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县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办公室启动了突发气象灾害(强降温降雨)Ⅳ级应急响应。根据气象部门的资料和预报,截止20日20时,全县平均气温较前日下降6℃左右,最低气温出现石门乡和桑坪的咸池村,为5.5℃,县城最低气温降至11.5℃。预计未来2天日平均气温还将持续下降4-5℃,大部分乡镇气温9-15℃,高海拔乡镇4-10℃。27-29日新一轮冷空气接踵而来,3月下旬连续的低温天气可能会对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现提出如下应对技术措施。
一、小春作物的应对措施
1、油菜。目前,我县的油菜普遍处于终花期,遇长时间低温天气,将导致落荚和影响结实率,应抓做时机及时清沟排湿,并在雨停后叶面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或1%尿素溶液补充营养,恢复植株健康生长,减少损失。注意防治菌核病,采取摘除老黄叶和喷施菌核净等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2、小麦。目前,我县的小麦正处于孕穗期及初花期。长时间的低温天气,将导致不能正常扬花和灌浆,应在雨停时,清沟排湿,并叶面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或1%尿素溶液补充营养,恢复植株健康生产,减少损失。
3、马铃薯。易积水田块做好清沟排水,避免未出苗田块种薯腐烂。发生冻害的喷施0.5%的磷酸二氢钾,抢晴中耕,疏松土壤,破除板结,提高地温,提高抗灾能力。
4、蚕豆。目前蚕豆处于终花至结荚期。降温易冻伤幼荚组织,降雨可导致霜霉病、赤霉病的流行发生。一是及时疏沟避免渍害。二是受冻田块可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促进灾后恢复。三是加强赤斑病等病虫害监测防控。
二、大春作物的应对措施
1、水稻。秧苗叶龄0.5叶-2.5叶,此时遇低温阴雨的气候, 有利于病菌的侵入,极易发生绵腐病等苗期病害,影响根系发育,造成秧苗营养失调、长势减弱,壮苗率和秧苗素质降低,应加强田管。一是需继续盖膜增温,但晴天应在上午10点至下午5点温度较高时期揭开秧厢两端地膜防止烧苗。二是秧苗2叶1心及时亩施用尿素2-3公斤促进生长,或通过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等降低低温寡照的影响。三是对发生立枯病的苗床及时选用立枯灵、恶霉灵或甲霜恶霉灵进行防治。
2、玉米。当前,我县的玉米正处于幼苗期,田间管理主要避免玉米幼苗受低温寒潮的影响造成死苗、烂种等损失。一是播种后天气降温,要注意检查薄膜是否覆盖完毕,避免透风透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揭膜,确保棚内温度通常控制在20-25℃。二是移栽较早的玉米注意防止田间冻害,一般叶面喷施0.3-0.5%磷酸二氢钾一次,提高玉米幼苗抗寒性和抗逆性。雨后天气转晴,及时中耕培土,防止土壤板结,同时除草,创造玉米根系适宜的生长环境。
3、红苕。目前,我县的红苕多数已殡种,遇低温寒潮天气,应及时清理厢沟渍水,并将膜四周盖严,防止“漏气”跑温。
4、大豆。春大豆播种应选择在地温稳定通过16℃后进行,要抓住“冷尾暖头”及时播种,过早播种会导致烂种。已播种的田块要开沟排湿避免田间积水,还可覆盖薄膜、稻草和秸秆。
三、蔬菜作物应对措施
1、及时采收在地蔬菜。当前处于冬春蔬菜换茬时期,因今年前期“忽低忽高”气温天气,部分如叶菜类、甘蓝、儿菜等冬季菜生长不利,延迟上市,应尽早采收商品性较好的成熟蔬菜,避免因降温降雨造成经济损失。
2、清理沟渠,加固设施。预防强降雨导致田间积水,应尽早加宽加深菜地周边沟渠,清理沟渠沉积杂物,保证雨水及时排出;尽快检查蔬菜设施牢固度,提前加固棚架棚膜,避免棚架压塌,棚膜出现凹陷漏水等造成损失,条件允许可适当抬升设施土壤,进一步降低积水风险。
3、适当追肥,提早排水保温。当前早春蔬菜处于生长关键时期,可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追肥,以强壮植株增强抗性,此外,为降低田间低温冷害风险,近期应减少浇水,加强高湿度田块排水,预防田间冷害渍害发生。
4、加强防寒,增温保产。对设施蔬菜生产可以通过多层膜、保温被覆盖棚室进行临时增温,露地生产可以通过覆盖地膜或搭建小拱棚等方式进行增温保产。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主办:云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云阳县人民政府
网站标识码:5002350018 网站维护联系电话:023-55128091
重庆云阳微发布
新浪官方微博