位置优越,紧邻凤鸣场镇,劳动力资源丰富,西侧紧邻江龙高速公路互通和X990,交通方便。

图2-6 凤鸣中小企业集聚区红线范围图

图2-7 凤鸣中小企业集聚区稳定耕地分布图

(4)高阳中小企业集聚区

高阳镇规划中小企业集聚区位于高阳镇乐公社区,在原有350亩返乡创业园基础上拓展,规划面积1.022平方公里(1533亩)。规划区海拔185米—248米,现有稳定耕地524.65亩,占规划区总面积的34.22%。规划区地理位置优越,省道S305、县道X550横穿集聚区,距离场镇0.8公里,劳动力资源丰富,交通方便,距离小江码头约1公里、高阳大桥1.8公里,交通便利,目前有韩博禽畜养殖场一家企业入驻。

图2-8 高阳中小企业集聚区红线范围图

图2-9 高阳中小企业集聚区稳定耕地分布图

(5)平安中小企业集聚区

平安镇规划中小企业集聚区位于平安社区,在场镇的基础上向北部和南部拓展形成,并将原有30亩平安工业园纳入规划区,规划总面积0.6999平方公里(1049.9亩),其中稳定耕地340.7亩,占规划区总面积的32.45%。规划区地形以丘陵为主,海拔305米—400米。规划区周围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交通条件较好。

图2-10 平安中小企业集聚区红线范围图

图2-11 平安中小企业集聚区稳定耕地分布图

三、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担当新发展使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突出大数据智能化引领,坚持创新、集群、智慧、绿色、融合园区建设方针和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企业集聚、产业集群的规划建设原则,按照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强政府引导、统筹规划建设、强化规范管理,高水平打造一批个性鲜明突出、承载功能完善、服务体系健全的中小企业集聚区,为全县“千亿工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招商引资,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推动中小企业集聚区建设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更好发挥政策在设施配套、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引导保障作用,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坚持统筹规划、产城融合。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理念的要求,在符合所在区县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相关要求的前提下,科学选址,把场镇作为中小企业集聚区建设规划的重要依托,完善工业生产综合配套,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立足全县工业发展主导产业,充分挖掘各中小企业集聚区及周边资源禀赋,立足现有产业基础,科学确定产业定位,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每个中小企业集聚区重点发展一个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持续降低现有企业能耗、水耗、物耗水平和污染物排放量,严格新项目环境、安全准入,完善清洁生产配套设施,提升制造业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水平,用更小的资源投入和环境影响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5个中小企业集聚区开发建成面积达到4000亩,交通、供水、电力、燃气、通信、污水处理、公共服务、绿化配套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开发建设模式基本成熟,入驻企业达到43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5家以上,单位面积产出强度达到448万元/亩,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其中主导产业产值占比达到60%以上,吸纳就业人口达到3.33万人。

到2030年,中小企业集聚区开发建设基本完成,建成面积达到8200亩,入驻企业达到85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70家,单位面积产出强度达到489万元/亩,实现工业总产值220亿元,吸纳就业人口达到6.87万人。

到2035年,5个中小企业集聚区生产功能全面健全,产城融合格局全面形成,产业实现集群化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全面增强,成为个性鲜明突出、承载功能完善、服务体系健全的中小企业集聚区。


表3-1 云阳县中小企业集聚区发展目标表

集聚区名称

目标年

建成区面积(亩)

可用面积占比(%)

产出面积(亩)

入驻企业数(家)

入驻规上企业数(家)

工业总产值(亿元)

带动就业人数(人)

江口

2025年

1100

60

660

120

24

29.0

9700

2030年

2100

60

1260

240

48

62.0

20700

南溪

2025年

800

45

360

75

15

16.0

5300

2030年

2300

45

1035

190

38

50.0

16700

凤鸣

2025年

700

60

420

85

16

19.0

6300

2030年

1300

60

780

150

30

39.0

8400

高阳

2025年

800

60

480

90

18

22.0

7300

2030年

1500

60

900

170

34

44.0

14700

平安

2025年

600

52

312

60

12

14.0

4700

2030年

1000

52

520

100

20

25.0

8300

合计

2025年

4000

55.8

2232

430

85

100.0

33300

2030年

8200

54.8

4495

850

170

220.0

68800

四、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

(一)江口中小企业集聚区

1. 产业发展重点及方向

依托县域北部特色农产品资源,重点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积极承接现有的新型建材、现代家具等产业,构建主导产业优势突出、特色优势明显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绿色食品重点围绕柑橘、红心柚、中药材、油茶、白酒酿造、面业等领域,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引进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鼓励本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开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并入驻园区。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围绕新型建材重点围绕新型墙体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装饰装修材料、商品混凝土、木材等领域,鼓励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推动传统建材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办公家具和生活家具两大领域,大力发展现代家具。

2. 规划布局

沿团滩河生态绿廊,加强沿岸绿化空间营造,打造亲水生态绿岸;以五星村居民区片区作为综合配套服务中心,发展研发设计、物流配套、基本生活配套等,其余区域作为产业发展区域,引导产业集聚发展。

图4-1 江口中小企业集聚区布局图

3.开发时序

发挥靠近场镇优势,由南向北分期开发,近期进行南部片区开发,同时将团滩河东部现有已建成工业区纳入近期,中期进行北部片区其余地块开发。

图4-2 江口中小企业集聚区开发时序图

(二)南溪中小企业集聚区

1. 产业发展重点及方向

立足现有产业发展基础,加快产业补链成群,打造以服饰玩具为主导的特色中小企业集聚区,同步承接金属制品、粮油加工等现有企业入园。围绕建构类玩具、科教类玩具、毛绒玩具等领域,促进玩具产业与文化、教育融合发展;围绕婴儿服饰、儿童服饰、成人服饰、老人服饰全年龄段,加强服饰生产企业引进培育,强化原材料供应和服装设计环节,加强与楼宇工业园联动,打造服饰玩具产业集群。提质发展高新金属设备制造,围绕不锈钢建材、五金、金属门窗等,不断提升加工工艺水平。发挥南溪镇“粮仓”优势,同步发展粮油初加工和精深加工。

2. 规划布局

图4-3 南溪中小企业集聚区布局图

将靠近场镇区域作为综合配套服务区,布局生产生活配套服务;将中部坡度较大的山脊区域作为集聚区生态景观绿廊,不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保留其生态属性;其余区域为工业开发区,布局发展服装玩具、建筑材料和金属制品生产、粮油加工。

  1. 开发时序

近期开展南溪社区片区开发,先期利用现已场平的100余亩土地进行招商引资,稳步开展土地开发。中期开展长洪社区片区开发,依托地形条件,以长洪社区由北向南逐步开发建设。

图4-4 南溪中小企业集聚区开发时序图

(三)凤鸣中小企业集聚区

1. 产业发展重点及方向

建设以智能家居为主导的中小企业集聚区。运用新科技、新业态、新模式,围绕智能照明、智能遮阳、智能门锁、家用摄像头、运动与健康监测等,构建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创新孵化、未来体验、运营服务的智能家居全产业链,打造智能家居产业生态圈。创新“农业+工业”“商贸+工业”“文旅+工业”等多种“+工业”模式,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积极承接蚕桑系列精深精品加工、粮油、调味品食品加工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入园。

  1. 规划布局

依托场镇和现有工业区向北部拓展,紧邻场镇区域规划建设综合配套服务中心,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其余区域作为工业开发区。

图4-5 凤鸣中小企业集聚区布局图

  1. 开发时序

优先开发地形条件相对更好的北部片区,中期开发南部片区。

图4-6 凤鸣中小企业集聚区开发时序图

(四)高阳中小企业集聚区

1. 产业发展重点及方向

以市级特色工业园区生产外包和闲置楼宇为依托,建设以电子元器件及终端为主导的中小企业集聚区,积极承接手工艺品生产等特色产业。围绕电动车及零部件、车载多媒体中控产品、行车记录仪、无线耳机、无线键盘、智能穿戴产品、电子线束等业态,大力引进电子元器件和智能终端生产企业,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打造电子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围绕藤编、木雕、金属雕刻、挂件、礼品包装盒等业态,特色发展手工艺品加工。

  1. 规划布局

以乐公村现有返乡创业园为基础向西拓展,充分挖掘紧邻小江的生态优势和景观优势,在紧邻小江地区规划建设综合配套服务中心和临江生态走廊;其余地区作为工业发展区。

图4-7 高阳中小企业集聚区布局图

  1. 开发时序

优先开发在交通上与高阳场镇连接更为紧密的东部片区,中期开发紧邻小江的西部片区。

图4-8 高阳中小企业集聚区开发时序图

(五)平安中小企业集聚区

1. 产业发展重点及方向

打造以农副食品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园区,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3万亩柑橘基地发展果品加工业;依托10万头生猪基地及牛、羊、家禽等发展畜牧肉类加工、饲料生产等上下游产业链;以现有规上工业“千丝来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加工生产粉条、面条、酱料等绿色食品;依托柑橘、梨子、桃李等水果,发展果酒及饮料制造业。积极承接现有绿色建材、金属制品、家具制造等周边企业入园。

  1. 规划布局

将靠近场镇的东部区域作为综合服务中心,作为未来平安镇场镇东拓的联结纽带;同时将规划区中部现有林地作为天然的生态隔离带,减少加工企业可能产生的噪音、废气影响场镇生活;打造沿洞溪河水生态景观区,其余区域作为工业生产区。

图4-9 平安中小企业集聚区布局图

  1. 开发时序

按照先易后难原则,近期开发地形条件较好的洞溪河沿岸片区,中期开发北部片区。

图4-10 平安中小企业集聚区开发时序图

五、重点任务

(一)有序推进开发建设

稳步开展征地拆迁。积极开展征地拆迁前期摸底,开发建设过程中,尽量减少房屋拆迁,有效控制开发建设成本。按照云阳县征地补偿安置相关标准开展征地补偿安置,切实维护被征地单位和群众的合法权益。

加快推进集聚区“七通一平”。按照集聚区的空间布局导向和建设要求,加快推进集聚区通道路、水、电、气、讯及场坪等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确定集聚区标高,尽量依托现有地形地貌,减少挖填方量。力争到2025年完成场平4000亩。

有序推进产业项目落地。围绕集聚区的产业定位与发展导向,做好招商项目梯度储备。注重近期与远期的统筹以及区域之间产业的联动发展,确保重大项目持续建设,形成“开发一批、落地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良好运行机制。

加强集聚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坚持产城融合发展,按照通用性、配套性、集约性要求,鼓励各属地乡镇加强统筹规划,支持各中小企业集聚区加快建设一批功能适用、配套完善的标准厂房,适度建设一批程序合规、产权明晰、经济实用的中小企业集聚区配套用房,用于解决企业和职工生产、生活等需要,合理引导公共服务项目的建设和布局,推动中小企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

(二)精细精准招商引资

突出招商重点。立足各中小企业集聚区自身基础和优势,设立招商标准、明确主攻方向、突出工作重点,大力招引一批龙头企业,争取形成引来一个、带来一批、辐射一片的“磁场效应”。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分区域做好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储备。围绕产业配套,同步招引一批原料生产、物流运输、信息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商贸旅游等配套企业。

创新招商方式。打好“乡情牌”,完善充实外出成功人士名录库,依托云阳籍在外成功人士,西洽会、广交会等重大活动,充分发挥协会、商会、同乡会、招商大使等资本源、信息源、人才源优势,吸引外出人才返乡创业。打好“友情牌”,围绕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借助江苏、山东、渝北区等东西协作、对口帮扶和一区两群战略,招引一批适宜集聚区发展的特色产业项目。

优化招商服务。牢固树立“招商是大事、企业无小事”的理念,优化亲商营商环境,认真落实项目策划、招商、签约、落地、开工、建设、投产“七位一体”全方位服务机制,充分运用行政代办、驻企服务等方式提高办事效率,全面提高招商项目的签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

(三)完善运营服务体系

创新开发模式。完善中小企业集聚区建设管理,探索国有、民营和混合所有制开发建设和管理方式。中小企业集聚区规划范围内的征地、场坪、道路、管网等由属地乡镇负责组织实施。加强县级统筹投入,县财政根据财力情况每年安排一定额度资金,用于5个中小企业集聚区建设启动流转。整合资金、人才、产业等优势,向中小企业集聚区适度倾斜。中小企业集聚区规划范围外的连接道路、管网等设施由乡镇策划包装项目,县级相关部门在项目安排上给予倾斜和支持。充分运用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鼓励社会资本落户进行统筹开发。

健全管理体系。构建县镇两级协同管理新模式,由集聚区所在乡镇负责统筹推进中小企业集聚区的规划建设、招商引资、运营管理、企业服务。县经济信息委作为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对各中小企业集聚区的政策争取、招商引资、产业培育进行指导和协调。县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指导各乡镇开展集聚区建设运营相关工作。将中小企业集聚区纳入区域整体评价,集中统一做好产业发展布局、集约用地评价、污水集中处理、环境影响评价、安全风险评估、水资源论证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水土保持评价等工作。建立中小企业集聚区项目和企业的入驻退出机制,加强土地利用监管,提高土地利用率。

完善服务体系。加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力度。各乡镇依托现有企业服务中心或乡镇办事服务大厅建立集聚区服务机构,搭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优化创新创业服务,加快完善行政审批、技术服务、信息咨询、用工招聘、物流配送、投资融资、财会税务、法律咨询等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找得着、用得起、有保障、可信赖”的各项公共服务。

(四)提高产业协作配套水平

按照“专精特新”的思路,加强产业纵向延伸和横向配套研究,组织全县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大手牵小手”供需对接活动,鼓励市级工业园区的大型企业、龙头企业向中小企业集聚企业开放资源,提供技术咨询、检验检测、工业设计、设备共享等服务,支持工业园区龙头企业剥离专业化强的零部件和生产工艺,培育一批专业化优势明显、竞争能力强的中小微企业,提高关联企业的专业化协作和配套能力水平。鼓励中小企业积极融入产业链,围绕主导产业和大企业大项目,采取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多种方式,与重点骨干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新格局。

(五)强化科技创新支撑

鼓励集聚区内企业与市级工业园区企业开展科技联合公关、技术合作,引进运用一批先进生产技术,建设科研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市、县技术转让交易平台作用,畅通新技术信息交流和共享渠道服务中小企业集聚区企业。发挥中小企业制度灵活、创新效率高、技术转移更容易的优势,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潜力,引导员工以及企业的整体创新。加强中小企业创新扶持,加大高技术领域、高风险项目政策优惠力度,鼓励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开展技术资金互补合作,降低中小企业创新风险。

六、环境保护

(一)环境影响因子识别

1. 水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集聚区废水主要包括集聚区施工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入驻企业生产产生的废水和人员生活产生的污水。由于集聚区选址均位于场镇周边,且发展的产业不涉及化工,专用处理厂及管网在建好前先暂用市政管网,后续统一由污水处理厂专业处理,不会对周边水体造成较大环境影响。集聚区在做好地下水防渗措施的前提下,设置规范的水质监测井,做好防渗工程的例行检查,防止出现地下水污染事故。

  1.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集聚区废气主要包括新建科技创新中心、农产品加工设备制造区及现有集聚区改扩建施工场地拆迁、场地平整、土建基础开挖、车辆运输引起的扬尘,施工机械车辆产生的尾气污染和集聚区内企业生产排放的工艺废气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临时生活设施产生的污染物、油烟和沥青烟气等。通过严格控制扬尘和生产废气油烟的排放,集聚区产生的主要废气浓度低于《大气污染综合排放标准》(DB 50/418-2016)二级标准限值,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基本保持现状水平,规划实施对周边环境空气影响较小。

  1. 声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集聚区噪声源主要来自集聚区开发建设施工噪声、制造企业生产噪声和交通噪声。通过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选用低噪音生产设备和合理组织交通运输路线等措施,企业厂界噪声可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中II类标准要求,对周边影响较小。

  1. 固体废弃物影响预测及评价

规划区内固体废弃物主要有园区新建和改扩建项目产生的建筑固体废弃物、入驻企业生产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一般固体废弃物采用综合利用、回收或填埋等多种处置方式,危险固体废弃物交给具有危险废弃物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置;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污泥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定期清运。各种固体废弃物采取上述措施处理和处置后,集聚区产生的一般固体废弃物及危险固体废弃物对周边环境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1.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集聚区选址区域不涉及生态红线,植被均为常见品种,无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和名木古树等,总体来说,中小企业集聚区的建设开发不涉及对珍稀动植物栖息地的影响,不会给所在区域生态系统带来明显不良影响,整个生态系统仍基本处于良性状态。

(二)环境保护举措

1. 严格产业准入

严格贯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全面执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相关要求,严格落实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禁止引进“两高一资”项目和与集聚区产业发展定位不相符的项目,不批准存在生态环境安全隐患的项目进入集聚区,常态化开展落后产能排查,严防死灰复燃。

  1. 加强环保设施建设

每个集聚区按需规划建设污水管网及工业专用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加强污水集中治理,保护区域水环境质量。先期在符合环保和处理要求情况下,集聚区可依托所在场镇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水处理。集聚区入驻企业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确保各类废水得到有效收集和处理,达标排放。加强工艺、管道、设备、污水储存及处理构筑物防渗防腐措施,严格控制跑、冒、滴、漏,做好地下水环境污染的源头控制。食品加工企业油烟经油烟净化装置处理达标后有组织排放,调味食品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及需涂漆企业车间产生异味臭气,采用无害化处置措施处理后达标排放。家具建材、广告材料等行业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优先采用冷凝回收、吸附回收技术进行回收利用,并辅助以其他治理技术实现达标排放。

  1.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

推广运用先进的绿色制造工艺、节能降耗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改造提升落后生产技术,推动企业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中小企业集聚区企业建设一批绿色车间、绿色工厂。全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按要求节能评估审查,保障合理用能,限制过度用能。鼓励支持企业采用高新技术,推广利用新型能源。加强工业生产固体废弃物重复利用。

  1. 加强环保监管

完善集聚区水、土、大气、噪音等实时监测设施,加强排污监管和治理。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加强企业环保检查。建立危险固体废弃物申报登记管理体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危险废弃物的申报登记、处置和管理,委托具有相应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鼓励公众和媒体参与环境监督,畅通工业污染环境问题反映通道,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业发展中产生的环境生态污染破坏问题。

七、安全生产和防震减灾

(一)强化安全生产

一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进一步落实乡镇党委、政府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二是明确部门监管责任。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应急管理部门和经济信息部门安全生产权力和责任清单,加强日常安全监管,通过严格的监管监察执法提高防范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三是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推动企业建立安全生产全员责任制,强化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推动企业健全安全管理机构,督促企业不断加大安全投入和技术改造力度,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及装备,加快实现高危环节机器换人作业,大力提升企业生产安全水平。

(二)加强防震减灾

各集聚区属地乡镇要积极配合应急管理部门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凡涉及重大工程和可能发展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及人员密集场所,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基本建设程序和竣工验收内容。完善抗震救灾指挥体系,明确防震减灾各个环节主管部门、协作单位、参与企业的职责,实现信息联动、队伍联动。合理布局各集聚区内应急疏散通道和避难场所,并在避灾场地内按要求储备相应物资。完善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和预案备案制度,进一步完善政府部门、园区企业、重点危险源管理单位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预案的检查和落实,建立应急检查与培训制度,常态化组织应急演练,提高企业员工应急的实战能力。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县政府有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发展改革委、县经济信息委、县财政局、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县生态环境局、县住房城乡建委、县水利局、县交通局、县国有资产管理服务中心等单位和属地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云阳县中小企业集聚区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全县中小企业集聚区发展工作。各属地乡镇要成立相应的工作专班,专项推进中小企业集聚区发展工作。

(二)强化用地保障

以本规划为基础,依据云阳县国土空间规划,加快编制各中小企业集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城镇开发边界相衔接,落实用地指标,推动企业依法按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手续。中小企业集聚区可按工业用地30%的比例配套综合用地,用于生活配套等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园区僵尸企业清理,整合闲置土地、空置厂房资源。中小企业集聚区内的标准厂房项目容积率按2.0控制,土地出让底价可按所在地土地等别对应工业用地最低价格标准的70%执行。中小企业集聚区内土地出让底价与县工业园区出让土地价格保持一致。

(三)加强用工保障

大力吸引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将中小企业集聚区创业人员纳入创业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对象,常态化开展城镇居民劳动技能培训,支持退役军人在中小企业集聚区创业办厂。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定期收集企业用工需求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专场招聘会,实现供需高效对接。完善工人通勤、住宿、休闲等生活配套,优化工人工作环境和待遇,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用工问题。

(四)完善扶持政策

加大财税支持力度,中小企业集聚区内的标准厂房项目相关税收政策参照普通工业项目执行,项目建设业主销售房产,土地增值税按2%预征,预征时点延至房产竣工并办理过户手续环节,待项目整体达到可清算条件时清算土地增值税应纳税额。中小企业集聚区标准厂房、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营企业符合西部大开发税收条件的,可减按1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中小企业集聚区范围内的工业和仓储用地出让金,在扣除国家和市级按规定计提的规费后全额安排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自用仓储、检验检测、车库等免缴城市建设配套费。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集聚区申报市级重点培育楼宇产业园和市级楼宇产业园、小企业创业基地、微型企业孵化园。支持新建投用的标准厂房项目争取享受市级标准厂房建设补贴。

(五)加强督导考核

加强对中小企业集聚区建设的督促指导和考核评价,中小企业集聚区属地乡镇要制定中小企业集聚区建设工作的目标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将中小企业集聚区建设成效纳入“千亿工业”专项考核体系,定期通报建设发展动态,总结推广先进工作经验。







主办:云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云阳县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5002350018 网站维护联系电话:023-55128091

ICP备案:渝ICP备12003733号-1 渝公网安备:50023502000110号

重庆云阳微发布
新浪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